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软实力提升的内涵和路径研究

2010-04-12李屏南王春选

关键词:县域科技建设

李屏南,王春选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县域软实力提升的内涵和路径研究

李屏南,王春选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提升县域软实力,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提升县域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县域软实力,是以体制、机制为核心,包括思想观念、政府效能、人力资源、人文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综合要素。提升县域软实力,需要着力提高科学发展力,政府社会整合力,发挥文化影响力,增强科技创新力,提升地区形象力。

软实力;县域发展;提升

当今世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综合实力的竞争。古语云:“郡县安,天下安;郡县治,天下治。”县域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既包括由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劳动力状况等因素构成的硬实力的不断提升,更离不开以体制、机制为核心包括思想观念、政府效能、人力资源、人文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要素及各类软实力的不断积累和成长及作用发挥,深入研究和破解改革滞后带来的矛盾,培育和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一、牢固树立县域科学发展观,提高科学发展力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县域发展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科学发展力是体现县域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县域科学发展力,关键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谋划发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实现县域科学发展。

县域科学发展的对象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不能畸形发展。县域科学发展,从大的方面讲,县域内的建设和发展,包含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公共事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从具体方面讲,表现为县级和乡村基层政权体制问题,农村土地问题,乡村、群体平衡发展问题,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义务教育、公共卫生问题,等等。它们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性与重点性的统一,是一个系统工程。比如一个地区光注重经济发展,而不顾污染,不顾民生安危,即使它富裕了,也不是科学发展。而且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还往往遇到一些体制性障碍,如果不注重政治上的体制改革,生产力也难以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县域科学发展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县域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县域科学发展以发展的高质量和高水平为根本特征的。在发展目标上,要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建设,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在体制改革上,要消除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体制障碍,要按照经济体系的内在层次结构来进行规划、布局和发展,改进经济发展成果的核算方法,改变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发挥市场和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的更大作用等。

县域科学发展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着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县域科学发展就要消除影响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不利因素。统筹城乡不只是城市对农业的支持,农业内部也要做好各方面工作,但是由于“三农”问题相当突出而且根子很深,不是在农村范围内就能解决得好的,所以就要从县域发展全局谋划,处理好统筹城乡发展的关系,加大支农惠农的力度,发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作用,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难点和重点。我们“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1]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科学发展要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目标,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县域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起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要树立健康的科学的消费理念,培育生态化消费方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县域科学发展要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更加关注和改善民生。实现县域科学发展,坚持执政为民,就要坚持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要求经济和社会发展应着眼于人的发展和进步,要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善于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手,切实解决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使群众生活切实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切实得到提高;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坚持维护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关心群众疾苦重于一切,解决群众困难先于一切,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具体事情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扎扎实实地做好关系民生的每一项工作,以扎实的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

二、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社会整合力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提升公共管理软实力的关键环节。要按照“调节经济、监管市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总要求,继续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政府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不断提升整个社会的整合力。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基础是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突破口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进一步规范部门职能,严格控制设置临时性的机构和增加人员,实现机构、职责和编制的法定化。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培育、发展和规范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自律性组织。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作用的审批事项,把不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事项还权于市场调节和社会中介组织,使政府部门从过去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公共行政,加强公共服务。完善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社会管理职能和劳动就业、社区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及治安、消防、交通、环保、气象等预警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一是要继续加强政务公开,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要以人民群众关心的事项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二是完善决策机制。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实行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不断优化政府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三是积极推行电子政务,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四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探索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新途径。五是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服务水平。要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权限,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六是建立问责制度,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强化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3],通过科学设置机构、定编定岗、竞争上岗和岗位轮换等途经,形成有进有出、能上能下的机制。严把“入口”,确保选人用人质量;疏通“出口”,积极推行辞职、辞退制度;加强培训和管理,搞好公务员的政治、理论、文化学习和业务培训,树立“群众至上”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公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建立和完善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符合社会需要的培养机制、开放灵活的流动机制、与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把公务员队伍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强化干部教育、制度约束、监督检查等综合措施,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要提高县域领导干部的素质,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不论职位大小都是一面镜子,折射党和政府的形象,体现着县域的核心软实力。

三、做大做强县域文化,提高文化影响力

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它既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产业,体现为强大的生产力。要按照“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的要求,注重提高县域文化软实力发展。

明确目标,培育人文素养。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四有”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要从开展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个人等创建活动入手,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文明习惯和文明行为,努力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熏陶作用,大力普及社区文化、村落文化、广场文化,多举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健康的艺术文化、民间文化、历史文化陶冶人的情操。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追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育广大干部、党员以及人民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立足农村,壮大文化事业。壮大县域文化,要加大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面向“三农”的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力度,特别要重视政策法规类、信息知识类和文体娱乐类等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重视发掘各类民间文化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提高参与度和共享率。加大送文化下基层的力度,组织宣传文化工作者下基层调研,把文化资源全方位地配送到农村。加大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力度,着力培养群众文化工作者、民间艺人、专业文化工作者、综合执法管理人员等文化建设队伍。

