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校本提升策略

2010-04-04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周冬祥

成才 2010年4期
关键词:领导力校本校长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冬祥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校本提升策略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冬祥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校长在学校课程开设与实施过程中所担负的领导责任日益重大,校长课程领导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课程改革进程和教育质量,因此,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已经成为深化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有很多途径,但最根本的途径是校长本人在领导本校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活动。可见,立足学校,探索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校本提升策略,是我们应该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校本决策: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首要前提

立足本校实际,依据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对本校的课程设置进行科学决策,是新课程对校长提出的新要求。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使校长由以往单纯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单一型领导者,转变为集“课程执行+课程开发+课程管理”于一身的复合型领导者,这对于学校尤其是校长的决策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湖北省高中课程方案为例,规定高中阶段修习的八个学习领域共144学分,仅有68学分的课程科目(主要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四个学习领域)可直接采用按国家课程标准编制的教科书,而其余的76学分(其中必修48学分,选修28学分)所涉及的课程设置和资源开发,虽然有部分省编教材可供选用,但主要由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开设和实施。校长的课程决策正确与否,对于学校课程改革进程和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具有决定性影响。由此可见,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第一责任人的校长,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决策能力。

从思想认识角度上看,校长课程决策能力首先体现在能够正确地解读国家课程方案。正确的课程决策取决于决策者具有正确的课程理念。作为学校课程领导者的校长,首先应当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要求和课程评价等。只有清晰而又准确地理解课程,才有可能进行科学的课程决策。这种理解还应当结合本校实际进行解读,使国家颁布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可在本校具体实施的课程方案。

从课程领导实践角度上看,校长课程决策能力应该体现在立足本校实际,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本校的整个课程体系。因此,校长的课程领导不能仅仅停留在个体的思想理论认识层面,也不能仅靠传统的“口授”方式告诉被领导者——学校课程管理人员和教师,而应当把国家课程方案和本校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表达方式——“学校课程设置实施方案”,清晰地勾画出本校的课程设置框架结构、科目设置和实施办法。尤其是要重点突出国家课程方案授予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设的“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程模块的详细科目(或专题)设置情况及其具体实施办法。只有在校长的具体领导下,经过“从师生中来——科学规划、充分论证——再回到师生中去”的民主集中式课程决策过程,才能把校长及其领导团队的课程思想化为具体的课程实施行动指南,以此指导和规范全校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新课程。而校长也正是在领导教师在调研策划、设计论证、修订完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全过程中,不断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课程决策领导力。

二、校本引领: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实践探索

校长是学校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责任不仅仅在于课程开设的决策领导层面,还应当在课程改革实践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实施活动的引领作用。因此,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需要校长重归课程教学第一线,深入到教室的课前备课研讨、教学活动现场、教学成效评估的全过程,与教师和学生一道走进新课程,而不是站在旁边指手画脚。校外专家学者无论怎样“高明”,都不可能比校长更了解自己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因此,校长立足本校师生实际,发挥引领作用,是任何专家学者难以替代的。

为此,校长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领导者,要力求做“教师之师”。要通过加强自身的课程教学素养修炼,力求使自己成为“教学专家型”校长,这样才能带领教师开展课程改革。当然,校长不是“万能之师”,即使是从优秀教师成长起来的校长,其教学专业背景也有其局限性,我们不能要求一个校长对于学校的所有学科课程教学都能够发挥专业层面的引领作用。那么怎样处理好校长个人的学科专业局限性与广泛的课程领导作用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呢?或者说,假如一个语文学科教学专业背景的校长如何在数学或其他课程教学改革中发挥“内行”的领导作用呢?

至关重要的是,首先要明确校长的课程领导角色定位,是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指导、参谋和帮助者,而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替代者。校长除了深入学习理解国家课程改革纲要的总体要求之外,还要阅读各学科课程标准,了解各学科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以便能够尽可能地做到“内行”一些,恰到好处地有效发挥课程领导作用。要着重关注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难点课程模块,尤其是要集中精力抓住新课程方案中新出现的部分教师难以把握的那些课程教学,深入具体的教学全过程,与教师一起开展课程设计研讨和教学实施,在为教师们提供具体的支持和帮助的同时,不断提升校长本人的教学指导能力。

三、校本评课: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进步阶梯

立足学校实际进行课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学校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环节。而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校长在课程评价活动中发挥科学合理有效的领导作用,是体现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集中体现。

