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热地区秋冬季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高产栽培

2010-02-09李开平

种子科技 2010年6期
关键词:切块薯块种薯

李开平

(景谷县农业局植保植检站,云南景谷 666400)

景谷地处滇西南中部地区,属衷牢山以西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3℃,≥10℃的活动积温7371℃,全年平均无霜期日数346天,全年日照时数1993.5 h,年降雨量1295.8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干湿分明,雨量集中,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季霜期短,昼夜温差大,秋冬季有雨水,较适宜发展马铃薯种植。为充分利用水稻收后稻田闲置时的光、热、水资源优势,探索稻后马铃薯秋冬季稻草覆盖免耕立体栽培技术,增加农民收入,2009年秋季试验示范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3.6亩,总产7 630 kg,平均亩产2 119 kg;冬季试验示范5.85亩,总产16 470 kg,平均亩产2815 kg。所谓秋冬季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就是在水稻收获后,利用秋冬两季闲田,在未经翻耕犁耙的稻田上直接开沟成畦,将种薯摆放在土面上,用稻草全程覆盖,并配合适当的施肥与管理措施,直至马铃薯收获。现将该项技术总结如下:

1 季节选择

由于马铃薯生长温度低,且生育期短,在湿热地区秋薯栽培于早中稻收获后的9月中下旬播种;冬薯栽培于早中稻收获后的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能较好地避开霜冻危害,获得较高产量,及早上市。

2 稻田选择

马铃薯喜肥耐旱怕渍,应选择地下水位低、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稻田进行免耕栽培,切忌在涝洼田栽培,沙土或沙壤土更适宜发挥其技术优势。

3 整田开畦

在稻谷收获前5~7天把田间积水排除干净,保持田间湿润,避免稻田积水引起种薯腐烂和死苗。收获稻谷时齐泥收割,浅留稻茬8~10 vm为宜,在稻谷收获后播种马铃薯前,按照畦面宽160 cm、沟宽30 cm、沟深15 cm开沟做畦,把开沟所起泥土碎细后均匀地撒在畦面中部,使畦面微呈弓背形,做到全田畦面高低一致,防止积水造成损失。

4 种薯准备

4.1 选用良种。根据景谷秋冬季日照由长变短、气温由高变低、降雨由多变少的气候特点以及市场需求,一般宜选用适销对路、生育期短、品质优、丰产、抗病的早、中熟品种,并且是专繁良种,避免使用带毒、带病的种薯和商品薯作种。

4.2 精选种薯。为保证播种质量,在播种前必须选择好种薯。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的种薯,外形周正,薯皮细致柔嫩、光滑,大小适中,薯肉紧,无病斑、无虫眼、无霉烂、无表皮龟裂的种薯作种。

4.3 整薯或切块薯作种。选择整薯作种,以露芽2个以上的20~30 g的小整薯种为好。整薯播种芽眼多于切块薯,播后出苗多,茎数多,结薯多,大薯率高。同时,整薯播种可以避免切刀口传染病害,抗旱抗寒力强,出苗整齐而壮,生活力旺盛,生长势强,不易退化,易夺高产。在整薯不够的情况下,可采用50g以上的种薯切块播种。切块播种一般当天播种当天切块,切成30~40 g重、带2个以上芽眼的种薯块为宜。注意,在切块时要淘汰病虫薯和老龄薯;切刀要严格消毒,有条件的可用福尔马林、75%酒精或0.5%高锰酸钾浸泡消毒,无条件的可用开水煮消毒。同时,切好的种块切面用当天烧后变冷后的草木灰或加多菌灵拌糊切口消毒后即可播种。

4.4 种薯催芽。马铃薯种薯在播种前采取催芽处理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一方面可以减少种后不出苗的空塘现象,保证出苗率;另一方面可以提早出苗,生长快,长势好,结薯早而多,产量高。种薯一般多采用自然催芽法,选择无病虫的种薯,置于通风透气、阴凉避雨、背光的室内或楼台上堆放催芽。有条件的农户也可采用0.5~1.0 g赤霉素(九二0)液或 0.1% ~0.2%高锰酸钾液浸种10~15 h,然后堆放与自然催芽相同的地点,再用稻草把种薯堆盖好保湿,防止药液散失作用。盖后5~7天就可撤除覆盖物,达到催芽目的。无论哪种催芽法,种薯要普遍带有二三个芽,以芽长1~2 cm的粗壮芽为标准。