叫响文化品牌,做强文化产业。打响“文化”品牌,着力培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提高文化产业水平。积极探索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模式,打造成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要大力鼓励民办文化,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文化领域,培育一批特色民营文化企业,培育、打造一批有活力、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重视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整合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出自己的地方特色品牌。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形式创新、传播手段创新,制造更多符合时代特点、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活动,衍生实现文化产业的经济社会价值,增强感召力和竞争力。强化市场营销,竭力培育现代文化消费观念,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重点抓好旅游文化、民间工艺、文艺精品等系列文化产品。

政策扶持,为文化发展保驾护航。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建立和健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订公共文化支持和扶持政策,改革文化投融资体制,为文化资源的开发、文化领域的创作提供好的“软环境”。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着眼于激发活力、壮大实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面上推开、向纵深进展。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内部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保护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积极实施对文化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健全和规范文化行业组织,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桥梁和纽带作用。

四、深化改革,提高科技创新力

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因此,必须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学决策,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创新作用。立足实际,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确定科技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增强科技工作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对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和特色产业,确保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增长。

重点实施,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入手,抓好“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信息网络”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支持科技信息、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成果推广、技术交易等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抓好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技示范、辐射、带动效应和服务能力;进一步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同时增加政府科技投入,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健全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提高科技原始创新、继续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科研机构服务市场经济的活力和能力。

强化人才强县战略,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人才是科技和知识的载体,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科技发展的关键,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坚持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建设一支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发现、培养、凝聚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互动,携手努力,确保“引才”、“引智”、“引资”工程建设方面有大的突破。创新工作方式,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果转化基地、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不断拓宽科技合作交流领域,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发挥优势,培优扶强,重点突破,加快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科技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人才资本向经济资本转化。

面向市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加强管理能力,进一步强化科技资源整合和集成,形成科技发展的良好格局;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确立市场化的科技投资改革方向,形成政府资金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深化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面向市场,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科技评价方法,充分发挥科技奖励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分配机制,改革科技项目管理方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改造、建设一批具有公共性、长效性的科技基础设施,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和科技资源,打建科技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力度,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

五、全面提高县域发展水平,提升地区形象力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要扎实工作,奋力争先,实现各地又好又快发展,为形象的筑牢打下坚实的根基,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提高干部群众素质。形象是通过活生生的人和实实在在的事体现出来的,提升形象离不开各地广大人民群众素质的不断提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以优秀文化的大力弘扬升华人,以先进模范人物感召人,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实践活动影响人,以各类教育的大发展培养人,提高各地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素养。要把素质教育摆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位置,大力实施“人才强县”和“科教兴县”战略,加快文化强县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让素质支撑起形象的大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群众素质。搞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仅要挂在嘴边,更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要在文化、教育、娱乐等方面不断提高群众的欣赏水平,不断强化道德、风俗、习惯的正义力量,不断从正面对群众进行引导,形成人人讲文明的良好氛围。

正确调控舆论方向。舆论宣传是树立形象的先导和桥梁,对区域形象具有先入效应和倍增效应。要树立崭新的现代舆论观,遵循舆论引导规律,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要坚持正面宣传,坚持主动引导,坚持协同联动,坚持内外并重,坚持创新载体。要大力营造区域新的形象魅力,不仅要创造适宜投资者行为的环境,而且要宣传所创造的环境。如果投资者根本不了解有关环境信息,就难以有该地区投资的意向。有些地区实际投资环境并不差,但投资者却知之甚少。为此,要创造条件,把握机遇,积极争办、举办各种大中小型文化、体育、招商等活动,提高地区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影响力、辐射力、形象力。

注意形象评价和形象设计。加强宣传区域形象的力度,加强与外部信息交流和合作,树立发展新形象,提高投资魅力。各地要抓紧研究制定提高传播能力的总体战略,着力建设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的现代媒体体系,不断提高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县域各地的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远播四方。要突出地域特点,强调个性差异,力争把最能代表各地的价值整理出来,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县域的现实和未来,为宣传、建立区域新的形象提供依据,展现形象魅力。

加强企业形象的研究和推广是提升形象的重要内容。企业是宣传提升形象的重要载体,也是外地认识了解的重要途径和渠道。要全方位实施企业名牌战略,要培养一种为社会接受的“企业家精神”,造就具有远见卓识的现代企业家。要加强对地区重点企业的监督和指导,促使他们尽快成为企业群中的“领头羊”,培育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名牌,这是改善区域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

[1]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1.

[2]赵学清,杨超等.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111.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2.

【责任编辑:张西山】

Abstract:Raising the county’s soft power is in line with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It is also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enhancing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counties.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is the heart of a county’s soft power,other soft power elements include ideologies,government efficiency,human resources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To promote a county’s soft power,we need to strengthen scientific development,and social integrative power of the government,to give play to cultural influence,to enhanc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o promote regional image.

Key words:soft power; development of counties; raise

A Study on the Connotations and Paths of Raising the Soft Power of the Counties

LI Ping-nan,WANG Chun-xuan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81)

F 299.21

A

1000-260X(2010)05-0058-05

2010-06-04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县域和谐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07JL07)

李屏南(1944—),男,湖南双峰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县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公共管理、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王春选(1974—),男,河南台前人,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从事县域和谐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猜你喜欢

县域科技建设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科技助我来看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