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切入点的寻找

2010-01-07晏翠华

新校园·阅读 2010年11期
关键词:粉末切入点试管

晏翠华

探究性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人们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化学课程改革把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它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识规律,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除了课本上有限的探究内容外,教师怎样挖掘探究素材呢?通过探究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真理的情感态度,同时提高学习化学兴趣与动力。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寻找科学探究的切入点呢?

一、以课本上现有的结论作为探究的切入点

课本上说酸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教师也都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做了这个实验,用酸碱指示剂也能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但是,由于反应物的溶液中本来就有水,怎样证明生成了水呢?为此,教师可设计下面的探究内容:

(1)取少量无水CuSO4粉末,向其中滴加几滴水

现象:CuSO4粉末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向盛有无水醋酸的干燥试管中加入无水CuSO4粉末

(3)另取一支干燥的试管,向其中加入______和______

现象:CuSO4粉末

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

(4)将固体氢氧化钠加入到盛有无水醋酸和无水CuSO4粉末的是管里

现象:CuSO4粉末________

结论:氢氧化钠与醋酸反应,有水生成

二、利用已有的旧知识作为探究的切入点

(一)初中化学下册学习了纯碱Na2CO3的化学性质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组成与它相似的NaHCO3的化学性质。

探究方案的设计:

1.提出问题

(1)Na2CO3与酸反应可以产生CO2气体,NaHCO3是否也可以呢?

(2)Na2CO3受热不分解,NaHCO3受热是否也不分解?

2.查找资料:NaHCO3受热可分解为Na2CO3,CO2,和H2O。

3.实验验证:

(1)向盛有适量的NaHCO3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后,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现象。

(2)将适量的NaHCO3放入一个干燥的大试管中,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于铁架台上,拥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管口,再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的NaHCO3,并将导管伸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4.实验现象:实验(1)中:有气泡生成,燃着的木条熄灭。

实验(2)中:大试管内壁有水珠出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结论:二者相似之处是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不同之处是碳酸钠加热时不能分解而碳酸氢钠加热时可以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6.应用:如何除去碳酸钠中混有的碳酸氢钠?

在高温下煅烧碳酸钙可以制的生石灰GaO,教师取处碳酸钙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到的白色固体,让同学们对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第一组:____________

作出猜想:白色固体成分可能是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_______

实验结论:白色固体的成分石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第二组:________

作出猜想:白色固体可能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方案:取试样于试管中,加入水,在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第二组的方案正确吗?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

教师提问:第一组的同学若想进一步探究碳酸钙分解的质量分数应如何设计方案?

引导同学回答后,教师总结:称取一定质量的白色固体,用足量的盐酸溶解,产生的气体,经除杂干燥后用吸收剂吸收,吸收剂的增重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由此可求出分解的碳酸钙质量。

三、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作为探究的切入点

蜡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生活用品,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

(1)取下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能得出蜡烛的哪些性质?

(2)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 处最先炭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温度最高。

(3)点燃蜡烛,将短玻璃管插入焰心,在另一端点燃,发现也能燃烧。

提出问题:导管中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同学猜想:

①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

②可能是蜡烛受热产生的石蜡蒸气。

③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分析后得出)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的另一端坐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则猜想①正确。

如果观察到_________现象,则猜想②正确。

如果观察到_________现象,则猜想③正确。

此类问题生活中非常多,如食品包装袋内防腐气体成分和性质的探究,食醋成分的探究,食品干燥剂成分的探究等等。化学的探究性学习多伴有化学实验,可见化学的探究性学习即是在思维层面又是在实践层面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对疑问点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实验室中失误点作为探究的切入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作为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实验室中也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探究素材。例如药品变质情况的探究,标签残缺不全的药品成分的探究,实验室中排出的废水污染情况的探究等。例如,某校学生为探究本校化学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H2)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1.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即产生气泡。

2.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黑色粉末有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炭粉、铁粉等。

3.提出假设:黑色分明________。无色溶液是______(只写一种假设)。

4.设计实验:向盛有少许黑色粉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色溶液;用_______收集一试管气体。

5.检验气体:(写出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

6.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结论:此气体是________,原假设________。

通过上面的探究具有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的作用,他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欲,还能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潜心挖掘适合于学生的各种探究素材并进行适当的加工整和,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探究。

猜你喜欢

粉末切入点试管
Fe基非晶粉末降解性能研究
喜迎春天
PREP法和AA法制取Inconel718粉末对比分析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巧开锈锁
试管难题
冬季的故事
选好切入点新闻报道才有鲜活性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