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青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2010-02-09牛凤仙郑希明吴海霞

种子科技 2010年6期
关键词:衣剂青枯病氯化钾

牛凤仙 ,郑希明 ,吴 健 ,吴海霞 ,陈 杰,展 霞 ,刘 敏

(1.泰安市五岳泰山种业有限公司,山东泰安 271000;2.东平县农技站,山东东平 271500)

玉米青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牛凤仙1,郑希明1,吴 健1,吴海霞1,陈 杰2,展 霞2,刘 敏2

(1.泰安市五岳泰山种业有限公司,山东泰安 271000;2.东平县农技站,山东东平 271500)

近几年,山东省七八月份以高温高湿为主,适宜青枯病发生条件,一些玉米主产区该病发生及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发病田严重者病株率达40%~46%,个别地块甚至达80%以上,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制约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为有效控制青枯病的发生为害,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现得近几年防治经验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1 发病症状

青枯病一般在玉米进入灌浆期开始发生,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通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焉状(似开水烫过),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展到叶鞘,自下而上叶片逐渐枯死。病株茎基部3~4节干缩腐烂呈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果穗变柔韧,不易剥离,苞叶也呈青枯状,叶穗下垂;籽粒不饱满,秃顶增长,植株根系少而短,变黑腐烂。该病从显症到全株发病快的1天,一般只需5~8天。

2 发病病原及发病特点

玉米青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禾谷镰孢,串珠镰刀菌。该病是土传病害,由多种寄生和半寄生性病原菌引起。病原菌在种子或土壤、肥料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种子表面也可携带菌源,在玉米播种后至抽雄吐丝期陆续由根系入侵,在植物体内蔓延。玉米灌浆至成熟期的高温高湿天气是该病流行的重要条件,尤其是雨后天气突然转晴,土壤湿度大,气温剧升,往往导致该病暴发。近几年,青枯病的发生除与气候有关外,还与育种材料不抗病、栽培条件改变分不开,种植密度过大、过多施氮肥及雨后排水不及时等各种原因造成植株创伤都利于病害发生。

3 防治措施

3.1 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

用抗青枯病且表现稳定的自交系作亲本培育杂交种,这是一项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如选用农大108、郑单958等玉米良种,既抗病又高产,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3.2 实行轮作倒茬,减少菌源

在同一地块中连年种植玉米,可造成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发病会逐年加重。如果与大豆、花生等非寄主作物实行轮作,可显著减轻病害的发生。

3.3 清洁田地,控制侵染源

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和落叶,运到田外集中烧毁可大幅度减少和控制侵染源。

3.4 使用包衣种子

种衣剂内含杀菌剂又含微量元素,所以选用优质种衣剂包衣既能抗病原菌侵染,又能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量的1/40~1/50,未包衣种子也可用多菌灵500倍液拌种。

3.5 确定适宜栽培密度

根据地力和品种的实际特性,因地制宜确定栽培密度。玉米对密度要求较严格,若栽培密度过大,群体内光照弱且通风透光性差,易导致病原菌暴发。

3.6 加强栽培管理

及时做好中耕、培土、除草工作,增强根系吸收能力。雨后及时排水,增加土壤通透性。

3.7 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性

施足基肥,亩施优质农家肥3 000 kg。增施磷钾肥,玉米生长前期施肥时N(尿素)、P(磷酸二氢钾)、K(氯化钾)之比应为1:4:5,生育后期为1:1:5,这样可有效提高玉米对青枯病的抗性。其中氯化钾中的钾可有效增加茎粗、茎高和茎秆的强度,使植株保持水分和延迟作物成熟,亩施氯化钾以13 kg为宜。

3.8 药剂防治

在喇叭口期用58%瑞毒锰锌粉剂600倍液喷撒预防,在后期如发现零星病株时,可用500倍液多菌灵灌根,每株500 mL效果较好。

1005-2690(2010)06-0036-01

S 435.131.4+9

B

2010-05-10

猜你喜欢

衣剂青枯病氯化钾
约旦APC与印度IPL签署氯化钾合同
东方铁塔:氯化钾产品供应紧张
氯化钾镀锌层发雾故障原因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不同种衣剂在鲜食玉米“申科糯601”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青瓜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氯化钾2018年上行明显2019年涨势或将放缓
不同种衣剂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四种不同水稻种衣剂育秧效果对比研究
三种堆肥对番茄生长及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