APP下载

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硬化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0-06-07廖础欣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7期
关键词:辛伐他汀脂蛋白颈动脉

廖础欣

颈动脉硬化是临床常见新心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其后果严重,长期发展可引起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多种疾病[1-3],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有必要早期准确及时诊断,在中早期给予及时有效的降脂和恢复内皮功能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的药物主要有辛伐他汀、普罗布考和非诺贝特等,为了探讨辛伐他汀对患者的疗效影响,我们对103例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8年1月到2009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共收治颈动脉硬化患者103例,均经颈动脉超声确诊。男71例,女32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79岁,平均63.6岁。合并病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7例,高血压47例,糖尿病31例,高脂血症14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肝肾疾病和药物禁忌以及恶性肿瘤和结缔组织病史,LDL-C≥3.12mmol/L,血清TC≥5.2mmol/L。103例患者按照年龄、性别、合并病症、体质等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3例,对照组5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既往病史,对患者做全身评估,制定适合患者的用药方案,给予辛伐他汀口服,每次10mg,2次/d,用药12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质,根据临床效果酌情调整用药剂量。治疗结束后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颈动脉膜中层厚度(CIMT)、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肌酸激酶(CK)、丙氨酸转氨酶(ALT)等。

2 结 果

经过治疗,两组颈动脉硬化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通过相关指标检测显示,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HDL-C、CK和ALT显著上升,LDL-C、TG、TC、CRP 、MMP-9和CIMT显著下降,两组临床效果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统计如表1所示。

3 讨 论

颈动脉是较粗大的血管,其颈内动脉直接向脑组织供应血和氧,其颈外动脉则向耳、眼、鼻、口腔等供给血和氧。颈动脉内膜血栓样或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大中动脉增生性、退行性、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弹力型动脉和弹力肌型动脉。硬化病灶多分布在血管分叉处外侧壁及弯曲处的内侧壁和颈动脉窦部,这些部位的血液受血管角度的影响形成湍流等非层流状态,从而易使内膜受损,有利于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粥样病变 。

血管内皮主动参与广泛生理过程,分泌产生多种因子,可以控制血管的张力,调节和平衡血管舒张及收缩,包括影响斑块稳定性和血栓形成以及影响脂蛋白的代谢、摄取、介导血管壁炎症和血管生长和重塑等。神经激素物质(如血清素、乙酰胆碱、儿茶酚胺等)和循环血液产生的切应力变化,可触发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而引起血管舒张。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理改变,病变特征是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中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并使其动脉变硬。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质子主要为游离胆固醇脂,其次为磷脂、三酰甘油和载脂蛋白B,来源于血浆脂蛋白的浸润。LDL和LDA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HDL和HDL-C则具有很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HDL是胆固醇逆向转运载体,促使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入肝内并降解和排泄,但当二者失衡时,则可能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斑块长期积存的作用,阻隔了血管对营养物的吸收,使血管逐渐失去弹性、变硬、变窄和变脆。当血管的50%截面积被挤占后,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病人常感头晕、目眩、记忆力差、思维力明显下降。而且,这种不良作用还能引起血压升高。长期以往,颈动脉稠样斑块脱落随血流而阻塞动脉血管,则可能造成脑梗死、瘫痪等。动脉粥样硬化常发生在“三高”,即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人群中,这在我们的临床资料中也得到了体现。

表1 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统计

该病的治疗主要从降压、降脂、溶解粥样硬化和恢复血管内皮功能入手。辛伐他汀是土曲霉发酵产物的他汀类合成衍生物[4,5]。为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用于控制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可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降低升高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三酰甘油,以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6],相比常规治疗,降脂效果更深入。该药本身无活性,口服吸收后的水解产物在体内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也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增加,口服吸收良好,吸收后以β-羟酸为主的3种代谢产物有活性,蛋白结合率高达95%,因此具有更高的血药浓度。本品不良反应轻微而且为暂时性。可见便秘、腹痛、胃肠胀气,极少见疲乏无力和头痛。罕见的有过敏反应综合征,如狼疮样综合症、血管神经性水肿、风湿性多发性肌痛、发热、关节痛、脉管炎、血小板减少、寻麻疹和呼吸困难等症状[7]。我们根据患者临床反应谨慎用药,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仅有1例患者发生轻微腹泻,经对症处理后得到控制。从临床效果来看,实验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由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应用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硬化患者,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1] 张振海.不同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7):56-57.

[2] Semno CV,Yoshida VM,Venturinelli ML,et a1.Effect of simvastatin on monocy teadhesion molecule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J] .Atherosclerosis,2001,157(2):505-512.

[3] 王专运.辛伐他汀对老年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 .实用糖尿病杂志,2008,5(4):42-43.

[4] 念孝宁,罗助荣.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5(23):78.

[5] Koga T,Claycombe K,Meydani M.Homocysteine increases monocyte and T-cell adhesion to 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J] .Atherosclerosis,2002,161(2):365-374.

[6] Bickel C,Rupprecht HJ,Blankenberg S,et al.Influence of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on markers of coagulation,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soluble cell adhesion[J] .Int J Cordial,2002,82(1):25-31.

[7] 王继刚,邱健,付锐斌.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浆hsCRP、sVCAM-1和slCAM-1水平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7(15):51-54.

猜你喜欢

辛伐他汀脂蛋白颈动脉
低密度脂蛋白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糖尿病伴冠心病的影响
脑梗死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抗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类脂蛋白沉积症一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检测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