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闪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30例疗效观察

2010-02-11曲崇正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7期
关键词:扳法椎动脉供血

曲崇正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的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主要见于中老年人,但由于目前计算机的广泛使用,逐渐出现青年人发病率增加的趋势。笔者2005至2009年采用闪扳法共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0例患者均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针灸推拿科,其中男性50例,女性80例;年龄25~65岁,病程从1周到几年不等。

1.2 诊断标准

1992年青岛全国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1]。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为25~65岁;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单侧或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④对治疗方案及检测指标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肝、肾、心、脑血管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病症;②颈椎脱位、骨折、急性颈椎间盘突出、肿瘤、结核、感染等;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耳源性和眼源性眩晕;⑤精神病或癔病患者;⑥无法判定疗效或不能坚持治疗或中途改变治疗方式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方法

1.5.1.1 放松手法

患者俯卧位,操作部位为枕部至第三胸椎段。医者立于患者头顶部,先以拇指按揉法和滚法分别沿颈项部的督脉、两侧的膀胱经和胆经五条线进行操作,5~7遍,至局部发热为主。接着用拇指弹拨法放松两侧的斜方肌。

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其头顶,用拇指按揉两侧胸锁乳突肌,并用拇指推桥弓,5~7遍;点按风池、肩井。

1.5.1.2 闪扳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患者头顶,一手托住患者枕下项部,一手扶住患者颏部,在牵引状态下使患者颈部前屈5~10°,根据枕下项部的触诊情况,两手协同用力突然轻度旋转头部并快速返回,听到“咔”的响声或枕下的手触到弹动,表示手法成功。

1.5.1.3 结束手法

反手拿颈项部3~5次,治疗结束。

1.5.2 本操作注意事项

①患者如转侧时头晕加重,需要停止操作,给患者休息时间;②采用闪扳法时,要注意开始时勿强行旋转患者头部以免加重头晕;闪扳法操作时要先对转颈不晕的一侧进行操作,再对头晕的一侧进行操作;若头部旋转时两侧均头晕,则取其轻者一侧先做;③闪扳法的使用要尽可能地通过触诊了解患者的颈部情况的前提下操作,勿鲁莽硬扳;④当扳动过程中未听到响声或触到响动时,勿连续重来,以免加重患者的痛苦。

2 疗效评价和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标准判定。痊愈::眩晕、头痛等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显效:眩晕、头痛等症状基本消失,阳性体征明显改善;好转:眩晕、头痛等症状及阳性体征减轻;无效:治疗后眩晕、头痛等症状及阳性体征无明显改善。

2.2 结果

痊愈95例,占73.08%;显效30例,占23.07%;好转3例,占2.31%;无效2例,占1.54%;总有效率为98.46%。

3 讨 论

3.1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椎动脉的机械压迫或痉挛收缩扭曲变形等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有人通过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椎动脉型颈椎病得好发部位,即由于颈椎结构与椎动脉走行的特点,好发部位多为寰枢椎与C5[3]。也有人提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与高血黏度有关[4]。

3.2 推拿治疗的原理

研究表明,旋转复位手法将颈椎旋转到一定角度,用轻巧力将错位整复,利用其失稳状态和杠杆原理,使骨刺和被压迫的椎动脉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以纠正椎间失稳引起的小关节紊乱,从而减轻或解除骨刺对椎动脉的压迫;同时旋转手法还可对深部组织如起到疏理松解作用,如关节囊、椎间韧带、滑膜等软组织,纠正力学平衡紊乱,缓解局部痉挛和炎症,减轻对椎动脉的刺激[5]。浏丹等[6]建立具有局部轴向运动狭窄的黏弹性血管中脉动血流模型证明,推拿对血液流变学有影响,模拟研究中医滚法推拿的血流动力学机理。在滚法作用下,壁切应力的平均值和峰值都将随推拿的作用而显著增加,血管一个心动周期内平均血流量将增大,从而促进血液局部循环达到活血的作用;管推拿可通过增加血液对血管壁的切应力,从而ET的分泌下降,刺激VEC分泌NO增加,引起血管扩张,血管腔内的NO可进入血小板抑制血小板聚集、附壁[7],降低血液黏度,改善缺氧状态,增加脑血流量[8]。

3.3 推拿手法的操作作用

本组病例使用的放松手法,能够改善颈椎局部组织的和椎动脉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而使用的闪扳法则作为旋转类手法的一种,能够达到调整紊乱的关节结构,松解软组织粘连,改善椎动脉供血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因此闪扳法作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方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1] 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颈椎病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6.

[3] 谢利民,张涛.张氏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1999,40(7):411.

[4] 陈军,李静.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一氧化氮与血清内皮素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8):2028-2029.

[5] 吴之兴,董黎强.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3404-3405.

[6] 浏丹,许世雄,成伟华,等.滚法推拿形成运动狭窄黏弹性血管血液动力学[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2):246.

[7] 平田恭信.NO与动脉粥样硬化[J].日本医学介绍,2005,26(7):324.

[8] 朱妙章,袁文俊,吴博威,等.心血管生理学与临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5.

猜你喜欢

扳法椎动脉供血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颈部扳法所致关节弹响在治疗颈椎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辣语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腰椎扳法的研究进展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