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在基层医院治疗中的推广应用

2010-02-11吴玉红刘洁颖金淑芹吕立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7期
关键词:静脉炎输液导管

吴玉红 刘洁颖 金淑芹 吕立英

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输液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主要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或用于需要静脉输注高渗性及刺激性药物。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导管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而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1]。自2008年2月至2009年3月,在玉田县医院神经、肿瘤外科治疗中,PICC置管术124例,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PICC导管置入患者共124例,男66例、女58例,年龄18~86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12例、高血压脑出血21例、乳腺癌18例,食管癌22例,肠癌20例,肝癌15例,肺癌14例(其中肺癌脑转移5例),淋巴瘤2例;保留时间1周~7个月。

1.2 操作方法

1.2.1 材料

选用法国美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型号为4F,全长60cm,3M无菌透明贴膜一块,无菌纱布,弹力绷带。

1.2.2 静脉选择

首选粗大并顺直的贵要静脉,次之为肘正中静脉,尽量避免头静脉[2]。

1.2.3 穿刺技巧

置管体位: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上肢外展90°,头偏向穿刺侧,下颌向下紧贴肩膀,防止导管误入颈内静脉。对于无意识的患者,协助摆放体位或用手压迫穿刺侧颈内静脉[3]。严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者可采取半坐位置管,穿刺侧手臂与躯干垂直。新生儿取穿刺侧上肢与躯干成45°体位置管[4]。置管时机:恶性肿瘤患者最好在化疗前2d给予PICC置管,使机体对导管适应后再化疗,避免化疗药物和导管本身同时作用于血管,而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5]。穿刺时穿刺点最好选择在肘正中上下2cm处[6],消毒范围10cm×10cm,待干2min,由助手打开PICC包,用生理盐水预冲导管和穿刺针,扎止血带于上臂中部,用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止血带,进针角度15°~30°[7]。穿刺看回血后将穿刺针与血管平行,继续推进1~2mm,保持针心位置,轻松止血带,以左手固定,撤离穿刺针芯,将导管缓慢匀速送入管鞘 ,直入所需长度,用20mL生理盐水以脉冲式冲管,接正压接头,针眼处用无菌纱布覆盖,透明贴膜固定,必要时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24h,防止血液渗出。绷带的松紧以穿刺肢体皮温、颜色正常、动脉波动良好及患者舒适为准。

1.2.4 导管维护

采用正压封管,每次输液完毕用20mL肝素盐水正压脉冲式封管[8],边缓慢推注边退出,使针头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每次应用完毕务必封管。每次静脉输液、给药、输血、或血制品、输注TPN等高黏滞性药物必须立即冲管。治疗间歇期每7d冲管、换肝素帽、敷料一次。

1.3 观察指标

1.3.1 置管成功率

一次置管成功是指一针见血或3次以下的皮下探测血管动作,并顺利置入导管;二次置管成功是指另选穿刺点穿刺,包括3次以下的皮下探测血管动作。

1.3.2 不良反应

是指置管过程中出现局部感染、穿刺口渗漏及静脉炎等。局部感染指穿刺口皮肤发红、肿胀、疼痛。穿刺口渗漏是指有少量淡黄色组织液从穿刺口漏出。静脉炎评价参照WTO标准:0度:无不良反应;Ⅰ度:沿静脉走向疼痛≤2d;Ⅱ度:疼痛3~5d和(或)红、肿或有水疱;Ⅲ度:疼痛>5d和(或)红、肿或有水疱;Ⅳ度:疼痛不能忍受而停药。

1.3.3 导管留置时间

从置管当日至拔管当日计算。

1.3.4 认可率是指向适合患者宣教使用新技术人数和实际使用人数比率。患者出院前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了解使用满意情况。

2 结 果

124例患者中,一次置管成功118例,占95.16%,二次置管成功6例,占4.84%,总置管成功率100%;导管保留时间为7~210d;穿刺部位感染0例,穿刺点渗血2例,静脉炎3例,静脉血栓1例,导管堵塞1例,占5.6%;患者及家属认可率和满意度分别为100%和97.8%,护士工作满意度98.2%。

3 讨 论

3.1 PICC并发症少,文献报道颈内静脉插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9],本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仅为5.6%。且感染率低,操作方便,易于掌握,CVC需要医生操作,容易出现血气胸、误伤动脉等。PICC穿刺如同外周静脉穿刺一样,是在可见的血管内穿刺,成功率高,护士能单独完成,导管留置时间长,减少患者频繁穿刺的痛苦和不适,避免药物引起的外周静脉炎及组织外渗性损伤,并且始终保持静脉通畅,有利于化疗周期的顺利完成,从而提高了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

3.2 PICC管化疗患者与外周静脉化疗的患者,减少了患者恶心、呕吐的现象及白细胞下降的程度,因为药物由上腔静脉直接进入心脏,减短了静脉停留的时间,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由代谢排泄,减少了对外周静脉血管的刺激,保证了化疗安全顺利,降低了护理风险。

4 健康指导

4.1 术前

PICC是玉田县医院新开展的技术,患者持有怀疑态度,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根据不同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解除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讲解PICC置管的优点及必要性,护士必须熟练掌握PICC置管的操作技术,及其相关知识,熟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4.2 术后

4.2.1 患者置管当日不可剧烈运动或过度用力,以防穿刺点出血,尽量避免在置管侧肢体测血压,适当活动手臂,不负担重物,洗澡前用保鲜膜包住术肢穿刺部位,两端用防水胶布固定,保持穿刺部位干燥。

4.2.2 每周测量管道外露部分的长度及穿刺点上方10cm处手臂周径两次,并记录在PICC观察项目记录本上或是护理记录单上。

4.2.3 护士在患者离院前应检查管道是否固定牢固,肝素帽是否套紧,并给予封管,检查敷料是否干洁、有没松脱。嘱患者按时回病房更换敷料及封管,教会患者自我护理,保护好管道,保持敷料干燥清洁,防止潮湿引起感染,留管的上肢避免重力劳动,如有敷料松脱、导管脱出、出血等立即返回病房处理。

4.2.4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

每个患者发放健康手册,建立健康档案,瞩患者及时换药,到期不来者电话通知。

5 总 结

肿瘤患者化疗周期长,需长期携带PICC导管,经过笔者的专科护理和健康指导,124例患者中114例化疗顺利结束后拔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提高了治疗信心,取得了满意效果。PICC是高科技时代在医疗护理领域开发的一门新技术。是中心静脉输液的可靠渠道,也是当今先进护理的必经之路。这条新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本院的静脉输液治疗已与国内先进技术接轨,值得推广应用。

[1] 魏志华. 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学,2005,25(12):96-97.

[2] 宋敏,乔峰.应用PICC化疗时相关并发症及分析护理对[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9(21):25-262.

[3] 陈向荣,王晓娅,倪柳琴,等.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发症原因与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3,18(11):844.

[4] 刘红,李可话,刘靖媛,等.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8):497.

[5] 吴红娟,陈雪峰,张美英,等.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35.

[6] 胡君娥,吕万丽,陈道菊,等.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554-555.

[7] 徐波.肿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5-146.

[8] 孙杰,姚秀霞,张祥.PICC在神经外科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河北医药,2009,31(8):10.

[9] 张采红,李彩英.PICC插管与颈内静脉插管的应用比较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2293-2294.

猜你喜欢

静脉炎输液导管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颈枕输液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
请您收藏
——输液反应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