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3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0-05-22张佐妹雷力力荆洪英

中国药房 2010年14期
关键词:注射用器官药品

杨 义,张佐妹,雷力力,荆洪英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佳木斯市 154003)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加强药品管理,减少药害事故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手段。随着ADR监测制度在我国的深入实施,ADR日益受到普遍重视,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和药师对于ADR的报告意识不断加强。现笔者对我院2004~2008年收集到的307例ADR报告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了解我院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旨在避免严重ADR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收集我院2004~2008年ADR报告307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ADR的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307例ADR报告中,男性121例(占39.41%),女性186例(占60.59%),女性ADR发生率是男性的1.54倍。患者年龄为7个月~85岁,各年龄段均有ADR发生,其中≥60岁的老年人发生的几率最大。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

2.2 用药情况

2.2.1 给药途径:307例ADR报告中,主要为静脉给药(包括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引发的ADR最多,为246例(占80.13%);口服及其他途径给药的为61例(占19.87%)。

2.2.2 ADR涉及药品分布及主要临床表现:307例ADR报告中,ADR涉及药品分布及主要临床表现见表2。

表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Tab 1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gender and age

表2 ADR涉及药品分布及主要临床表现Tab 2 Categories of drugs that induced ADR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2.2.3 ADR涉及抗感染药分布:307例ADR中的48.53%是抗感染药引起的,其中以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较多,ADR涉及抗感染药分布见表3。

2.3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药品引起的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最严重的ADR为死亡。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见表4(由于部分ADR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故总的ADR例数多于实际报告例数)。

表3 ADR涉及抗感染药分布Tab 3 Distribution ofADR-including antibiotics

表4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Tab 4 Organs or systems involved in ADR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3 讨论

307例ADR报告中女性186例,男性121例,女性略多于男性。各年龄段均有患者分布,由表1可知,≥6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大(27.03%),这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退化、药物代谢速度慢、血中血浆蛋白含量低等原因[1]有关;其次是未成年患者,如婴幼儿的脏器功能发育不健全,对药物作用的敏感性高,药物代谢速度慢,肾脏排泄功能差,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所以ADR发生率亦较高[1]。因此,对老年人及未成年患者用药需特别小心,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避免ADR的发生。

上述ADR中,以静脉给药的发生率最高,占80.13%,表明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方式更易发生ADR。由于静脉给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血药浓度较高;其次药液的pH值、不溶性微粒、内毒素、输注器具的环氧乙烷残留物等,都可能成为诱发ADR的因素,且ADR的发生更为迅速强烈。因此,为减少ADR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应首选口服给药,只有在紧急抢救、口服给药困难或无效的情况下,才采用静脉给药。

307例ADR报告中,48.53%是由抗感染药引起的,其次为中药类,占30.62%。抗感染药中以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引发ADR最多,其次为喹诺酮类,这与其品种多、抗菌谱广、临床使用的频率高、抗感染药过度使用有关。同时,由于抗感染药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如多种抗感染药联合应用,注射用头孢吡肟和注射用美洛西林合用,注射用青霉素G钾和注射用头孢哌酮合用等,这些都是造成抗感染药ADR增多的原因。因此在使用抗感染药时,应充分认识药物的作用特点、抗菌谱等,做到有针对性的用药,最好作药敏试验,有的放矢选择抗感染药。鉴于此,临床应加强抗感染药的管理,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以避免抗感染药的ADR以及医药资源的浪费;对于容易发生ADR的抗感染药应采取限制使用的措施。

中药注射剂虽然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能发挥治疗危急重症的作用等优点,但在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疗效方面也有不足。大多数中药的成分复杂、有效成分、纯度、稳定性、疗效等尚未完全阐明,这也增加了ADR的发生机会,故需要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处方合理性和生产工艺等方面进一步评价。

由表4可知,ADR临床表现多样,尤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其次为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以皮疹和瘙痒多见,这主要因为:一是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二是药疹由变态反应所致,而目前临床上一些常用药物如抗感染药等抗原性较强,易引起这类反应[1]。本报告中有1例死亡患者是因为多年服用去痛片(含扑热息痛)导致患者双肾播散性损害,最后因尿毒症合并呼吸衰竭死亡。

总之,ADR的发生与患者体质、临床用药途径、药物自身特性等各种因素有关;对于中老年患者和未成年患者,临床应将其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对于抗感染药的临床使用也应重点关注,以避免ADR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今后我们应该加大监测力度,逐步提高ADR报告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1]孙定人,齐 平,靳颖华.药物不良反应[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125、126.

猜你喜欢

注射用器官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类器官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ORGANIZED GIVING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