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0-01-07于业召

新校园·阅读 2010年11期
关键词:知识迁移人文教育优化

于业召

摘要:本文从激活课堂气氛,深化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美,在教学中怎么融入人文教育,以及如何注重知识的迁移等方面。富有建设性地探讨了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优化;人文教育;知识迁移

语文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闪现着无穷的魅力,这是语文教学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力量源泉。因此,语文教学应充分挖掘教材,美化课堂,让课堂充分体现美、利用美,让学生用心灵拥抱语言,体味语文意境,变被动的学习语文为自主快乐地享受语文。

然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却一度陷入沉闷的怪圈,成为一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亚主学科,这实在是令人担忧的一种现象。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力求能让语文课堂更实效,更活跃,更人文,更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几点不成熟的体会,在此与大家共享。

一、立足课堂,激活课堂气氛

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同学们都能看到于勒这个人物形象的可怜、可恨之处,如设置这样的场景——富翁于勒出现在船上,此时不同人物会有怎样的表现?学生兴趣自会大增。一组同学演的是富翁于勒兴高采烈地认下了菲利普夫妇,皆大欢喜,依据是原著中的于勒本质不坏。一组认为富翁于勒根本不会认下全家,于是在表演时由富翁掏出一块金币扔给菲利普夫妇,并与周围的朋友对菲利普夫妇进行恶语嘲讽,用傲慢、不屑一顾的口吻说:“又……一个想来榨取钱财的……”让学生对富翁于勒会不会认菲利普一家进行质疑探讨,让学生学会从人物性格去分析,从更深的社会文化背景去思考,从而发现这一形象的可悲之处,会使他们对人物,对社会的认识更深刻。

为了激活语文课堂,就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从文本角色的内心出发,审视和理解人物,探究角色的行为动机,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并将思想和情感转化为令人信服的表演,运用对白、表情和肢体语言,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努力再现人物的情感。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朗读时的动作、神情、语调,《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等细节,都可让学生仔细揣摩,表演,加深体会。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其中,趣味无穷。

二、深化阅读,感受受语言魅力美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注重每篇课文的预习,让学生有意识地搜集有关材料,包括作者的简介、时代背景、代表作品、创作风格、与课文内容相符、中心相似的作品。我在教学《阿里山纪行》时,让学生体会双音节词的运用,例如:“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胆汁。”这段文字全部使用成语或双音节词,读来整齐匀称,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显示出音节美。本文有时还妙用助词,使句子完整,音节整齐,便于诵读。例如:“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里连用助词“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

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了语言的美,更能体会到美在何处,这样的阅读教学是实效的,学生更乐于接受。

三、有机融入人文教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学生从中不能很好地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常常感到语文枯燥、乏味,时间一长就怕学语文,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许多文章都教学生做人,学生读起来很亲切,就会对语文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语文教师也就不会感到太辛苦了。我在教《鼎湖山听泉》时,学生在阅读“鼎湖山的树,种类实在太多。据说,在地球的同一纬度线上,鼎湖山是现存植物品种最多的一个点,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生态观测站。当地的同志告诉我,鼎湖山的森林,虽经历代变迁而未遭大的破坏,还有赖于庆云寺的保护。而如今,大约是佛法失灵的缘故吧,同一个庆云寺,却由于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

从比较隐晦的句子中,让学生体会到人文之美,从而将人文教育融入到课堂之中。

四、注重知识的迁移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必要手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我采取掌握规律、典型引路、原理迁移的方法,促使学生知识迁移。如:在议论文单元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寻找议论文所共有的内在相同因素,即:

1.要素相同,都有论点、论据、论证

2.结构相似,大都有引论、本论、结论

3.论证步骤相似,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 问题(怎么办)

4.论证方法相似,理论论证、事实论证、理论事实结合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围绕中心层层论证或从几个方面分别开展论证等;

5.语言的严密性

后重点分析一篇范文,进行实践,掌握规律,最后指导学生运用这些原理、规律去分析其它议论文。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教法的传授,他说:“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 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发生类似的联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联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陶行知文集》第十四页)其实这短短的几句话也精辟地论述了迁移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只“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注重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打开知识大门、开发文化宝藏,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

以上,只是我对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只要我们大胆实践、勤于反思、努力钻研、善于借鉴,就一定会找到许许多多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好方法,就一定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就一定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猜你喜欢

知识迁移人文教育优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在素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由一道物理题引发的对绳子张力的讨论
几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