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国主义文学是中国文学的耀眼明星

2010-01-07潘远江

新校园·阅读 2010年11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文学

潘远江

在中国文学天宇中,爱国主义文学以他深邃的思想、磅礴的大气、辉煌的成就、至高的地位,闪烁于灿烂的星空,耀眼辉煌。千百年来,它教化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斐身四海,在世界文学之林独占鳌头。

我国历史悠久,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爱国主义文学作品产生,我们的爱国主义文学有着优良的传统,传承至今。

当然,时代不同,爱国主义的具体涵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为当时的国家、朝代、民族、社会服务这一点来说,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爱国主义文学作品,一直具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我国最早的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名句,是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的写照。香草美人、时不我待、忠君爱国、爱憎分明、爱国主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些词语可以说是他的作品所表现出了的特征。他的许多作品在历史上占据主要地位,对后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千秋万代永放光芒的《春望》是被誉为“诗圣”的杜甫的代表作品,其诗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里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突出。忧念时局、关心社稷、忧国忧民、哀恤民生是他作品的主要内容。他的《登高》、《旅夜抒怀》、《登岳阳楼》等作品,无不将眼前江山、胸中社稷、国家兴衰溶于其中,郁结浓缩了多少家国之恨,身世之悲。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爱国主义诗歌吗?应该说也是,因为如果没有诗人杜牧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哪管你统治者的淫奢糜废呀!同样,批判了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判了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也是典型的爱国主义诗歌。除此之外,杜牧的《阿房宫赋》,也警醒了多少明智的当权者。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典型地表现了爱国忧民的思想,多少人不会忘记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邪?其必曰:‘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渔家傲》中说:“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是一个多么卫国的老将军形象啊,也是成百上千上万卫国将士的形象,他们为了保卫国家,不怕环境的艰苦,不怕战争的残酷,不惜年迈的身体,不顾与家人的离散,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国精神啊。

南宋特殊的时代气候,酿造了众多的爱国人才,涌现了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等。这些人在文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同样忧国忧民,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在他们的文章中有很明显的位置。陆游,作为一代伟大的爱国词人,应该说在散文、诗、词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作品都贯穿着一个主题,那就是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即使是在重病缠身的时候,也还想着国家的统一;即使是在将要撒手红尘的时候,也不忘了叫后人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这是何等情怀,一个没有高度的爱国思想的人,能写出这样的诗篇吗?语言虽然简洁平易,却比一些专堆积词藻的诗文高多了。《关山月》,痛斥了主和派苟且偷安,表达了广大爱国主义将士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和中原遗民日夜盼望恢复的愿望。极力表现年迈体衰、因国事困忧而致心劳力瘁的老诗人形象的《书愤》,穷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捧出了一颗对祖国赤子之心的《示儿》,这些大作无不放射出千古光辉,令后人景仰。

“不见南诗文,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失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以洋洋河水,依旧只留东。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城戎。万古腥膻如许,千万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道?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刘过的这首名词以雄健的气势,赞美自己祖国的强大,极端蔑视了敌人,表现出了祖国必将战胜敌人、取得胜利的信心,字里行间表现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岳飞是一代名将,多数时间都用在了战场上英勇杀敌,只是在空闲时写写文词,他的一些文学作品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他的作品,尤其是词,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其中的《满江红》气势雄健、感情充沛、慷慨激昂,表现力词人痛愤国耻、渴望功业的思想感情,感染力极大。作为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将一腔忠愤寄之于词,为后人留下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摸鱼儿?更能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名篇和“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等名句,昭泽后人。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百年来,文天祥这凝重的句子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为理想、为事业而英勇献身,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美德。他的《金陵驿》写道:“草合离宫转夕挥,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倾吐了诗人国破家亡之痛,表明了自己决心与国(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36页)家共存亡的坚强意志。这样的诗篇,怎能不激起后人的爱国情呢?

清代的夏完淳、龚自珍也为我们留下了壮美的诗篇。“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这是夏完淳用十七岁的金色年华印证了的誓死不屈的承诺。龚自珍的《咏史》《己亥杂诗》都是极好的作品。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秋瑾,以强烈的爱国激情和革命斗志开启了近代爱国诗的先河,他在《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中说:“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是从肺腑中倾斜出来的救时抱负、革命誓言,共鸣效果非同一般。

如果说古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作品颂尽风骚,那么,他的精髓在现当代文学中得到了继承。鲁迅是这一精神的集大成者,他的《藤野先生》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写自己的学习经历、思想变化,他抱着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在东京,他鄙弃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在仙台学医,他想“学成后回国,医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而死的人,作战时便去当军医”,“电影事件”终于使他悟到了国人思想的麻木,进而弃医从文,开始了“以笔做武器”的坚强斗争。他的《自嘲》说:“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令后人铭刻于心;他的《自题小像》中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叫莘莘志士牵挂流连。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长征》《重上井冈山》,陈毅的《梅岭三章》,余光中的《乡愁》等等,这些爱国主义名篇,树立了现当代文学的丰碑,令人受益匪浅。

我国爱国主义文学源远流长,数量众多,这些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佳作,无疑是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极为灿烂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认识和传承它们,对我们当今的创作和教育都具有积极意义。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不论何时都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培养国人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是时代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义务,是社会进步、文明的表现。中央决定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出台《公民道德建设和实施纲要》,深入学习爱国文学作品,弘扬爱国精神,正是这一纲要精神的具体体现,正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由此,中华诗词学会提倡“诗词进校园”,建立诗词之乡,实施诗化教育,无疑是适时而实效的。

学校、家庭、社会借助爱国主义文学作品,大力进行爱国主义文学教育,极力推进爱国主义文学创作,真是万世之功。我们相信,我国的爱国主义文学作品必将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我国的爱国主义文学创作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文学小说
文学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