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2010-01-07李桂荣

新校园·阅读 2010年11期
关键词:创设思维能力

李桂荣

去年是我市课程改革实施年,我校作为课改的实验基地,我有幸地成为新课改的实践者。新课程强调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学生都喜欢质疑、敢于质疑且善于质疑。因此,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质疑能力就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点。针对这些问题,谈谈本人的切实感受。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质疑的兴趣

学起与思,思源与疑。教学中引导学生由质疑到释疑是思维训练的基本手段。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质疑。可见,调动学生质疑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可以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教师要以热情洋溢、饱满激情的话语感染学生,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那平静的心理激起跃跃欲试的愿望,急着想解开心中的谜团。如学习哲学《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一课时,创设漫画情境“悬挂在山崖上的两个人”我积极引导学生:针对漫画,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学生兴趣盎然,众说纷纭,提出了诸如“双方处于一种什么关系下?”“为什么谁都不敢剪断绳子?”等有价值性的问题,从而懂得了矛盾统一性的含义。

二、营造和谐氛围,培育质疑的环境

有的学生很少有对所学的内容向老师质疑的。真的没有疑问吗?肯定不是。究其原因是孩子们的自尊心极强,好学生爱面子,怕在同学们中丧失了威信,只好不懂装懂;而中、差学生有自卑心理,总担心问得太简单或是问错了被同学、老师取笑,结果造成怕问的心理障碍,课堂上总是处于观望的状态。

因此,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问题,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学生一道研究、讨论,如此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疑的环境”为每一个敢问不会问,会问不敢问的同学解除了后顾之忧。其次,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学生的提问,只要有一点可以肯定,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对于那些有价值的问题,更要热情洋溢地进行表扬。这样不断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扫除心理障碍。持之以恒,就培养了学生乐于质疑、勇于质疑的好习惯,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质疑环境。

三、指导质疑方法,提高质疑的能力

学生质疑习惯和质疑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由于受现有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的制约,学生开始提不出问题或提的问题很肤浅,缺少探究价值等,这就需要教师的用心引导,热心鼓励,耐心等待。具体做法是:

第一、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问题的目的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的引导训练。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角度和方法。要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引导。课前预习,引导学生浏览教材时发现和提出疑问,带着问题去积极思考,寻求答案;在讲课中引导学生与教师讲解对照,发现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课后复习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真思考发现问题。

第二、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抓住教材核心,于“核心处质疑”。

1.在思维转折点上让学生进行质疑

学习活动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在思维的转折点上设疑,让学生进行质疑,能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度拓展,有利于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2.在认识的关键点上引导学生进行质疑

每一节课的内容均有它的重难点,如果能在知识的关键点上进行质疑,不仅为学生顺利学习新知识创造条件,而且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在知识的延伸处引导学生进行质疑

认识来源于生活,课堂教学应具有延伸性、扩展性、开放性,使其密切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的课堂所学有用,因此,我们可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延伸处进行质疑,让学生有亲切感、真实感,容易达到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可把提问题当做经常性的作业,对问题提得多、质量高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并将较高质量的问题交与学生讨论。如果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有价值,哪些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

六、总结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质疑环境,激发他们产生探索的动机,并加以科学的方法指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创设思维能力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