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美术欣赏教育中抽象艺术的教学探讨

2010-01-07肖结娣

新校园·阅读 2010年11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艺术作品美术

肖结娣

在现实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面对抽象艺术作品时,常常会发生“欣赏障碍”的心理现象。学生进行鉴赏活动时,经常会有一种感觉,即在欣赏著名的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和西方古典艺术作品时,很容易就能感到作品身上所散发出的艺术的魅力,而在欣赏著名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时,却往往感到这种艺术的魅力很少在作品身上显现出来,甚至觉得根本就没有显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不管进行审美鉴赏活动的欣赏者是否意识到,其实他们所给予现代主义艺术作品的判断、评价,并非是凭空生发的。在我国,经过从古至今两千多年的传统艺术观念的积累沉淀,已经在全社会中产生了一个较为稳定和普遍的审美心理范式,对于长期在传统艺术的审美心理范式熏陶、同化之下的学生来说,现代主义艺术作品的这种艺术特性,就使得这时的审美震撼力对他们心理所产生的刺激骤然发生改变,在强度上形成巨大的落差,而欣赏者在原来的心理定势制约之下,没能及时做出调整,因而赋与应对审美震撼力所造成的心理冲击。这样,以“异质”形态出现的审美震撼力骤然倾泻下来,越过了欣赏者感觉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的承受阐限,于是诱发出“欣赏障碍”。

美术欣赏教学在整个美术教育中始终是个难点,在素质教育中又赋与美术教学突破点的显要地位,虽然学生对上美术欣赏课是感兴趣的,但真正围绕审美为核心的教学其构成因素的复杂性,教学手段的相对滞后性、教育转轨时期的矛盾性,给我们现实教学带来许多困惑,引出许多新的课题。

如今,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常见的有三种基本方法:教师主导型即传授型教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示法等。师生互动型即借助师生对话与活动,共同思考、探讨、解决问题,共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对话法、实践法、情境法。学生自主型即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形成由学生自主运用自身知识与能力创造性地解决课题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责任是激发学生的自我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在现实条件下组织并发展自主型的学习活动。高中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即是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的课程化。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是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知识爆炸”,需要终身学习在不断获取新知识中进行创造的要求,人们必须在学生时代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富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及创新能力,决不要再认为知识量的累积是学习目的,这样培养的学生不会是真正的成功者。同样从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也可以体悟出一部社会文明发展史也是人们不断对美的追求和创造的历史,培养学生学会对美的学习和创造无疑也是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

三种方法各有利弊:“教师主导型”教学进度较快,传播信息量大,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美术知识、熟悉较多的美术作品并掌握欣赏的方法,但学生个体处于被动的接受继承;“师生互动型”教学进度适中、信息精选适量,欣赏教学往往需要先施以主导型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和相关的美术基本知识后进行,师生处于教学相长的氛围;“学生自主型”教学进度较慢、课题挖掘深、教会学会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求知创新。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然而,当前对美术欣赏教学方式中的认识仍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认为鉴赏教学应该融入多种表现形式,但却走上为“形式”而形式。有的鉴赏课上,有些老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不断地用游戏、表演等形式。有的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对于小组合作的目的并没有认真的设计,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小组讨论,实际上是典型的应付式。这些课,表面上很热闹,但却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失去鉴赏美术作品的真正价值。

误区二:出现这样的观点:教师要少讲,要让学生完全自由地发挥,学生无论有何感受都是对的,并一味给予表扬,认为教师不应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其表达的正误,并认为这是对学生个人感受和学习主动性的尊重。事实上,学生对作品的解释如果违背了作品的基本意义范围,则说明他对作品的鉴赏有可能还处于茫然的状态,教师不给予纠正,则是把“自主”变成了“自流”,这种做法有可能导致学生这种自主性学习变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误区三:以美术家的介绍代替美术作品欣赏,学生听的津津有味,但却末涉及到具体的作品欣赏,有时美术家的事迹是很重要的,但必须与作品风格与美术家的个性品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作品的社会影响代替美术作品欣赏,一些著名的作品产生于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这些作品成为举世杰作是由于它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而某些教师忽视作品的审美价值而大谈作品的历史影响就不算完全进入美术欣赏领域。同时在抽象艺术欣赏教学中,由于学生缺少欣赏的方法和经验,当面对抽象艺术作品时,学生常用世俗的“像不像”“画的是什么”等审美标准来评价。而对于写实风格的作品,学生产生认同感后,或迷恋于写实的技巧,逼真的形象,或希望了解画中的内容、情节,对作品产生浓厚兴趣。面对抽象艺术作品,与学生的审美经验就有一定的距离,从而既有新奇感,又与原审美心理有抵触的矛盾状态。这些变形怪异的造型,强而冲突的色彩,大刀阔斧的笔触等都不能引起学生真正的审美反应,有时学生会因看不到任何与原有经验相联系的形象而产生茫然排斥之感。欣赏教学模式的形式化以及学生对抽象艺术的“审美疲惫”现象无形中对抽象艺术欣赏教学产生了制约。

我们有必要对现代学生进行欣赏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基础的启蒙教育,唤起人的世俗感情,培养并促进当代学生适应该时代的审美观念的形成。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艺术作品美术
美术篇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