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文化建设在广东的实践与探索

2009-11-27

中国性科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广东探索实践

张 枫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在性文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本文在总结其主要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其重要意义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广东开展性文化建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利于计划生育国策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利于国家人口安全,有利于平衡出生人口性别比,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文化大省建设。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性文化;建设;广东;实践;探索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支撑力量,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中国人的性观念也悄然转变,与性有关的社会现象也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青少年的性早熟引发的性教育问题、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大量增加、未婚先孕人数增多、卖淫嫖娼丑恶现象屡禁不止、性病艾滋病不断蔓延、夫妻性生活不和谐、生活节奏的加快引发性功能障碍的增加以及性观念的混乱等方面。针对这些现象,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向重视性文化建设,始终把“弘扬性科学,倡导性文明,普及性教育,促进性健康”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性文化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广东文化建设的一个品牌和亮点。

1广东性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性文化所体现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关于性和与性有关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依据其领域的不同,可分为性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类。物质方面可包括人类为了释放不断产生和积蓄的性能量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器官和能力;制度方面可包括人类为了使性能量的释放与社会秩序相适应而规定的有关性的禁忌、法律、制度等;精神方面可包括性的心理、体验、观念、道德、宗教、艺术、科学等。自古以来,性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是任何人无法否认的。如果没有性,没有性欲,没有两性间的性生活,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然而生活在人类社会里的每一个人如何对待性则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繁衍、文明与发展。人不同于动物,人有理智控制自己的行为,必须按照生活环境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这种制约是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条件,并且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文化形式表现出来。可见,性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下,在性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1在全国最早成立性教育研究会

广东有着“敢为人先”的人文传统,1989年成立的广东省计划生育与性教育研究会,是全国最早的性教育群众团体,虽然成立之初,同时冠上计划生育的称谓,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味道,但毕竟开全国风气之先。广东省计划生育与性教育研究会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当年就在珠海市白藤湖召开了首次学术研讨会。

1.2创办全国第一家性学科普期刊《人之初》

1990年,经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广东省计生委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性学科普期刊《人之初》。创刊号一面世,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当月的发行量就创超10万的纪录,1998年《人之初》发行量超100万,2002年发行量达到170万。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科普期刊,中国最畅销的十大期刊之一。

1.3率先在全省巡回举办性学科普图片展

从1991年开始,随着性病的死灰复燃和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广东省计生委和广东省计划生育与性教育研究会结合工作实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预防性病艾滋病、少生优生为主要内容的性科普图片展,这在当时的广东乃至全国引起很大的轰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1.4在省府礼堂主办性学专题报告会

2000年9月1日,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委、省人口计生委、省性学会联合主办了“健康、文明与性教育”专题报告会,邀请了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在省政府礼堂作精彩报告。1200多名省直机关干部听了这场报告后反响非常热烈,感到深受教育和启发。这种由党政部门、群众团体联合举办的方式,并且把场地设在省政府大礼堂,讲授的内容是性,在广东是破天荒第一次。对此粤港澳媒体也做了大篇幅的报道。

1.5一年内两次与相关单位签发青春期教育、婚育文化建设的红头文件

2001年7月由广东省人口计生委、广东省教育厅、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性学会共同签发粤计生委[2001]7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开展全省青少年人口与青春期教育的若干意见》。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深入持久地、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人口与青春期教育工作,要求各市、县(市、区)做到“五要”:一要建立专兼职师资队伍并保持相对稳定;二要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三要有教学时间;四要有教学内容;五要有相应的经费。文件的颁发在国内性学界、教育界有很大影响。

2001年底,广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广东省性学会会同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文化厅等14个单位共同签发了粤计生委[2001]115号文《关于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每年通过不同的活动主题,不断弘扬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广泛开展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育儿期、更年期“五期”生殖健康教育,宣传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文明幸福家庭。

1.6推广参与式性健康教育模式,为农民工送“性福”知识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针对深圳打工青年多、流动性大、文化程度不高、性与生殖健康知识贫乏的特点,在省人口计生委和省性学会的指导下,深圳人口计生部门和深圳性学会积极探索参与式性健康教育。在课堂上设一名主持人,要求主持人不能采取“我说你听”的方法单向灌输信息和知识,而是通过组织大家共同参与、相互讨论,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活动,鼓励、启发、引导目标人群自主思考,主动寻找答案,澄清性的误区,增进性生殖健康知识。它的特点是:平等参与、共享互动。5年来,深圳人口计生系统和深圳性学会共培训出一支5000多人的计生主持人队伍,通过他们服务社会青年,用参与式教育方法,把“青春健康”送给打工青年,从而大量减少未婚怀孕、人流引产,有效地传播了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知识。