5 播种规格

合理密植是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获得高产的前提。种植密度应根据肥力、地力、土质、品种来确定。植株高大、分枝多、匍匐茎长、结薯分散的品种宜稀,反之宜密;肥田宜稀,瘦田宜密;早熟品种密,中熟品种宜稀。种植密度每亩5 500~6 000株较好,每亩用种薯150~160 kg,每畦种4行,株行距以30 cm×40 cm或28 cm×40 cm为宜。边行种薯要离畦沟10 cm,防止薯根伸向沟中或所结的薯块露出地表,稻草不易盖住形成绿薯,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播种时将种薯摆放在土面上,芽眼向下贴近土面或侧向贴近土面,使种薯与土壤紧密接触,以利于种薯扎根出苗。这样即可发挥个体的增产潜力,又可形成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使单位面积上苗匀、茎粗,叶面积系数适中,薯多、薯大、薯重,并能够有效地利用光能和土地,获得高产。

6 施足底肥

由于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出苗后不再追肥,播种时必须一次性施足底肥,以保证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马铃薯对肥料反应较敏感,属于喜肥作物。在整个生育期内,需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较为合理的氮磷钾配比为4:2:9,采取 “以底肥为主,重施底肥,实行根外追肥”的施肥方法,即每亩用腐熟的优质农家肥1500~2000 kg,硫酸钾10 kg,马铃薯专用复全肥40 kg。农家肥可撒施在畦面上,也可拌土作盖种肥。化肥则应施在离种薯5~6 cm外,不能与种薯直接接触,以防烂种,影响出苗。 播种后8~10天,每亩用充分腐熟的人畜粪水800~1 000 kg浇施于稻草面上,使出苗迅速而整齐,促苗健壮生长。

7 稻草覆盖

畦面摆放好种薯后,及时进行稻草横盖畦面,每亩用干稻草1 000 kg左右,一般用5亩左右的稻草覆盖2亩马铃薯。将稻草均匀铺平在畦面,稻草基部朝向沟边,草尖相互交错。稻草覆盖不宜过厚过薄,过厚使薯苗不易伸出草面,形成弯脚纤细苗;过薄漏光造成结绿薯,影响商品性和品质。盖草厚度以8~10 cm为宜,保温保湿,促使出苗均匀、整齐。盖草结束后及时清沟,将铲土均匀稀撒于畦面稍压稻草,防风刮走。

8 田间管理

8.1 引苗、定苗。覆盖在马铃薯上的稻草是交错缠绕的,有时会出现“卡苗”现象,需要人工引苗,把稻草卡住的苗引出稻草。齐苗后应及时定苗,每棵马铃薯保留最壮的一二株,剪除多余弱苗、小苗,以利结大薯。

8.2 根外施肥。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一般不需要追肥,但是在马铃薯生长后期如果出现脱肥时可进行根外施肥,即用0.2%磷酸二氢钾或0.5%尿素液根外追肥一二次,防止植株早衰。

8.3 灌水防旱。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中,现蕾至开花期是一生中需水最多时期,对水分较为敏感,应保持有足够的水分。因此,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要防止干旱,土壤保持潮湿状态;遇干旱时要及时适度灌水,水层宜浅不宜深,以不使稻草漂移和不浸过畦面泡到种薯为度,并及时排水落干,切忌水淹,保持土壤湿润状态。8.4 清沟防涝。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如遇到连绵阴雨天气或长时间大雨要注意清沟排水,防止渍水和贴近土面的稻草湿度过大,影响薯苗生长。清沟还并能降低田间湿度,减少晚疫病等病害的发生。

8.5 加强病虫鼠防治。马铃薯在生长期间常见的病虫有晚疫病、病毒病、青枯病和蚜虫等,在防治上要做到勤检查细防治。防治病毒病可采用25%瑞毒霉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二三次。晚疫病在高温高湿时易发,发病期用75%甲霜灵锰锌600~800倍液防治。青枯病用2%甲醛溶液或20%石灰水灌根,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2 500~5 000倍液隔7天喷雾一次,连喷二三次。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秋冬两季种植马铃薯鼠害较重,在马铃薯生长中后期需统一灭鼠一二次。要选用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的鼠药,注意人畜安全。

9 适时收获

当马铃薯植株茎叶由绿逐渐变黄转枯、匍匐茎与块茎容易脱落、块茎色泽正常时即可收获。稻草覆盖种植的马铃薯有80%左右的薯块生长在土面上,收获时掀开稻草把薯块捡起;少数生长在裂缝或孔隙中的薯块入土也很浅,用木棍或竹签挖出,稍为晾晒,然后装筐运走。避免雨淋和日光暴晒,以防薯块腐烂和薯皮变绿,确保产品质量,获得更好的效益。在劳力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分期采收,即将稻草轻轻掀开采收已长大的薯块,再将稻草盖好让小薯块继续生长,这样既能增加产量,又能提高收益。

猜你喜欢

切块薯块种薯
比萨切块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美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及认证
西兰花切块去芯机构设计与试验
给马铃薯催壮芽可增产10%
我国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南北差异大到你想象不到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