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个细节优化课堂提问

2010-01-07

新校园·阅读 2010年11期
关键词:等待时间水平优化

郗 伟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优化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可以从六个细节做起。

一、优化课堂问题的设计

1.问题的设计要精

“精”指的是精炼扼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以点带面,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充分概括。要坚决杜绝“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提问,避免过于简单或过难的提问。

2.问题的设计要要有趣味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习内容的喜爱程度直接影响到学习结果。问题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能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3.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认识过程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教育家布鲁姆把课堂提问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知识(回忆)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评价水平的提问。

教师课堂问题的设计应该以“学”定“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难度以班里中上等学生的水平为基础。这样既能保证优良水平学生的参与,又有利于激发中下等水平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优化课堂提问的度

1.课堂提问的量要适度

提问不等同于启发式教学,“满堂问”,看似热闹,效率极低。提问过于频繁,还会使学生产生回答疲劳和厌烦情绪,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使提问失去意义。实践证明,新授课适度穿插2~3个问题,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提问还要有层次性和选择性

对学优生提问的内容要难些,要求应高一些,学困生提问内容要相对易些,还要适当时给以引导和补充,使其增强信心,对个别差生,提问要优先照顾,积极鼓励。

3.提问有针对性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的教学原则是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三、优化课堂提问的时机

《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课上提问时,要把握好时机与火候,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在具有思维价值的细微处、看似矛盾处、容易引起联想想象处、貌似无疑却有疑的地方巧设问题。

如教学季羡林的《怀念母亲》,教师开篇直接提问:作者为什么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再如教学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探究文章的主题,可以这样设疑:“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句中“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了?你怎样理解文章的这个结尾?探究矛盾的合理性,势必能激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两个词语的含义时,也就理解了文章结尾的深刻性。

四、优化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教师提问后和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的“等待时间”要充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求学生立即作答的问题,适当增加等待时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三秒钟的思考时间,学生回答内容会增加4至8倍,正确回答的学生人数也大为增加。学生回答问题这段时间是他们心理活动最活跃的时间,也是锻炼他们思维能力的大好时机,老师如果不愿意等上几秒钟就不耐烦地打断他们的思路而急于转向另一个学生,实在很可惜。

简单的问题,等待时间可以短些,复杂的问题,等待时间就需要长些。对答如流和“冷场”都不是理想的问答状态。等待时间只有因问题而异,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五、优化课堂提问中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提问语言应该用词准确、流畅、连贯,言简意赅,表达清楚,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混淆学生思维方向。提问时,教师要尽可能多站在学生的旁边,不要站在对面,注意自己的表情,和姿态,要认真倾听。学生出现怯场时,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这是一种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回答出现偶尔的失误或失败时,教师一个亲切的目光,这是一种鞭策与信任;学生回答的精彩时,一句赞美的话语,一阵由衷的掌声,都会让学生激动不已。

六、优化提问后的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一定的期待性,学生回答后,教师要及时评价。要让所有学生对问题的答案再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评价不要过激,要公正,以鼓励为主。对后进生更要注意方法,要努力发现积极因素,给予肯定,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碍,评价时,要让学生有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课堂提问这种资源发挥它的效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等待时间水平优化
张水平作品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你承受不起让每个客户都满意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35
缩短感觉等待时间提高顾客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