课程评价对象的范围很广,它既包括课程计划本身,也包括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更重要是包括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学生、学校的发展过程。校长课程评价领导力作用的具体体现,在于校长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改革要求,结合本校实际,运用教育评价技术手段,在本领导本校课程设置计划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总结的全过程中,分阶段组织实施课程评估工作。比如,在课程方案编制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领导组织开展科学性、适切性评估;在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对教师、学生的教学双边活动进行形成性评估;在课程方案实施完毕,要组织开展课程教学效果综合评估。这就要求校长要立足本校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一步一个实践脚印,一步一次总结反思,一步一个上升台阶,不断提升校长的课程评价能力。

值得指出的是,课程评价手段的改革是新课程对校长的课程评价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新课程学科模块设置远远比传统课程设置复杂得多,加上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百分制纸笔考试测评办法,普遍倡导采用等级制、学分制评价办法,使得新课程评价比传统课程评价要困难很多。等级制、学分制课程评价办法采用“模糊”方式,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综合、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多元发展的广阔空间,大大增加了课程评价(尤其是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精准性难度,为非专业性影响力的介入提供了“暗箱操作”的空间,从而对校长的社会公信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校长要花大气力提高课程评价的专业能力,并且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从而建立起被社会普遍信赖的社会公信力。可以这么认为,一个校长如果没有良好的课程评价专业能力,难以形成校长应有的教育评价专业威望,也就难以建立起令人信服的社会公信力,国家和社会公众就不可能“放心”地赋权,这样的校长在学校课程改革中是难以发挥领导力的。

四、校本研修: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心路历程

纵观国内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校长培训提高活动,如集中培训、参观考察、挂职锻炼、进修学习等等,培训时间长(多层次办班、多轮培训)、花费精力多(校长离开本校外出学习)、投入经费大(动辄成千上万),在普及性提高校长队伍的思想认识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规模效应。但深入调查表明,这种远离校长本人所在学校实际的外出学习培训,对于校长领导能力的实质提升,效果并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校长的领导具有强烈的“校本色彩”,而不同地区的教育环境又大相径庭。外地乃至国外学校的成功经验是根植于各自学校的当前实际和学校传统文化,并与学校所在地的教育政策、社会经济大环境密切相关,其经验做法只能对我们有所参考借鉴。专家学者的专题培训也只能帮助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认识,如果不能将外地经验和先进理念“本土化”,尤其是“校本化”,这种培训学习就会收效甚微。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来,我们校长并不缺少先进教育理念和他人经验信息,而缺少的是怎样借鉴运用这些理念和经验,解决本校实际问题,推动本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最根本途径还是校长立足本校自身课程改革实践开展校本研修,坚持实践研究和自我修炼相结合,才能做到成本低、效果好、效率高。

与校外培训相比较,校本研修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1)重视本校的现实问题研究并加以解决;(2)重视校长专业素养的个性化发展规划及其实践提高策略。

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的校本研修,一般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个人研修、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个人研修是由校长个人自主开展研究探索提高自身修养水平的活动,同伴互助是通过校内干部、教师团队之间的研讨和校际之间的校长研修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切磋交流活动,专业引领是校长与专家学者对话和参与学术活动获得专业资源的理论提升过程。无论是个人研修,还是同伴互助、专业引领,都是充分体现“以校为本”,就是要坚持立足于解决校长所在学校的现实问题、实现本校发展目标而进行的。

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的校本研修活动,一般可以按照“需求调查、提出问题、资源学习、方案设计、实践探究、总结评价”等六个基本环节进行。如,校长如何提高自己对高中选修课模块设置的领导能力呢?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需求调查。包括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本校教师的选修课程教学需求,等等。

第二步,提出问题。在对各方面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校选修课模块设计面临的问题;

第三步,资源学习。带着问题学习有关教育专著、论文,收集相关信息资源,吸收相关经验做法,丰富相关知识;

第四步,方案设计。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的选修课模块设置的总体要求,制订本校选修课程模块设置方案,组织本校师生并邀请校内外专家对选修课程方案进行论证;

第五步,实健探究。按照方案,组织和指导教师进行选修课程备课研究和资源开发,指导学生学会怎样选课以及怎样参与选修课教学活动。校长作为设计者、考察者、参与者,深入各选修课程模块的教学活动中,做好课堂观察记载,与师生一起体验选修课程教学活动。

第六步,总结评价。在选修课的每节课后、专题教学任务完成后、模块内容教学结束等各个关键时间点,校长都要及时组织和参与教师、学生总结反思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并对课程方案本身、方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以便找出下一阶段改进的方向。

总之,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应当立足于“校本提升”,应当大力倡导校长静下心来、沉下身来,深入到教师、学生的课程教学实际活动中,直面本校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与师生一起“摸爬滚打”,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校长面临的课程领导难题,才能有效地提升校长课程领导能力。

责任编辑 廖 林

猜你喜欢

领导力校本校长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论校长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