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教育走向的思考

2010-04-04吕渭源

成才 2010年4期
关键词:智慧科学教育

■吕 刚 吕渭源

我国教育走向的思考

■吕 刚 吕渭源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科学——实事求是。科学的本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像水的本性“往下流”一样,有客观性、可重复性,它的价值、力量是按规律办事、预见未来。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遵循教育固有的属性,笔者对我国教育的走向谈点粗浅认识。

一、教育现状的几份资料

转抄几份资料如下:

资料I,世界大学排行榜:排100名,中国为零;排200名,中国入围两所——香港大学、台湾大学;排300名,中国入围四所——香港大学、台湾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资料II,亚洲大学排行榜:亚洲最佳前10所大学中国香港占了三所,香港大学名列榜首,香港中文大学第2,香港科技大学第4。北京大学排第10,清华大学排第15。启德留学亚洲部负责人王楠表示,这个排名基本上反映了亚洲各高校的综合实力。

资料III,世界中小学教育排行榜。科学能力:芬兰第一,其次是中国香港、加拿大,再次是中国台湾、爱沙尼亚、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国澳门在平均水平以上);数学能力:中国台湾、芬兰、中国香港分列前3;阅读能力:韩国、芬兰、中国香港最好。

资料IV,中国科技人才的总量大,3500万,世界第一,而创造性、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世界一流人才很少,能挤进科研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性科学家是凤毛麟角,在158个国际一流科学组织、1566个二级科学组织中,我国进入领导层的人数仅占总数的2.26%,其中在一级科学组织担任主席的只1人,二级组织占1%。

资料V,据统计,有8位华裔获得诺贝尔奖,华人为零。建国后没有大家、大师。以教育为例,按胡乔木先生的界定,教育家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二是有系统的教育理论。据此,应该说建国60年是没有教育家时代!

每读到类似的这些材料都身心颤抖,感到卑矮、羞愧!积极的态度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由情感忐忑上升为理论思维,实话实说,发扬当代知识分子批判思维的属性,求实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借助以上材料,进行理性思考可以认定:

其一,大陆的教育不如香港、台湾。这是背反逻辑的!

其二,教育的专门职能是造就人才,国家不出人才,是教育的悲哀!

其三,中国不缺少人才资源,缺少开发人才的教育;中国不缺少智慧,缺少驾驭智慧的智慧——人文智慧,即人才成长的环境、机制。

爱国的知识分子不能不思考:问题在哪里?明天如何走?

二、教育问题到底在哪里

思考问题的逻辑起点应该是摆问题、找原因,问题明才能措举对,“对症下药”嘛,癌症之所以难治,是因为没有找到病因。

教育的问题在哪里?我们认为应回到教育原点——什么是教育?也就是说,教育最基本的——教育原点出了问题。

什么是教育?马克思认为,教育是使“各个人身心和谐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咬文嚼字来解读就是:“各个人”指每一个具体的、有差异的人,人非动物,有他的天性、潜能;“身心”是马克思讲的全面的外延,也就是说,“身”或“心”一个方面发展是片面发展;“和协、充分、自由的发展”,是人性最大化的发展。马克思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促进人天性最大限度的解放、开发。然而,我们的教育则背反!这是其一;

其二,背离了邓小平理论。解放人首要的是管理。科学管理和非科学管理的根本区别是如何对待人——是解放人还是束缚人?小平同志讲,“管理就是服务”。所谓“服务”就是以人为本,群众是主体,各种制度是为群众创造一个工作的平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我们的管理则相反,是将群众置于被动的地位,进行管、卡、压。埃及的金字塔是历史智慧的闪光。一位瑞士钟表店的修理师曾断言,金字塔不可能是被受严格管制、带着脚镣的奴隶建造的,而是一群欢快、自由人的智慧。他的断言被考古学家所证实。温总理很欣赏赵丹的一句名言:“管的太具体,艺术没有希望。”试想,管的太多、太严、太死,强调共性、统一、服从,谈何有思想的教育家、有个性的名师、有特色的学校?