1.7在中小学、大学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性健康教育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针对在校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匮乏,省把广州市东山区作为试点单位,在中学生中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知识的讲授。进人新世纪后,深圳市把中小学青春期教育纳入教育部门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每年进行年度考核。市人口计生局

与市教育局联合组织了在校学生性健康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编写了中小学《性健康教育教材》,把参与式性健康教育方法推广到学校,培养了一批学校师资,通过学校老师在中小学校青少年中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此外,广东省性学会还与大学相关部门联合,经常组织专家到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学进行系列讲座,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不仅把性教育讲堂开设到清华、北大、复旦、中大等高校,还深人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报告会,2000年以来,共举办100多场。

1.8成人用品市场在广州建立,现已成为全球最大性用品市场之一

始建于1997年的广州站前横路“广东成人用品市场”在创办之初,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成人用品批发市场。市场开业至今,其发展得到了省计生委、省性学会、省工商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社会和商界已形成了较高知名度,市场主要经营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用品、保健品及养颜类护肤品等。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地区的批发商与市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成人用品批发基地之一。成人用品市场的建立,为满足单身人口、离婚人口、离开他或她的流动人口以及某些特殊人群的性需求提供了一个性用品的选择平台,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1.9创办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基地

为了适应都市风格,在省人口计生委和省性学会指导下,由深圳人口计生系统与市性学会创办了生殖健康咖啡厅——深圳市生殖健康教育基地,该基地以咖啡为媒,设有生殖健康展览、网吧、书吧、影吧,提供性教育及咨询服务,用优美的图画、轻柔的音乐、舒适的环境,营造了一个自然、温馨、高雅的谈“性”场所,了解性与生殖健康知识、避孕节育方法。周末有性学专家、主持人组织性健康沙龙活动,群众可以根据预告自由参与,免收门票。该基地一开张,就引起媒体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封之为“中国第一性吧”。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在内的主流媒体均对此进行了报道。

1.10以网络为平台,开展性知识宣传教育和咨询活动

近年来,广东人口计生系统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省、市、县(市、区)三级都开办了人口计生网。一方面宣传人口计生政策法规、公开办事程序;另一方面进行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指导群众优生优育。在各地的人口计生网上,都开有“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性病艾滋病防治”等专题或频道。深圳市人口计生系统还整合行政、计生、企业、院校、医疗、专家等方面的资源,联手打造深圳市“网络婚育学校”。群众在浏览网站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留言版同专家进行互动咨询,仅罗湖区网校开办两年以来,专家网上直接答复群众问题超过万余人次,网站后台的专家团队还可以对个人出现的病征进行网上诊断,给出诊治意见。这种网上服务的方式,实现了专家参与、一对一的咨询辅导,更新了宣传教育手段,增加了宣传教育科技含量,延伸了宣传手臂,尊重了群众的隐私,方便了群众。

1.11出台了《性文明公约》

广东性学会于2006年出台了《性文明公约》,具体内容为:倡导爱情专一,反对拈花惹草;倡导夫妻和谐,反对婚内强暴;倡导性爱卫生,反对传播性病;倡导自尊自爱,反对卖淫嫖娼;倡导性情高雅,反对恣意骚扰;倡导性学科普,反对制黄贩黄;倡导少生优生,反对借腹生子。《性文明公约》一出台,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转载、刊登和讨论。

1.12创作了<性文明之歌》

2007年,广东性学会专门组织力量创作了《性文明之歌》,讴歌两性之间真诚的情爱和健康的性爱。该曲由广东老年合唱团带头唱响,歌词内容是:男人是绿叶,女人是红花,山高水长永远牵挂。女人欢笑,男人潇洒,山高水长永远牵挂。专一的爱情最美丽,不要去摘岸柳野花。和谐的性爱最美妙,不要去强扭甜果香瓜。男人是绿叶,女人是红花,山高水长永远牵挂。女人欢笑,男人潇洒,山高水长永远牵挂。健康的性爱最甜蜜,就让那真情释放吧。真诚的情爱最“性”福,至真至爱你我他。呵,性是爱的使者;呵,性的世界圣洁无瑕。红花和绿叶长在阳光下,红花更芬芳,绿叶更潇洒。

