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经验

2010-04-10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思想

陈 静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哈尔滨 150036)

·党建园地 ·

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经验

陈 静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哈尔滨 150036)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积累了诸多丰富经验。而在经常性教育的同时,适当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如 1942年的延安整风教育活动、1998—2000年“三讲”教育活动、2005年开始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8年启动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这些集中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各具特色,并为今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集中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建设;基本经验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永恒课题和根本性建设。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更是把党的先进性建设纳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视野中,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而在经常性教育的同时,适当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认真回顾、总结党的历史上若干重大集中教育活动的成功做法及积累的主要经验,对于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从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战略价值。

一、党的集中教育活动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工程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党的阶级基础、理论基础、组织纪律、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展开。而对它的成员进行系统的集中性的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离开了这项基础工程,党的先进性建设就失去了稳固的基石和重要的载体,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将无从谈起,党的先进性就有丧失的危险。

1.从建设主体看,党员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关键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实现。没有每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就没有党的先进性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具体来说,一方面,党员的先进性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影响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形成。很难想象一个政党当中的大部分成员是落后于时代的,是“不先进的”,而它的整个肌体却是健康的、先进的。另一方面,党员的先进性如何,直接关系到党能否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在党群关系中,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是关键性因素。但是,最经常、最直接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则是工作于各个基层岗位的普通党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得他们成为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人民群众也正是通过身边党员的具体表现,来感知党的先进性。共产党员能否保持先进性,就成为共产党能否保持先进性的关键环节。据中组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达7 799.5万,是世界上超大规模的执政党,管理这样一个大党并保持其先进性,其难度和所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如果放弃先进性教育,后果不堪设想。况且党员的先进性如同党的先进性一样,既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时先进不等于一生先进,组织入党不等于思想入党,因此,必须根据党的阶段性任务和党员队伍状况,在党内适时开展集中性教育活动,从而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最终确保党以其内在的先进性完成它所承担的执政使命。

2.从建设内容看,思想建设是党的先进性的中心环节

我们党一直把先进性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其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并在探索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为基本形式的党的先进性建设内容。这五大建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全面加强、整体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建设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思想建设是组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党员思想上的一致是党的团结和统一的基础,党的集中统一,最重要的是思想的统一。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可以保证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的顺利贯彻执行。思想建设决定作风建设。作风是世界观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作风。世界观属于思想的范畴,因此思想建设的状况直接决定着作风建设的状况。加强思想教育是端正党风的中心环节,是作风建设的治本之策。思想建设保证制度建设。相比较而言,制度建设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处于核心位置。制度由于必须通过特定的程序创制而具有刚性,它的执行带有强制性,具有普遍的硬性约束力,它不以个人的意愿而变化。但从制度落实这个环节来看,如果执行制度的人素质不高,制度也会行同虚设。思想建设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因此,五大建设中最为根本的,是抓好党的思想建设。任何时候,教育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作用都不能忽视,思想理论建设始终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中心环节。

二、党的集中性教育活动的历史回顾

在我们党 89年的历史上,开展过多次集中性教育活动,有四次意义十分重大。

1.1942年延安整风教育活动

延安整风是从 1938年 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开始准备,到 1945年 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闭幕结束。通常所说的1942年的整风运动,是指1942年2月到 1943年 10月期间在全党干部中普遍开展的思想教育运动。

延安整风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基于三点考虑:其一,肃清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对党的严重影响。1935年遵义会议后,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但是王明错误路线的影响远没有肃清。其二,教育大批新党员。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党员队伍有了很大发展。党员人数由抗战初期的 4万人,发展到 1940年的 80万人。新党员革命热情高涨,但还没有经受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严酷的革命斗争考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还比较缺乏,对于真假马克思主义缺乏识别能力,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等不正确的作风在党内滋长提供了一定的土壤。其三,战胜困难的迫切要求。1941年和 1942年,我们党处于抗日战争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国民党与日本侵略者对解放区进行了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解放区面积缩小,人口下降,八路军、新四军人数锐减,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财政经济和军民生活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这些问题都急需通过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来解决。

延安整风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其一,培育了党的优良作风。延安整风运动,冲破了长期以来存在于党内的教条主义的束缚,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大解放,从根本上端正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优良作风在全党的确立,不仅使我们党的作风得到了一次历史性的根本好转,而且为革命的胜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为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增添了新的内容。其二,为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44年 5月,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出版。1945年 4月,中共七大通过了新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指导地位的确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是延安整风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2.1998—2000年“三讲”教育活动

1998年 11月 21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的意见》,这是我们党在执政后、在改革开放新的环境下,首次在 60万~70万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中开展的党内集中性教育活动。

