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问题交互平台
——“基于问题学习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尝试

2010-04-20陈静

化学教与学 2010年8期
关键词:化学教师教学

陈静

(1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2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江苏张家港215600)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问题交互平台
——“基于问题学习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尝试

陈静1,2

(1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2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江苏张家港215600)

“基于问题学习”模式是由当前盛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衍生出来的。本文根据PBL的特征和教学流程,进行了应用实践研究,以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基于问题学习(PBL);高中化学教学;教学流程

一、背景:模式的开创与响应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最初起源于国外,上世纪90年代,在建构主义教育改革的思想浪潮影响下,一些教育学者开始将其引入到国内的教学实践和课程设计之中。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可见在化学教学中摒弃以往所提倡和重视的认知性教学,由强调认知性目标转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这一要求已经迫在眉睫了。

但从目前化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尚未使学生从“学会化学”走向“会学化学”,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化学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基于问题学习模式正是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这一需要。作为一线教师,本人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将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运用于教学过程,“激活”化学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实现新课程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

二、借鉴:模式的内涵与附加

1.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内涵

基于问题学习是当前建构主义教育改革的思想浪潮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通过将学习者置于积极的问题解决者角色,并让他们对从现实世界中所映象的劣构型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同时发展问题解决策略和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学习模式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先问题,后学习”,它强调把学生学习设置到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从而获得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技能以及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教学流程

3.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特征

(1)真实情境的问题是核心

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是PBL的首要特征。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的按照教师的讲解和要求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脱离了实际,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短期内对付常规测验也许有效,但在深度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时候,却无能为力。而在PBL中,学习是基于非常接近现实世界或真实情景的问题上进行的。

(2)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学生只有亲身经历自己内心世界的建构和体验才能学好知识。PBL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而形成对事物的感受和领悟,强调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认为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资料搜索、讨论等方式才能对所学知识深刻、全面、准确的理解,使其纳入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或重建知识体系。

(3)体现学生的交互与协作

“我给你一个苹果,你给我一个苹果,还是两个苹果;我给你一种思想,你给我一个思想,我们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小组是PBL的学习单元,小组活动贯穿于PBL的全过程。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它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交流,使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宽容、学会合作。

三、建构:模式的实践与演绎

下面以“钠的性质”这一知识的教学为例,对PBL教学流程进行实践:

1.确定教学目标

布置学生搜索资料,确定教学目标:①能说出钠的颜色、状态、硬度和密度的大小;②能正确书写钠与氧气、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能描述现象;③通过PBL学习过程,强化搜集、分析资料和推理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

2.分析内容、设计问题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背景,教师设计了一个能充分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滴水成火”实验。然后根据“钠的性质”这一知识的教学目标,列出主要知识点,设计问题。

3.呈现问题、形成学习共同体

教师演示“滴水成火”实验:将一小块钠置于酒精灯芯里,将水滴在钠上,酒精灯被引燃。

头脑风暴:①燃烧需要什么条件?②这里水为什么可以点火呢?学生根据头脑风暴产生的结果形成学习共同体。

该环节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学生只知道水可灭火),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4.进入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首先回忆他们己有的关于需要解决问题的知识:酒精可以燃烧;水不能燃烧;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并把它们填在一张事先做好的名为“知道表”的表格里,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该问题还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信息:钠能否与水反应;钠能否燃烧等,这些知识和信息就是本节课的学习议题。

5.搜集资料、推理问题

各小组学生根据自己列出的学习议题,查阅课本及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教师随时进行指导。

该环节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源、共享资源并掌握相关方法;让学生学会把获得的新资源用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让学生学会与同学交流、沟通和合作,这样有助于解决问题。

6.统筹资料、解决问题

各小组综合自己查到的资料,通过必要的化学实验验证,提出对“滴水成火”实验的合理解释,由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他们以前对问题的陈述和界定,然后根据整理好的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报告他们的结论时,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如图表、口头表达等来展示他们对问题的理解,这有助于培养他们交流和解释技能。

7.总结评价、交流反思

请同学们总结通过“滴水成火”这一问题的解决,掌握了钠的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是需要我们以后研究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化学方法,在思维方法上曾经陷进了哪些误区,是怎么突破的……

该环节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后,学会总结和反思,思考他们学到了什么,认知水平是否提高了,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有意识地运用自己学到的这些知识和方法。

四、反思:模式的操作与困难

1.学生的学习观及教师的角色都需要变革

由于以往的课堂讲授方法,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有过多的依赖,学生之间也缺乏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在PBL的实践过程中,有些学生产生疑问后,希望教师能够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不是积极主动地探索,自主地去找到问题的答案。PBL要求学生能转换讲授法教学中被动接受的角色,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也同样需要角色转化。在PBL中教师的角色是资源提供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在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适时地启发和引导学生。

2.问题要有生活性、挑战性和可操作性

PBL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是整个教学环节的焦点所在,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更新观念,精心设计问题是PBL对教师的挑战,因为在PBL中,“问题”具有特别的意义和地位。因此,在选择或设计问题时要考虑以下因素:①问题是否具有生活性,把书本上的抽象知识还原为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可以改变知识给人的枯燥乏味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如学习反应速率的情境材料,可用牛奶的保鲜方法来引出;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时可用一张验血单:先让学生看验血单中数据单位,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单位?与初中学的质量分数相比有哪些优点?可如何表示?②问题是否具有挑战性,能否激励小组讨论,过于简单和抽象深奥的问题都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跳一跳”的感觉;③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准备和心理特点,能否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如讲到从太阳能、生物能和氢能的利用时,我们就不适宜让学生去研究物理学中的一些非常艰深的内容(如核能、黑洞研究),因为缺乏知识的铺垫和实际研究过程的可操作性。

《学习的革命》中有一句名言:“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育不是把学生越教越死,不是由教师设置好各种框框,让学生去钻、去套,要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让学生去展示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从自身做起,让学生喜欢化学,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灵活地运用化学知识来服务于自己的生活,这是我们的重任。

1008-0546(2010)08-0015-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0.08.006

猜你喜欢

化学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