1.13定期主办性学研讨会

1990年以来,广东性学会每年召开一到二次性学研讨会,每次研讨会都有不同的主题。来自计生、卫生、教育、民政、司法、宣传、文化、工青妇和企业等战线的会员踊跃参会。论文范围涉及性社会学与性教育、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临床性医学、性传播疾病和优生优育等。入选论文汇编成册,如《性与生殖健康论文集》、《广东性学报告(2006)》、《广东性学报告(2007)》(该著作获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的“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等。在历次学术活动中,省性学会还广泛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来广州进行学术交流,如中国性学会理事长徐天民教授、北京大学胡佩诚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李银河教授、香港知名性学专家吴敏伦教授、香港性教育促进会黎定基会长等都曾受邀。通过交流,既扩大了视野,也给广东省性学会的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1.14组织课题研究,出成果,出精品

广东省性学会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先后以流动人口、中学生、大学生、青少年为对象,开展性学方面的专项调查研究,出了大量的成果和精品,如《现代婚性孕育大辞典》、《广东青少年性健康调查报告》等。还面向不同群体,组织编写性学系列丛书,如《夫妻性百问》、《与青少年朋友说性》、《与新婚夫妇说性》、《与中老年朋友说性》、《中学生性健康教育》、《中学生性教育》、《中学生科学性教育——教师用书》、《性、性行为、性教育》、《新婚读本》、《婚后忠告》、《男性不育症诊疗手册》、《红丝带的思索》、《青少年性知识必读》等,深受读者的喜爱,其中《夫妻性百问》一版再版,发行达50万册。仅2002年以来,以学会专家为第一作者的专著和影音作品共有50多种,获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8次。

1.15以媒体为阵地,形成性科普宣传的舆论范围

广东性学会还组织专家、学者在中央电视台、广东卫视台、广州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广东省卫星广播电台、广东电台、《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信息时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人之初》、《家庭》、《家庭医生》等近50家媒体上开辟专栏请专家说性,对一些社会焦点问题发表看法,以正确的观点引导群众,不断提高了群众的性科学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1.16开展性教育专题文艺巡回演出,弘扬先进性文化

从1999年开始,广东省人口计生委和广东性学会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性文化宣传的巡回演出。为了增强演出的效果,一方面他们专门组织力量,自己编写剧本、创作节目,专门组建剧团,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在广东各地巡回演出40多场;另一方面,又从北京请专

业剧团排演大型话剧《醒悟》,这部以艾滋病为主题的话剧,提醒人们关爱艾滋病人群,该剧在全省演出20多场,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1.17打造性文化浪游精品,建中华性文化博物馆

丹霞山是岭南第一奇山,天下奇绝的阳元山、阴元山皆傲然于此。2004年3月8日,在广东性学会的指导下,世界上第一家把性文化和自然风景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在丹霞山隆重开馆。它的建立,使天然的性、人间的情相得益彰,真正完善了丹霞山作为世界性文化旅游胜地的人文内涵,填补了广东省没有性文化博物馆的空白,成为粤北旅游文化建设上的一朵奇葩。中华性文化博物馆通过二千五百余件馆藏历朝历代与性有关的珍贵实物展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来性文化的丰富内涵。

1.18部门联合,主办了五届全国(广州)性文化节

由2003年开始,由广东省人口计生委、广州市人口计生局、中国性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一年一度全国(广州)性文化节,有力地推动了全眢陛文化建设。据统计,首届性文化节举办三天时间里,创下了10万多人次的入场纪录;第二届到场人数达到20万多人次;而第三届人数则达到30万人次;以后的两届人数节节攀升,分别达到38万和50万人次,本地传媒以大幅标题描述为“性文化节人潮似春运”,有的以“人头涌动”、“人山人海”来形容。这说明性文化节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从新闻报道中也可看出,广大群众接受性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正在不断提高。

第三届性文化节结束才10天(2005年11月16日),便收到香港“世界名牌国际理事会”颁发的2005世界名牌“亚洲最聚人气商贸城”50强荣誉奖杯及证书。

2广东性文化建设的总体评价

广东性文化建设之所以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关键在于政府、社团和企业“三位一体”的操作模式:政府搭台、社团唱戏、企业支持。纵观广东的性文化建设,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意义。

2.1通过性文化建设,开展性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性本能是人的自然属性,但是人的本能要受道德、法律等社会规范的制约。如果无视社会规范,任随性本能的冲动,就可能导致性越轨、性违法与犯罪的行为。青少年青春期、性成熟期提前所产生的巨大生理冲击力与他们年龄幼小、人格尚未定型、自我控制能力薄弱的矛盾,以及从进入青春期到结婚之间的十多年“性待业”期,使得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不可发生“缺位”。通过建立和完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性教育机制,以此来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和疏导工作,消除他们的性神秘感,把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性法学、性保护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在有关性的方面做到自知、自重、自尊、自爱和自制。