看来,教育错就错在背离了马克思的教育思想,背离了邓小平理论。

三、我国教育发展的走向

识高胆大。我们应提倡重新学习、领会马克思教育思想、邓小平理论,切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真心地转变教育理念,理直气壮地承认“最大的失误是教育”(邓小平语)。教育已输不起了,“灭史断其根,灭教断其后”,输了教育就输了未来。对教育的病把准了脉,就一锤定音,下一副猛药。

教育走向的基本思路:教育要实行自治、自主、自由。

自治。教育部不管教育。教育是个创造,创造是没有模式的、是不适合统一的。中国这么大,教育部能管得了、统得了吗?60年是铁证,教育部既没有管好、也没有统了。我们要用市场经济思维模式代替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用竞争代替管束,欲擒故纵,无招胜有招。

自治就是教育社会化。要由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办教育,百花齐放,各显神通。同理,各省、市、自治区再将权下放到地、市、县,再下放到学校。我敢大胆地预言,十几、几十年后,有思想的教育家、有风度的名师、有特色的学校就出来了,大家、大师、诺贝尔奖的得主也出来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是公理。

“教育部不管教育”不是我的创造,美国早就是如此,印度紧随其后,加拿大也没设教育部。教育是个特殊的行业,要特殊对待。他们实践了对教育“不管是最好的管”的深邃哲理。

那“教育部不管教育”干什么呢?按小平同志的指示——“服务”,做后勤部(长),如作些调研,为教育集资,帮“人大”制定、完善教育方面的法律等等事宜。

自主。让教育专家办教育。谁都知道,教育是最难的办,是“高层次复杂劳动”,它呼唤教育家型的人来办。如大中小学的校长,由有经验的教师、教授选举产生,教育局长、厅长可由校长选举产生。校长、局长应该是教师意志、智慧的聚焦,能以自己的个性驾驭教师的个性,让广大教师的智慧服从于自己对教育的解读。校长、局长一旦产生,实行负责制,对上级负责,对师生负责,依法办学。

回顾历史,大凡有成就的校长,如蔡元培、陶行知等,都是在自主办学中产生的。一个好校长不一定能办好一所好学校,但一个“坏”校长就会拖垮一所好学校!偶尔,看到一个材料,中国一所顶尖大学的校长,在总结他九年工作经验的时候,竟然说大学“是一个比较保守的系统”。大学“保守”吗?恰恰相反,大学是非常敏感的地方。列宁讲过学校是“社会的温度计”,它永远领先社会、超前社会,是社会思想、文化的引领者。尤其在信息化、知识经济的当今,开放改革是大潮,教育和其它事物一样,开放则进,保守则退,这是规律。

自由。创造是自由使然。温总理在2006年11月11日与文学艺术家谈心时9次强调“自由”,并引用《共产党宣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阐述了自由产生真理,真理使人自由的哲理。有自由才有独立思考,才有兴趣爱好,才有海阔天空的想象。发明创造、闪光的智慧是自由使然。

自由就是师生的解放。一提到名人轶事,大家、大师,就自然地会想到上世纪上半叶的北大、清华。当时的北大、清华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们的软实力——大学精神——民主氛围、自由学风,蔡元培的“兼容并蓄”,梅贻琦的“大师之谓也”。他们包容人才、爱才如命的海量造就了一代大师、大家,创建了名人轶事时代!“轶事”是一种自由。轶事就是不规范的散事,是闲暇、聊天、调侃的一些没有谱的琐事。非逻辑思维效应,这些智慧的剩余,往往是灵感的表征。自由蕴育名人轶事,名人轶事蕴育大师、大家。这也是一种文化,或称文化力。

学校自古就是自由的地方,是理性组织,本质特征是按理性运行。之所以创建大学,就是为一部分人提供一个讲经论道、批判教会、批判社会的场所。世界上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剑桥大学,至今已有80余位得主,他们有一个别具一格的“下午茶制度”,即每天下午两个小时,名教授和学生聚在咖啡屋、茶园,吃茶、闲聊,在不经意的吵吵嚷嚷中得到了教授的真传,悟出了事物的真谛。名人轶事也可换称“轶事名人”——轶事出名人!

学校——自由!给学生充分自由,允许他们狂欢、发疯、做梦,允许他们犯错误,错误和科学并存,没有错误哪有科学?不犯错误的学生不是好学生;给教师自由,允许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天地,交知心朋友,可以没有顾忌地说风凉话,挑剔指责,没有讽喻、幽默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让我们把聪明还给群众,期待新的轶事名人时代!

责任编辑 廖 林

猜你喜欢

智慧科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科学拔牙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