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30例临床分析

2010-02-11邹光锋游敏仪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7期
关键词:补钾血钾酮症

邹光锋 游敏仪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脂肪和蛋白代谢紊乱,以至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临床上以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为特点,如不及时抢救将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及早诊断,正确治疗可使病死率显著降低。现将佛山市南海区中医院沙头分院急诊科2007年11月至2009年9月共30例DKA患者急诊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均为门诊急诊患者,其中男21例,女9例,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26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8.5岁,既往有糖尿病史23例,无糖尿病史7例。30例患者均符合DKA的诊断标准。

1.2 发病诱因

所有患者中以感染为诱因的为25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8例,肺感染6例,胃肠道感染5例,泌尿系感染3例,皮肤感染2例,盆腔炎1例,未遵医嘱服药,自行停用胰岛素3例,2例无明显诱因。

1.3 临床表现

3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食欲减退18例,恶心、呕吐16例,乏力24例,呼吸明显深快8例,腹痛2例,昏迷2例。

1.4 实验室检查

30例患者血糖范围在14.8~32.7mmol/L间波动,平均22.4mmol/L,尿糖++~++++,尿酮+~+++,2例昏迷者尿酮强阳性,血钾2.77~5.42mmol/L,其中低血钾7例,血钠110~150mmol/L,血CO2-CP介于10.1~18.6mmol/L,血尿素氮介于5.1~8.5mmol/L。

1.5 治疗方法

30例患者确诊DKA后,立即开通2条静脉通道在补液、祛除诱因及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等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1.5.1 胰岛素治疗

按0.1U/(kg·h)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滴注,成人常用5~7U/h,一般不超过10U/h。使血糖以平均每小时下降3.0~4.5mmol/L,每2h测定血糖,根据血糖下降情况进行调整,使血糖下降速率稳定在上述范围内。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转为第二阶段治疗,即将原输液生理盐水改为5%葡萄糖或5%糖盐水溶液静脉滴注,胰岛素用量则根据血糖情况按葡萄糖与胰岛素(2~4g葡萄糖加1U胰岛素)比例加入,同时将静脉输注胰岛素剂量减至0.05~0.1U/(kg·h)(3~6U/h),至尿酮转阴后,可过渡到平时治疗。在停静脉滴注胰岛素前1h,皮下注射1次8U胰岛素,以防血糖回升。

1.5.2 补液治疗

另一条静脉通道按患者原体重的10%计算总液量,再减去带入胰岛素用量后补入液体,根据心肺功能及脱水程度按先快后慢的速度,最初2h内输入1000~2000mL,以便能较快补充血容量,改善周围循环和肾功能,以后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等情况决定输液量和速度,24h共补液3000~4000mL。

1.5.3 补钾

对本组低钾患者(血钾<5.5mmol/L)在心电及血钾测定监护下进行补钾,平均每小时补充氯化钾不超过1.5g,24h总量4~6g。

1.5.4 其他

积极抗感染治疗,注意消除诱因。抗生素应选择对肾脏损害较轻的药物,且要做到早期、足量。

2 结 果

经上述综合治疗后,28例患者血糖在24h内降至5.6~11.4mmol/L,血钾、钠、血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恢复正常,尿糖(+)或消失,尿酮体转阴,电解质恢复正常。2例昏迷者神志转清,病情平稳后收入内科病房继续治疗。

3 讨 论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也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抢救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及早正确的诊断。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明确,胰岛素缺乏是DKA发生的基础,胰岛素缺乏时伴随着胰高糖素等升糖激素不适当的升高,葡萄糖对胰高糖素分泌的抑制能力丧失,胰高糖素对刺激(进食)的分泌反应也增大,导致肝肾葡萄糖产生增加和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障碍,加剧高血糖;并使肝脏的酮体生成旺盛,出现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发病诱因,任何加重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的因素,均可成为DKA的发病诱因[1]。在本次临床观察中,常见的诱因主要是以感染多见,另外胰岛素使用不当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因此,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必须警惕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注意监测尿酮,以便早发现、早纠正。

目前,对DKA的治疗有着较为系统的方案,因该病的发病主要因素是胰岛素缺乏,因此迅速补充胰岛素是治疗的关键。其中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是目前治疗该病最常用的措施,小剂量胰岛素疗法0.1U/(kg·h)具有简便、有效、安全,较少引起脑水肿、低血糖、低血钾等优点,且血清胰岛素浓度可恒定到100~200U/mL[2]。这一血清胰岛素浓度可达到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最大效应,且有相当强的降血糖效应,并能避免血糖、血钾和血浆渗透压降低过快带来各种危险。

同时由于DKA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脱水,因此补液扩容也是十分重要的,补液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补碱慎重”的原则。但补液须注意患者的心功能,患者清醒,可通过鼓励饮水补充。DKA时体内总体钾量丢失严重,但血清钾浓度改变不定,因此应预防性补钾[3],通常在胰岛素及补液治疗后,患者排尿量正常,血钾低于5.5mmol/L即可静脉补钾,以预防低血钾的发生。而对本组低血钾者,在胰岛素及补液治疗的同时给予补钾,待DKA纠正后,嘱其口服钾盐1周。

另外,积极有效的消除诱因也是DKA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感染是DKA的首发诱因,糖尿病继发感染与高血糖密切相关。高血糖时不仅体液免疫功能受损,而且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并影响到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吞噬细菌的功能,而高糖环境又可促使细菌超常生长、繁殖,因此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感染,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是控制血糖的基本条件[4]。

总之,对于DKA患者,首先应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加强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对糖尿病的认识,使其掌握饮食控制、降糖药及胰岛素的应用方法,做到防病于未然,对防止DKA的发生有非常重要意义。对于急诊医师而言应熟练掌握DKA的诊治原则,做到早期正确诊断,迅速补液扩容,正确应用胰岛素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防治诱因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良好效果。

[1] 王雄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4例急诊诊治体会[J] .临床急诊杂志,2009,10(3):169-170.

[2] 李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体会[J] .中国当代医学,2006,5(20):115.

[3] 董晓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诊治疗与监测[J]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5(8):735-736.

[4] 王晓云,高宏健.以感染为诱因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l8例临床分析[J] .疑难病杂志,2006,5(1):46.

猜你喜欢

补钾血钾酮症
心肌酶谱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强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患者血钾水平的影响
心力衰竭患者血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及住院死亡的关系
谨防血钾异常与猝死
补钾过多、过快,谨防高钾血症
血钾异常伤心脏
静脉补钾300例的合理性分析
为何会发生低血钾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