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2010-04-05肖海霞

对外经贸 2010年3期
关键词:纺织品纺织贸易

肖海霞

(陕西理工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

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6年约1651.4亿美元,发展迅速。但自从次贷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明显下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外贸的发展。根据海关总署2010年1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670.24亿美元,同比下降9.8%。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 599.73亿美元,服装累计出口1070.51亿美元,增速分别为-8.4%和-11%。2009年12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共167.87亿美元,较上月增长28.28亿美元,环比上升20.26%,单月出口环比恢复到6、7月份的大幅上升态势;同比则增加7.2亿美元,增速4.48%,同比扭转呈上升局面。

总的看来,12月份纺织服装出口增速双双上扬,纺织品出口增速明显,创往年同期单月出口水平新高;服装产品扭转力度增强,尽管仍未脱离负增长,但创下半年单月出口新高。对于2010年纺织服装出口走势,笔者认为,全球纺织企业开工率提高,欧美零售数据降幅收窄,欧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障碍逐渐消除,特别是中、高端服装需求复苏,意味着主要经济体开始复苏;纺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动力成本的增加,将侵蚀出口型企业的订单利润,促使出口订单的合同价格提高;2010年中国-东盟从70%零关税发展为100%零关税,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好转形成强大的推动力。再加上2009年出口基数较低,2010年纺织服装出口增速势必实现正增长。

二、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

(一)贸易摩擦、贸易壁垒不断

1.新配额体制的产生。根据我国加入WTO协议的有关内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仍可以采用纺织品条款、特别保护条款等WTO允许下的措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实行限制。例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6条和工作组报告第242段规定,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在2008年12月31日前如认为自中国进口的纺织品短期内“数量激增、价格下跌”,对其国内产业造成影响,可对中国实施为期一年的配额限制,甚至提起反倾销调查。2008年“242段特保条款”失效后,还有“过渡期特定产品保障措施”可以延续到2013年。

2.技术壁垒的限制,主要为绿色壁垒。除了世贸组织规定下的限制措施外,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利用技术壁垒这一更加隐蔽的措施来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出口。纺织品行业的两类技术壁垒主要是:纺织品从生产到报废的全过程都要符合环境指标;纺织品不得影响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这两类技术壁垒表面上从环保和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但无形中却被欧美国家加入了过高的指标,成为了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坚固壁垒。

3.劳动壁垒又成为一大障碍。继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以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为代表的“劳动壁垒”,正成为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又一大障碍,因为虽然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价格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我国的劳动力很多是在不被提供任何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工作的。面对进口国实行越来越严格的“劳动壁垒”措施,纺织行业虽然也开始积极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但在推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初期,肯定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挠。

4.人民币升值问题。人民币的升值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同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但是,我国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低,企业利润率低,倘若要保持产品原有的国际市场价格,势必得进一步压低国内的利润空间;如果为了维持企业的获利空间,则必然使我国的成本优势受到打击。

(二)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纺织企业自主生产能力不强。我国的纺织行业生产以大量的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由于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只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有优势,所以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率比较低,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微薄的利润,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50%以上的服装出口是来料加工,30%以上是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来进行加工,自主品牌服装仅占10%左右,而且设计开发水平不高,不能自主设计、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2.出口成本增大,且品牌竞争力不强。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成了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最大利空因素,由于纺织品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使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进一步削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

3.生产技术落后,不能达到国际标准。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使纺织品寻求增强竞争力的要素,利用先进的工业技术已成为国际纺织品业增强出口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国内许多公司纺织技术与国际纺织技术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例如纺织化学纤维品种变化慢,需大量进口化纤面料;纺织加工技术水平较低,毛纺锭、印染设备只有1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技术方面刚刚起步等等。产品生产技术的高低影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出口结构不尽合理。许多中小型纺织公司纺织品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其表现是:纺织服装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价格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衣着用多,产业用、装饰用少。单一的产业结构会影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范围,我国应按照国外的形式变化,积极变通销售模式,使产品多样化,增加产品的竞争机会,丰富纺织品的出口种类。

5.市场过于集中、产品价格偏低。纺织品出口的市场往往集中于一个国家或邻近国家,出口市场的过分集中增加了纺织品出口对特定市场的依赖,增加了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不稳定性和外贸政策实施的难度。随着进出口权的放开、进口成本的降低、配额的削减,市场竞争逐渐加剧,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业绩虽然在数量上有所增长,但出口价格普遍走低。

三、发展对策

(一)加强政府的指导作用

1.加强国与国之间政府的交流,通过协调方式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

2.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应努力营造公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贸易环境,积极引导和帮助国内企业提高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针对不同性质的技术壁垒制定相应对策,借鉴和采用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系统研究我国应对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战略,政府应协调对外开放和环境保护,使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政府还应加大对纺织优势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如技改贴息、债转股、压改结合等。

3.建立纺织业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向企业提供WTO/TBT、WTO/SPS通报,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法规、国际上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动态等信息。

4.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能只满足于依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标准行事,而要主动参加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活动,使国际标准能充分反映我国的意见和要求,力争将我国已具有优势的项目标准纳入到国际标准中去,以扩大我国产品的影响力。

5.构建我国的国际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寻求合理的贸易保护。建立TBT体系,一方面可以促使我国国内企业加强对TBT认识,改进生产以适应各种先进标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本国TBT条例防止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加工贸易和投资向我国转移高污染产业,也可使外国慑于报复的可能,减少歧视性的技术规定。

6.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促进产业内贸易。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档次,拉近与发达国家技术上的距离,通过产业政策扶持,促使高科技产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实现有利的贸易政策以保证它们在国际中的地位,从而使得资源、环境、贸易和社会发展之间产生良性循环。

(二)纺织企业自身的应对之策

1.走创新之路。当前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方向新的发展,面对国际经济新形势,我国纺织业如何从“模仿”到“创新”,对于长期以来给外国跨国公司打工的我国纺织服装业来讲,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任何企业若没有创新是很难持续发展的,仅靠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是不能占领国际市场的。

2.推行“品牌战略”。为打破“有规模、缺品牌”的困局,许多企业开始尝试以自主品牌出口。在2007年华交会上,宁波市许多企业打出了自主品牌;爱伊美的成交订单中,有近20%属于自主品牌出口。“广博”在美国、中东、欧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品牌,并从日本、韩国引进了专业设计师,在2007年华交会上推出了三大类新产品56款新设计,“广博”牌相册颇受东南亚客户的欢迎。

3.推进产品的多元化,提升产品档次和推进产业升级,完善产业体系。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技术含量低,贸易依然局限于低附加值的中低档产品。对此,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既要积极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更要加强自主研发力度,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推动纺织业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方向发展,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争取向中高端产品市场进军。

4.推行贸易方式多元化。现在我国纺织品出口面对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比较多,我们的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贸易方式,例如在一些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从靠出口产品发展为以出口产品、投资设厂和技术输出并存的多元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这样不仅可以利用东道国廉价的原材料及劳动力优势来降低成本,还可以打造全球供应链,增强品牌战略,同时还可以避开贸易壁垒。

[1]陈朱文,沈汉西,王自实.谈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及其解决措施[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17.

[2]朱伟红.浅谈日本纺织品现状以及中日纺织品贸易[D].华东师范大学,2005(6):3.

[3]孙红,刘先中,沈楚玲.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8:261.

猜你喜欢

纺织品纺织贸易
澳洋纺织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贸易统计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贸易统计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