2.2通过性文化建设,向群众宣传避孕节育知识,有利于计划生育国策的落实

在性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咨询、指导等途径,使育龄群众了解和掌握常用避孕方法的避孕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选择满意的、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增强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责任感,提高避孕方法的可接受性和续用率,减少不良反应和意外妊娠的发生。只有育龄群众掌握了避孕节育知识,才能安全有效地避孕,即使不安全的性生活,也能懂得紧急避孕的道理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可避免非意愿性的计划外怀孕、生育,有利于计划生育国策的落实。

2.3

通过性文化建设,向群众宣传优生优育知识,有利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据专家测算,每隔30秒,我国就有一个存在某种出生缺陷的婴儿降生。这一数字还不包括那些日后逐渐“现形”的出生缺陷。目前,我国每年因新生儿缺陷造成的直接损失达8亿元,用于抚养残疾儿童的医疗费用支出高达150亿元。广东总出生缺陷发生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为6.4%,每年出生缺陷婴儿人数高达6.5万之多,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占户籍人口数的11.5%,约为700多万人。只有育龄群众掌握了优生优育知识,才能减少有缺陷婴儿的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4通过性文化建设,宣传防治性病艾滋病知识,有利于国家人口安全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正处于防治性病艾滋病的关键时期。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23501例,其中艾滋病病人62838例,死亡报告22205例。

截至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人。2007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万,因艾滋病死亡2万人。在5万新发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44.7%,男男性传播占12.2%,注射吸毒传播占42%,母婴传播占1.1%。我国官方虽然每年公布数字,但实际人数可能要多好多,因为感染者不可能全部检测和统计上来的。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我国很可能出现性病艾滋病大流行,不仅威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人口的健康水平,导致死亡人口的急剧增加,直接威胁到我国的人口安全。通过性文化建设,宣传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是减少性病艾滋病蔓延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

2.5通过性文化建设,宣传普及性科学知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无非是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自然也包括家庭生活质量,特别是夫妻生活的质量。性作为人的一种本能,是一种自然现象和生理现象,它贯穿人的一生始终,这必然要求每一个人的性行为不仅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负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两性关系和谐了,夫妻才会和谐,夫妻和谐了才能家庭和谐,否则直接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性文化建设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需要。

2.6通过性文化建设,普及新型生育文化,有利于综合治理性别比偏高现象

广东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偏高,主要原因受重男轻女落后生育文化的影响。在许多人的头脑中,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类的陈腐观念还顽固地存在着,都希望生儿子传宗接代。不少人把生育男孩看成敬祖保种、传宗接代的神圣义务。通过性文化建设,宣传新型的生育文化,使群众真正认识到生男生女一样好,从“多生、生男”的传统观念转到“少生、优生”的现代观念上来。如果我们都想生男孩,势必造成男多女少,不少人会打光棍,造成婚姻挤压。如果农村女孩都嫁到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百分之三、四十山区农村男人找不到老婆,只能凭借性用品来满足自己的性需求。

2.7通过性文化建设,发展性与生殖健康产业,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性是人的本能,没有“性福”则没有幸福,因此性文化建设实际上是一项幸福工程。性需求既然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我们必须以人为本,对正确、合理的需求

应该给予满足,对错误、不合理的需求加以引导,这样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广东不仅是经济大省,而且也是人口大省,同时也是流动人口大省,有3000多万的流动人口,有6个地级市的流动人口甚至超过户籍人口。在庞大的流动人口中,很多人是单身人口,不少夫妻分离或分居。此外,户籍人口中也有很多单身人口、离婚人口,我们必须正视他们的性需求,通过发展性与生殖健康产业,提供丰富的产品供他们选择,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这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还能减少卖淫嫖娼的行为发生,减少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减少性犯罪的发生。

2.8通过性文化建设,培育科学、文明、健康的性文化,有利于文化大省建设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社会,随着国际社会交往的增多,一些宣传色情的淫秽书刊、画片、音像制品等,源源不断地流入我国。与此同时,国内一些企业、个人通过多种渠道非法出版、印刷、贩卖了大量诲淫诲盗的书刊、小说、光盘。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一些黄色色情网站无孔不入。这些淫秽物品或内容以其鲜明、直观、生动的形象刺激人的感官,污染了社会环境,激发并强化了人们不正当的性欲求,尤其毒害了处于青春期对性敏感好奇又缺乏分辨力和抵抗力的青少年。与此同时,部分人传统性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出现淡化,法制意识越来越模糊。在我国现阶段,客观存在“一夜情”、“婚外情”、“试婚潮”、“情人潮”等社会现象。这要求我们在性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性医学为基础,以性教育为重点,突出性道德建设,全面推进性文化朝科学、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广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如果只有白天文化而忽视夜晚文化的存在,显然是不全面的。

