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州和谐文化建设

2010-03-22高静娟

探求 2010年3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广州核心

高静娟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从化分校,广东广州 510900)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州和谐文化建设

高静娟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从化分校,广东广州 510900)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州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制定与广州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战略;形成先进的精神文化内核,铸就新时期广州人精神;建立新的文化体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社会整体稳定和谐发展。政府要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为契机推进和谐文化发展,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提升广州的文化软实力。同时要发挥广州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的优势,提升广州城市文化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州;和谐文化发展

推进广州和谐文化发展,关键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谐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因此,建设和谐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文化建设,能够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塑造广州城市良好形象,全面提升广州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制定与广州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战略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前提。特别是当今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整合和引领多样化的文化追求,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达成思想一致,从而搞好和谐文化建设。

广东省要推进文化强省的建设,发展全省的文化产业,广州的文化建设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广州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并将文化和旅游业作为新世纪的重点支柱产业。所以,广州的文化建设要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努力创造广州文化旅游的名牌产品,形成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使文化产业真正发挥作用,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在2010年亚运会人文建设中确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人文主义价值原则,搞好城市总体规划,在新一轮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中注意从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与和谐广州的定位和功能出发,充分体现与珠三角城市群、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协调发展。

广州文化建设要以和谐为理念,做到文化建设与文明城市建设相呼应;文化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相配套;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相适应;城市文化建设与城乡文化建设相结合。以和谐理念服务于物质文明建设并统领各种文化建设,把和谐文化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规划,全面安排,发挥广州文化发展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形成先进的精神文化内核,铸就新时期广州人精神

精神文化内核是从人民群众的文化实践中升华、凝聚而成的文化精华,是一种时代精神,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行为和发展方向。我们要用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涵,提升人们的文化精神,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高尚的道德情操,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科学理性精神、人文价值精神为支柱的现代精神文化体系。

精神文化内核要求人们树立共同理想,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共同的理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和谐社会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坚持不懈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用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凝聚人心,鼓舞力量,使广大人民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打牢引领和谐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精神文化内核要求全面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教育和引导全体公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具有健康的价值取向、积极的事业追求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这要求新时期广州人应有一种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新时期广州人精神”是当代广州人的自我意识和独特的思想道德风貌的新展示,是为绝大多数广州人所认同的优秀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传统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先进文化在广州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先进文化是“新时期广州人精神”的不竭源泉和发展动力,而“新时期广州人精神”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典型的表现,先进文化的总体特征不仅在“新时期广州人精神”中有较为充分的反映,而且对“新时期广州人精神”的发展和流变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

岭南文化是“新时期广州人精神”产生的文化基础。岭南背靠五岭,下临南海,居于中国南部,这种特殊的地缘,塑造了岭南文化的特殊性。一方面,岭南远离中央政权所在地,在古代交通和通讯联络不便的情况下,接受正统思想的束缚较少,加上险恶的自然环境,逐渐形成了岭南人敢作敢为、自生自养的求存意识,造就出岭南人重利实惠、求新求变的社会风尚,培育了岭南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情感。另一方面,岭南是外来文化传入内地的“窗口”和主要通道,置身在多种文化元素冲击之中,因此形成了岭南人易于接受新事物,吸收新思潮,敢于借鉴西方文化,敢于顺应历史潮流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弥漫在岭南大地,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广州人,在现代化进程中要塑造具有岭南特色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宽厚包容、和谐共处的“新时期广州人精神”。

三、建立新的文化体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现代城市文化、国际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现代社会的共同特点,多样的文化背景,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不同的行为方式,都需要以创新文化和主流价值观进行对话、整合与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特有的民族精神,超越了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局限性与狭隘的民族性。文化是在传承中发展的,文化传统是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脉络。但传统文化也有自己的时代局限甚至历史糟粕,以岭南文化为例。岭南文化以商、新、实、活、变等特征,深刻影响了古往今来的广州人,塑造了广州人的性格气质,铸就了“新时期广州人精神”,但同时自身也存在弱点与不足。如当代岭南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文化,它着重于指向当下的实效、功利,而并不关注文化自身的价值生命和超越意义,缺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当代岭南文化过分强调变通而忽视规范,它会使人们对任何制度,包括原有的或新建立的制度,失去信心和兴趣,整个社会的刚性约束大为减弱,建立在公共管理制度基础上的道德认可也随之淡薄,最终制约社会的长远进步。这些都要求必须对岭南文化加以扬弃和改造,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不断革新创造和重构。我们要创造条件,使各种不同的文化从内容、形式、性质、功能以及价值取向、目标取向等在互相接触中逐渐融合,形成新的文化体系。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它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全民奋勇前进的精神旗帜,也是未来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时代精神是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的人们在划时代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精神。而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改革创新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所以,只有建立起新的文化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民族凝聚力,才能科学引领和谐文化建设。

