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0-06-07李继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7期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颈动脉

李继红

脑卒中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脑卒中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充分认识脑卒中的严重性,提高脑卒中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是当务之急。现代医学已充分证明,早发现早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救治十分关键[1]。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于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60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比,来评估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8 月至2009年12月选择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受CT诊断并经临床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42例,年龄41~79岁,平均(64±5.12)岁;女性18例,年龄40~78岁,平均(62±4.65)岁。经临床确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4例,占56.67%;脑梗死20例,占33.33%;有缺血表现6例,占10.00%。合并高血压41例,占68.33%,糖尿病11例,占18.3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8例,占46.67%。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并做出具体诊断。DSA:采用德国西门子数字减影机,造影前3~4h禁食。腹部DSA应彻底清肠;碘过敏试验。IVDSA应做循环时间测定;应用镇静剂;备好急救用品,检查好各种仪器。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研究从730例诊断患者中确认60例,730例诊断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是110/124,占88.71%; 阳性预测值110/140,占78.00%; 阴性预测值569/583,占97.60%;漏诊率14/583,占2.40%,见表1。

表1 TCD与DAS所测得动脉狭窄条数对比(条)

3 讨 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就是人们熟知的脑血流图检查,它借助脉冲多普勒技术和2MHz发射频率,使超声声束得以穿透颅骨较薄的部位,直接描记脑底动脉血流的多普勒信号,以获取脑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来反映脑血管功能状态。

血管造影是一种介入检测方法,显影剂被注入血管里,因为X光穿不透显影剂,血管造影正是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显影剂在X线下的所显示影像来诊断血管病变的。现在的血管造影通常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指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示的技术。

DSA的成像基本原理是将受检部位没有注入对比剂和注入对比剂后的血管造影X线荧光图像,分别经影像增强器增益后,再用高分辨率的电视摄像管扫描,将图像分割成许多的小方格,做成矩阵化,形成由小方格中的像素所组成的视频图像,经对数增幅和模/数转换为不同数值的数字,形成数字图像并分别存储起来,然后输入电子计算机处理并将两幅图像的数字信息相减,获得的不同数值的差值信号,再经对比度增强和数/模转换成普通的模拟信号,获得了去除骨骼、肌肉和其他软组织,只留下单纯血管影像的减影图像,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脑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狭窄引起的局部脑组织血流量灌注不足,或者血栓形成,进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可发生于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故现代医学认为,颅内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目前已经证实,颅外颈动脉狭窄是欧美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则是亚洲患者卒中的重要原因。颅内动脉狭窄病理基础主要是动脉硬化,由前循环恶性大脑中动脉区梗死(mMCAI)早期病死率接近80%。而后循环特别是椎动脉颅内段或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也明显增高,病死率20%~30%。因此,早期诊断及时预防尤为重要。

虽然动脉狭窄的危害很大,但诊断动脉狭窄的检查手段却很简单,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即能实现。本文应用TCD对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检查,并与DSA进行对比,结果发现: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是110/124,占88.71%;阳性预测值110/140,占78.00%;阴性预测值569/583,占97.60%;漏诊率14/583,占2.40%。

这表明,通过TCD诊断正常者,临床上基本可排除血管狭窄。这种简单的方法,对筛查高危人群具有相当的医学价值,进而可以初步判别和筛选患都有否再进一步做DSA的必要。当然,我们也要具体地进行分析,因为简单地进行判断,出现误诊概率很大,这就是我们要必须认识的TCD的局限性。

虽然目前DSA已经应用于临床,取代了老一代的非减影的血管造影方法。但由于医学技术和医疗条件的不同,DSA不如TCD应用更为普遍和熟练。通过本研究,我们体会到,TCD和DSA其有互补性,是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必要手段。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血管造影已经成为临床的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尤其在介入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血管造影在头颈部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脏大血管疾病、及肿瘤和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姥义,桑玉顺,徐永利,等.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7,16(11):1009-1010.

[2] 侯卫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18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1):7758-7759.

[3] 潘晓冬,冉德森,刘志刚,等.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对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10(2):102-104.

[4] 姥义,赵宝珍.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5(1):46-49.

[5] 杨小岗,高洁,李全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24(1):89-90.

猜你喜欢

经颅多普勒颈动脉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频域约束子空间法的经颅磁刺激信号去噪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应用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