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让小学数学课堂凸显生活趣味

2010-01-07韩万军

新校园·阅读 2010年11期
关键词:正方体生活化创设

韩万军

因为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学生活化,也就意味着师生在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生活情景中展开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整合教学目标,活化教材内容来加强师生在活动中的交流与互动、体验与探究,使学生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氛围中认知、情感、个性得到同步和谐发展。并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感受数学的价值及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因此要想真正做到数学教学生活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数学,把生活实践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从真正意义上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过程是探究的过程。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究发现,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引导学生敢于提出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数学问题,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设想,而且还要帮助他们选择有效的设想,确定正确探究的方向。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

老师提问:“同学们,蛋糕公司要招聘一名采购员,去采购制作5000个“蛋糕”圆筒包装所需要的彩塑纸,假如你是一名采购员,你会去买多少彩塑纸?

学生议论纷纷,经过激烈地讨论认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第二种设想最为正确;在实际生活中,第三种设想比较巧妙。一个探究者只有选择了正确地探究方向,他的探究才具有现实意义,他的探究才有可能成功。

2.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验证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往往急于得出问题的结论,因此容易出现片面性、轻易下断言的现象。教师要时刻培养学生通过仔细思考、细心验证去寻求正确的结论。如:教学《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示:一个棱长是2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提问:从它的顶点处分别截下棱长为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9厘米、11厘米的正方体后,这个木块剩下的表面积最少是多少?学生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受以往经验的影响往往会错误的结论(20×20×6=2400)。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考虑到要使剩下部分的面积尽可能小,就应在同一条棱的的两端各截去棱长为9厘米和11厘米的小正方体。

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进而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并逐步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情感。

二、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学习氛围

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1.用实践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人们学习知识的重要目的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更加便捷地解决实际问题。当我们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时,这种愉悦感是无法言喻的。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冬季长跑活动导入:“每班学生绕圆形操场跑圈,那么是里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还是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呢?”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的问题情境。

2.用生活实际中的现象,使数学概念形象化

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教学《比的意义和性质》时,当学生初步了解了比的意义后,我向学生提出:“你们知道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之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1:1。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形象的生活现象相结合,为枯燥的概念构建了感性的载体。

三、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活动空间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提倡“活教育”。他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探究现实生活问题,在活动中灵活应用数学,感受数学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创

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有所发现

皮亚杰认为:“数学的抽象乃是属于操作性质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阶段,而且最初的来源又是十分具体的行动。”因此学生的动手实践、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如教学《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拼摆小立方,从小立方的不同点取下若干块后,研究表面积的变化情况。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不仅发现了数学规律,同时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2.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获得学习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用具,让学生自由选取,分组实验、讨论,发现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个充满探究、充满思考的生动活泼的过程。

3.让学生在调查应用中得到发展

在数学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打开眼界,增加信息量,使他们看到数学在生活中特殊的应用价值。例如在《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调查六年级学生课间的体育爱好情况、家庭用水、用电情况,以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把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表,然后分析推断,提出合理化建议等。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体会、理解统计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来观察世界,提高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意识。

总之,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还能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真正做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善于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去发现数学,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

猜你喜欢

正方体生活化创设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创设未来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智力魔方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