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文化建设提供道德支撑。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部分。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文化的相互碰撞,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当前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非常重要。所以,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引领和谐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道德规范教育,提升社会文化品位、树立社会文化形象,增强文化竞争力,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和谐文化建设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基础,应在与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过程中相互协调、彼此促进、同步发展、共同壮大。因此,必须要有全局观、整体观,要对和谐文化的建设统筹规划、全面协调、统一部署、齐头并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引领时代的广州和谐文化,进而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五、政府选择: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为契机,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一)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提升广州的文化软实力

2010年广州亚运会要以“和谐亚运”为目标,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开拓人文价值。人文环境是将人文亚运的理念具体地融合到环境的形态,以直观和感人的形式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社会情绪与心理状态,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能够感受到美好、善良和关照。“人文亚运”的文化价值表现在环境方面,要求逐步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心态环境。2010年广州亚运会最大的问题或者说最高的难题就是“人·自然·经济”三元关系的问题。衡量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根本尺度就是促进三元要素发展的同时并保证三元要素处于可持续的、良性化的动态平衡式关系状态。这就需要更新人文观念以其为支撑,树立人的和谐发展观念。“和谐亚运”以人的和谐发展为作用点,就是抓住了亚运人文环境的根本。同时实现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和谐,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和谐,亚运会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和谐,使2010年广州亚运会成为建设和谐文化的强大推动力。

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以及城市实力竞争的重要内容。有学者认为:2010年广州承办亚运会有利于塑造广州城市良好形象,传承广州城市优秀文化遗产,弘扬岭南文化;有利于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推进城市文明建设。优化2010年亚运会人文环境、进一步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必须树立人的和谐发展观念、社会发展与环境和谐观念。培养广州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传播与2010年广州亚运会相适应的进步的人文精神,完善亚运会的社会合作机制,推动人文环境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和谐。

(二)发挥文化资源的优势,提升广州城市文化影响力

政府要充分认识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发挥“南粤自古留胜地”的优势,形成一系列独具广州特色的文物史迹风光名胜旅游网络。有了这个网络,广州就可实现文化发展的新突破,开拓新局面,便可以利用2010年广州亚运会这个难得的机会,大力加强文化的宣传,向广大中外运动员、游客充分展现南国名城文化的风姿,创造文化产业的名牌,增强广州的国际文化交往与交流的能力,提高广州在国际上的城市知名度。

坚持走有广州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保持岭南都市的文化情调,延续千年羊城的文脉,展现南国明珠的璀璨光辉。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使文化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佳的效益,形成双赢的局面,进一步增强广州文化的辐射力,实现文化的和谐交流与沟通,才能更好推进广州和谐文化的发展,从而提升广州文化在全省和全国的文化影响力。

[1]李斌雄,夏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界定的多维视角[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3]刘云山.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N].人民日报,2006—10—24.

[4]李忠杰.论建设和谐文化[N].光明日报,2006—10—9.

[5]章岳云.“新时期广州人精神”与先进文化[J].探求,2004,(4).

[6]龚隽,余少波.危机与转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

[7]李建军.关于2010年广州亚运会人文环境的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1).

[8]温朝霞.承办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文化软实力提升探析[J].岭南学刊,2009,(1).

[9]黄森章.实施名城文化精品战略提升广州文化影响力[J].岭南文史,2003,(3).

责任编辑:温朝霞

G127

A

1003—8744(2010)03—0072—04

2010—2—26

高静娟(1982—),女,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从化分校教研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及党的建设理论。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广州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