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选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5例

2010-02-09于文慧李令根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腹膜炎肠系膜肠管

徐 恒,于文慧,李令根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wbosis,ASMVT)属于急腹症之一,是一种临床少见病,在肠系膜缺血性疾病中仅占15%[1]。由于其发病初期缺乏特异的体征,故早期极易误诊,如果治疗不及时,常发展成肠坏死及弥漫性腹膜炎,死亡率极高[2]。我院2006年5月—2008年7月,治疗5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35~71岁,平均48岁。发病时间3 h~3 d,平均15 h。均有腹痛症状,腹胀4例,恶心呕吐3例,腹泻1例,便血(包括便潜血阳性)1例,呕吐咖啡样物质1例,发热1例,腹膜炎体征1例。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主干动脉及分支细缩,肠系膜静脉显影延迟,不显影,充盈残缺或侧支静脉代偿性迂曲扩张,肠壁增厚及造影剂肠腔内滞留。

2 治疗方法

5例均采用超选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术治疗。采用超选的方法,将多侧孔溶栓导管留置肠系膜上动脉,注入抗凝溶栓药物(包括尿激酶20 WU,巴曲酶5 BU,肝素钠5 000 U)。同时配合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及对症治疗等。根据腹部症状和胃肠功能(肠蠕动、腹胀、排气和排便等)恢复情况或静脉多普勒彩超及动脉造影来决定导管留置时间,一般1~2周拔管,以后服用华法林2.5~3 mg 1年以上。

3 结果

4例痊愈出院,1例出现肠坏死及感染中毒性休克,治疗无效死亡。

4 讨论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临床少见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ASMVT无明显诱因,而继发性ASMVT相对多见,常见的原因有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腹部手术后,腹腔感染,口服避孕药,抗凝血因子III,蛋白C,蛋白S缺乏,血小板增多症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3-4]。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造成肠系膜静脉回流障碍,所累及的肠管出现瘀血,水肿,甚至坏死,同时体液大量丢失在肠壁及肠腔内,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如果出现肠坏死,大量毒素的吸收可以迅速导致感染中毒性休克,因此本病的死亡率极高。严重的腹痛及较轻的腹部体征是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所以早期误诊率极高,直到出现腹膜炎体征才考虑到本病,此时患者已将出现肠坏死,必需手术切除坏死的肠管,造成严重的后果。临床上不能明确病因诊断的急腹症患者,应积极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排除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存在。

手术治疗曾被认为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唯一方法,但随着对该病的认识逐步深入以及影像学、介入学的发展,其治疗原则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认为,尽早诊断,并尽快行抗凝溶栓治疗,可以使大多数病例避免发生肠管坏死及手术治疗。静脉内注射溶栓药物进行全身溶栓,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药物需要在全身进行代谢,局部血药浓度难以发挥较好的溶栓作用,用药剂量大,溶栓时间长,易引起血液的纤溶亢进,出现全身出血,成功率不高。我们采用超选置管溶栓术治疗,将导管插入肠系膜上动脉,提高了局部的药物浓度,减少了全身的用药量,避免了并发症的产生,取得了较好的溶栓效果。

[1]Bradbury MS,Kabanagh PV,Bechfold RE,edt.al.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diagnosis and nonivasire imaging【J】.Radiogra⁃phis,2002,22(3):527.

[2]宋占文,孙广荣,周先亭,等.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J】.中华外科杂志,2000,38(3):173.

[3]张健,段志泉,罗英伟,等.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20(1):21

[4]魏子冬,刘宝生;,张茹兰,等.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7,12(4):45.

猜你喜欢

腹膜炎肠系膜肠管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的CT鉴别诊断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探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细菌性与真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对比分析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