开展“三讲”教育活动的缘由有二:其一,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时期,对党的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党领导全国人民经受了国际国内政治风波和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战胜了 1998年的全国性的特大洪涝灾害,整个国家的形势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进则胜、退则败的非常关键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邓小平理论上来,从而为完成跨世纪发展目标,作好重要的思想和组织准备。其二,党的领导干部队伍的现状急需改进和提高。我们党的领导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还不适应或者不完全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领导干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虽表现和程度有所不同,但都可以归结为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正气,放弃世界观改造和党性修养的结果。这些问题损害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经过一年半的集中学习,“三讲”教育活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突出表现为,其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了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国几十万名党政领导干部积极参加了这次集中教育活动。“三讲”教育是“一次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自我教育”,党政领导干部不仅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更重要的是深入学习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使全党的理论水平、思想觉悟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造就了一大批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的优秀人才,壮大了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骨干队伍,为全面实现十五大确定的跨世纪发展目标作好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其二,坚定了领导干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通过认真、系统、深入的学习,各级领导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世纪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其三,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学风。经过“三讲”教育,全党领导干部增强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进一步弄清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区别,经受了一次党内政治生活的严格锻炼。“三讲”教育全面地整顿了思想作风,普遍地增强了党性,着重解决了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极端民主化等各种思想倾向问题。

3.2005—2007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004年 11月 7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决定从2005年 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我们党第一次直接冠以“先进性”的集中教育活动。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用 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能否实现这一艰巨任务,取决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取决于全体党员的素质。二是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这一时期,部分共产党员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信仰危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贪污腐败等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符合”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三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分领导干部出现了与新形势、新任务不适应的“本领恐慌”问题。鉴于此,对全党进行保持先进性的教育活动十分迫切。

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广大党员受到了一次普遍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锻炼,增强了党员意识,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二是开展了扎实的理论学习,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三是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指导各项工作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四是发扬了我们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一些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五是锻炼了干部队伍,提高了党领导发展的能力。

4.2008—2010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更好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的背景下开展的,特别是在全党全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背景下开展的。活动自 2008年3月开始试点,2008年 9月正式启动,到 2010年 2月底基本结束。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内又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组织精心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下,这次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着力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取得了丰富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基层组织得到明显加强,基本实现了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更加稳固。为我们党更好团结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履行党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凝聚了强大智慧和力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三、党的集中教育活动的基本经验

通过对历史上四次重大的党的集中性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回顾与总结,我们看到,党的历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都是对以往大规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成果的巩固和发展,是对之前集中教育活动经验的升华和完善,都是提升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水平的重大部署。它们既有各具特色的成功做法,也有行之有效的共同经验。

1.党的集中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呈现了各具特色的经验

1942年的延安整风教育活动,制定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方针,创新了学习文件和自我反省的教育方法。1998—2000年“三讲”教育活动,把自我剖析作为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把民主评议作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途径,把同志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主要手段,把坚持边整边改贯穿始终。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紧紧抓住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最高标准;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采取分期分批开展活动,派出督导组、检查组,“回头看”等方式方法的新经验。2008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在实践中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在探索新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对推动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党的集中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了诸多共同经验

第一,把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教育活动的中心任务。在全党进行普遍的学习教育活动,既是一个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因为只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党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做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预知时代发展方向和趋势、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从四次集中性教育的成果来看,每一次都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能够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都与特定历史阶段的全党集中性思想教育分不开,可以说集中性教育活动极大地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没有延安整风教育活动,就不会最终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更不会取得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没有“三讲”教育,就不会克服僵化、教条的社会主义观,就不会自觉贯彻邓小平理论,就不能将改革开放推向深化;没有 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不会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而刚刚结束的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同样推动了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从而最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第二,把让群众满意并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认识路线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所在。必须把维护好、实现好群众利益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立足点。集中性教育活动都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进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吸收和借鉴群众的智慧。任何脱离群众的集中性教育只能是“闭门造车”,不可能收到任何实际成效。延安整风就是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普遍整风。在对待人民群众利益时,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为什么人”的论断,强调我们党一切工作都应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这个核心。这是我们党集中性学习教育活动中坚持群众路线的典范。遗憾的是,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到“文革”期间,我们党的几次整风运动都是沿用过去疾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进行,留下了负面影响和很大的后遗症。“三讲”教育就充分吸收了延安整风的成功经验以及后来某些运动失败的教训,强调整个“三讲”教育阶段应向群众敞开大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由群众来评价“三讲”教育的效果,这是坚持群众路线解决党内领导干部中存在问题的一次成功探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是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最高标准。党历次集中性教育活动,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使党的群众路线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正面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基本方针。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延安整风,是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典范。他认为,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个目的。毛泽东还进一步把这个方针概括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延安整风以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在历次党的集中教育活动中大力提倡,作为保持党员先进性、有效解决党内矛盾的正确方针。“三讲”教育中,江泽民同志在强调领导干部要接受广大群众批评监督的同时,还提出共产党员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这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时期的进一步发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深化学习提高认识上下工夫,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明确努力方向。

历史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各种复杂严峻的历史考验,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千难万险,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自成立之日始,就一贯重视和加强自身建设,始终自觉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这是党能够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实践证明,党的集中教育活动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效方式,更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经验。

D26

A

1008-8520(2010)05-0048-05

2010-07-05

陈静 (1962-),女,黑龙江木兰人,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延民 ]

猜你喜欢

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思想
篆刻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