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伦理问题研究的新视域
——评《制度伦理研究:寻找公共道德理性的生成路径》

2010-03-22吴灿新

探求 2010年3期
关键词:公共道德伦理学伦理

吴灿新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广东广州 510053)

制度伦理问题研究的新视域
——评《制度伦理研究:寻找公共道德理性的生成路径》

吴灿新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广东广州 510053)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制度伦理研究:寻找公共道德理性的生成路径》一书,是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李仁武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的制度伦理建设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维度拓展了制度伦理研究的新视域,是一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并值得推介的伦理学新作。

制度伦理问题的研究,是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由此,决定了研究并撰写有份量的成果,需要相当的理论功底、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当然,正因为制度伦理问题的研究,是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之一,所以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对此展开研究,出版了相关研究成果。然而,作者从一个十分重要的视角——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来探讨制度伦理的建设问题,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一直以来,学界对制度伦理问题有不同的学术理解。坚持“制度中心论”的学者重视制度伦理的制度化意蕴,主张制度伦理建设的意义在于要把道德上升为法律制度,以凸显道德遵守的强制力;坚持“伦理中心论”的学者,则重视制度伦理的伦理内容,强调制度伦理建设的作用在于对现实的制度安排进行伦理化改造,以增强制度本身的道德性,使制度遵守成为道德遵守的“底线”。如何超越“制度”与“伦理”这种二元结构和二元关系来深化制度伦理问题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学术任务。作者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来研究制度伦理问题,以人的制度化生存为切入点,把制度伦理建设作为实现社会进步和人不断追求自我解放的伦理要求。这是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重要转换和提升,为深化制度伦理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都有较强说服力的分析维度。

作者基于人的本质诉求和人的发展需要,把制度伦理作为伦理学的研究范畴来把握,在道德理想和道德现实之间论证了制度伦理对公共道德理性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性,全方位探讨了制度伦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首先,作者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制度伦理思想,既为全书立下了一个基本的研究基点,也为当地制度伦理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其次,作者又分别探讨了中西方的制度伦理思想,不仅从中可以总结人类以往制度伦理建设上的经验教训,还准备了丰富的传统资源。在完成了历史的探究之后,作者把研究的重点投向了当代社会现实,分别从制度伦理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道德进步、和谐社会建构、公民道德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辩证研究。最后,作者把目光聚集在主导操作层面上,探讨了制度伦理建设的基本原则、分层结构、实践要求以及制度伦理建设的特殊性问题。

通观全书,布局严谨,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在对制度伦理建设问题上的研究,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一般与特殊结合起来,把全局与重点结合起来,从而使研究有血有肉、内容丰满。特别是书中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对推进制度伦理建设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贡献。诸如从“社会人”、“制度人”、“道德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分析了制度伦理对于人的自我解放和发展、对于社会的文明进步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制度伦理优先于个人德性伦理,要通过制度伦理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的道德底线和人类的道德境界;又诸如提出制度伦理建设的实践需要坚持人道原则、正义原则、公正原则和法治原则,并从根本性制度伦理、体制性制度伦理、具体性制度伦理三个层面来加强一个现实社会的制度伦理建设等。

总之,这是一本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认知制度伦理问题以及加强现实的制度伦理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责任编辑:温朝霞

2010—3—19

吴灿新(1953—),男,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

猜你喜欢

公共道德伦理学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基于政府导向的公共道德价值体系构建路径探析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中国语境中的公共道德与公民道德辨析
社区公共道德建设研究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