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就业需要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拓展

2009-12-10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22期
关键词:素质能力体育教育培养途径

胡 毅 李 阳

[摘要]文章对当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素质状况、就业状况进行了较为翔实的分析,结合体育部门及用人单位对体育人才素质的要求,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途径,以适应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要求,并希望能够对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新的课程体系有所启示。

[关键词]体育教育 素质能力 就业状况 培养途径

[作者简介]胡毅(1971- ),男,四川宜宾人,宜宾学院体育系办公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李阳(1981- ),男,陕西宝鸡人,宜宾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与体育经济管理。(四川宜宾644000)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3-0098-02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本专业的就业已经不能消化;过去单一的体育教育的就业去向,逐渐转变到以体育教育工作为主,辐射多领域、多行业。原来的旧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因为综合素质较低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这就给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培养他们具备其他多方面的知识,积极适应就业市场需求。面对就业新形势,应强化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思考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新要求。

一、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我国高等院校不断扩招,使得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多,这就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具体表现为:(1)思想上没有做好就业的准备: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学校,整天都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和训练,对社会的就业现状不关心、不了解,对自己马上就要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感到突然和惶恐。(2)就业范围不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属于师范类学生,学习的知识都与教育有关,所以,大部分学生毕业以后都还是要回到学校教书,到别的单位工作的学生极少。(3)就业渠道不多: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一般都是在等到自己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以后,回到各自生源地,再寻求适合自己的工作,然后报名参加考试;另一种就是没有毕业的时候,等待用人单位来学校招人,这种就业都是用人单位需要什么人才,才签合同,且一般都选择专业和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4)学生期望值太高:这部分学生是没有很好地给自己定位,地处城市、工资高的、好的单位去不了,而地处边远的乡村、工资收入较低的单位又不愿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思想,没有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总是想一步就能找到一份好的自己满意的工作。

二、用人单位对体育人才素质的要求

(一)体育教育部门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

1.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综合知识。体育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更新技术和技能,要“一专多能”,拓宽知识面,不但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综合知识。在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的当今,新知识、新技术对教师的智能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钻研业务,力求精通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不断吸取新知识,使自己具有运用多种知识的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给学生传授更多的新知识。

2.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和最主要的任务。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必须做到熟悉教材,具有掌握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的能力。教学能力不仅表现在具体的教学水平上,而且表现在教学决策、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等诸多方面。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对象是学生群体。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有出众的组织管理能力,而体育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管理、课余训练、课外活动和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以及对学生思想疏导、群众性活动组织管理等。

3.具有较高的运动技能。体育教师应全面、正确地掌握体育教学中的基本技术和技能,这种技能是一种规范化与普通化相结合,它是既能够讲解、又能够示范、还能够指导教学和训练的有机结合的专项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除了需要不断地钻研运动技术理论知识和学习掌握新技术动作外,还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训练对象在运动中的技术掌握情况,注意保持良好的体力和体能,以防止这种能力的衰退。

(二)社会体育部门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

1.口头表达能力。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人,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因为要同各种各样的人进行语言信息交流,如果口头表达能力缺乏,很难做到良好的交流。口头表达能力包括以下两方面:演讲口才和专业口才。社会体育工作的开展,需要能够向公众宣讲体育的方针、政策;在社会活动中,需要组织群众,并讲解在活动中应注意的各种事项。一般情况下,在对社会体育工作的实际指导时,需要我们用专业的语言来讲解动作要领,练习中使用专业口语。

2.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是组织实现社会体育工作目标的一种必备条件,是创造良好人际环境的重要方法,也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搞好各方关系,争取社会公众理解、支持的基本条件。社交能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它是人的性格、学识、口才、阅历、经验等多种因素的融合。社会体育管理需要社交,社交推动社会体育管理。社会体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是一个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其任务就是要有效地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以建立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因此,社交能力的强弱往往成为衡量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体育工作能力的指标。

3.随机应变能力。在社会体育工作中,出乎意料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这就要求体育工作者具有机警、灵敏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包括超前应变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要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公众纠纷、损伤、突发事件等等;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临阵不惊,保持理智,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问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佳的解决。

4.思维创新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各种创新性思维过程中。所谓创新性思维,是产生各种有价值的新观念、新思维的认识过程。在社会体育活动中,离开创新,体育活动就缺乏旺盛的生命力。社会工作的人员可以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广泛征求意见、采集方案,然后在多种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聚敛式创造性思维是逻辑地对各种观点进行评判、评论和选择其中最佳观点的过程。这种创造性思维主要普遍存在于决策和管理活动中。

(三)其他非体育工作部门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

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实际,越来越重视人才的适用性,希望新录用的人一上岗就能用得好,那么,增设实验性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更加重要。所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外,还要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社会,感受市场竞争,积累社会经验。通过此类活动,让学生在工作中可以较快地脱颖而出。

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明确指导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在过去几十年里,以传授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简称三基)为教学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造成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社会适应能力差。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施,以及社会对培养人才要求的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过去单一地培养体育教师这一目标,转变成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重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因此,作为培养体育教育人才的高等院校要明确我国新时期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能力培养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育观念①。

(二)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

专业知识素质是体育专业学生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础,是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体现。体育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体教学生的立足之本,在体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应系统而扎实地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体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掌握体育教学规律,能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使自己具有与时代相吻合的崭新的教育观点。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认真去学习、去练习,考评时严格要求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去努力训练和学习。

(三)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专业教育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必须将人文素质纳入人才培养规划和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把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课程设置目标,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把文化科学体系、能力培养体系和良好人格培养有机结合,增大人文学科课程比重,系统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要在所开设的课程教学大纲中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和基础知识,深化课程的文化层次,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四)加强学生社会体育工作的培养

首先,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有针对性地组织训练,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和中、小型运动会及各类竞赛工作,以培养学生组织各项群众体育活动的能力,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能力。其次,可以将学生带入社区实践。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社区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担任教练员、裁判员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指导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为社区群众体育服务。再如,在健身休闲方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健身休闲类俱乐部及健身房(武术、散打、跆拳道、健身健美操等项目)培养教练员,为人们健身娱乐服务等。

(五)调整课程设置,加大选修课的开设力度

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的术科主要还是局限在传统的、正规的几项运动。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社会对于体育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原有的体育项目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学校教学的要求。在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学习中,应加强对“技能的形成与发展”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实际分析能力的传授,加强“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加大选修课程的力度,增设一些具有群众性基础的健身项目、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和户外拓展项目的学习课程,为以后的体育实践打好基础。

四、结论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面对就业的不同要求,要求学生自身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技能,积极应对就业市场。学校不但要加强对学生社会交往与口头表达能力、随机应变与思维创新能力、专业知识技能、师范技能、人文素质、社会体育工作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结构的要求。

[注释]

①许奋奋.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6):56-57.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教材(二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苏静,夏健松,鲁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能力培养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

猜你喜欢

素质能力体育教育培养途径
提升纳税评估人员素质能力培训策略研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浅谈报纸版面主编的职责及应具备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下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