3广东性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加强领导,协调各方,尽快出台《广东性文化建设纲要》

性教育问题,不存在是否应该教育的问题,而是如何教育的问题。同样广东的性文化建设问题,不存在是否应该建设的问题,而是如何建设好的问题。尽管广东在性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经历了从质疑、议论到绝大多数赞成的曲折过程。由于受几千年封建传统观念的毒害和束缚,性禁锢和性愚昧的局面一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到初步扭转,性教育才开始逐渐步入正轨。鉴于这种情况,搞好性文化建设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是要想把这件事做好却也不是朝夕之功,应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去谋划,去布局。在理论指导上需要教育、伦理、心理、社会、医学、公安、司法等各个学科密切配合,在实践操作上不能仅靠少数几个单位单兵作战,而需要宣传、文化、教育、卫生、计生、公安等部门协同一致,共同努力,采取有力措施,才能做好此项工作。因此,首先要有组织机构能加强性文化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各项具体工作的运行,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性文化建设的体系、内容和方法,出台《广东性文化建设纲要》,以指导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3.2规范性与生殖健康产业的管理,提升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目前,广东性与生殖健康产业逐步走向成熟,其品牌优势正逐步建立,辐射能力遍及全国和东南亚地区,广东实际上已成为全国性与生殖健康产品最大的集散地。近五届全国(广州)计生、性与生殖健康保健用品展销订货会的参展厂家共有2000多家、商家共有7000多家。在深圳、广州,聚集着多家生产性保健用品的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如广州橡胶集团公司、广东成人用品市场、积美集团公司等。在丹霞山,还有性文化旅游基地。特别全国(广州)性文化节经过五年的打磨已经成长为一个既有文化内涵,又可承载良好商机的知名盛会,其发展势头具有不可限量的前景,其品牌效应背后是巨大的影响力和勃勃商机。因此,对性与生殖健康产业的规范管理,愈发显得重要。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性与生殖健康产品的质量保证、价格规范、市场准入、产品广告的发布、售后服务等,特别是一些贴牌公司产品的质量,必须要有权威机构进行核准或认定,这样才能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和虚假广告蒙骗消费者。

3.3广东性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重点关注五类人群

性文化建设的目的,要使人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达到完美状态,这有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青少年、大学生、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这五类人群。当前,青少年性罪错发生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而且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出现低龄化倾向;性罪错程度加深;性罪错出现盲目性和无条件性;农村性罪错发生率增高;少女怀孕率增加等等。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此期性激素分泌最为旺盛和活跃,使得大学生的性意识更为强烈,性问题更加突出。老年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过正常的性生活,严重的影响着他们的晚年生活和健康长寿。还有残疾人、农民工,我们更要体现以人为本,关注他们的性生活和性健康。

3.4性文化建设应以预防性病艾滋病为重要内容

据调查,我国性病发生有以下特点:发病率逐年增加;病种扩大;患者年龄趋向低龄化。特别是艾滋病的传播在我国逐年增加,由特殊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广东也是重灾区之一。从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规律来看,中国艾滋病疫情已经处于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增长期,其传播方式将由血液传播为主转为性传播为主。长期以来,生物医学所能采取阻断性病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唯一手段就是推广使用避孕套。但不少男性因嫌麻烦而不愿使用,或因避孕套影响快感而不能坚持使用,甚至拒绝使用,这不但对他们自己很危险,也使女性处于非常不利地位。目前,我们对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不少人甚至还不懂得艾滋病传播的途径,因此,如何建立和完善性病艾滋病的预防体系,使人们洁身自爱、不性乱,养成良好的性行为模式,提高性道德水平,始终是性文化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3.5性文化建设应该突出性道德建设的主导地位,把性知识教育与性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性教育是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进行性教育打破“性禁锢”、“性神秘”的过程中,绝不能滑向“性自由”、“性放纵”那里去,更不能用“性自由”和“性放纵”来打破“性禁锢”和“性神秘”。我们的性教育应该强调的是,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必须与性道德教育密切结合同时进行,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性教育体系。性文化建设应该从国情、省情出发,突出性道德建设在性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强调人类的真爱应该是专一的,男女青年应该都要保持童贞,反对婚前性行为,婚外恋、婚外性行为以及不卫生、不健康的性行为都是不道德的,同时要提高对性自由、性滥交、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的免疫力。

3.6性文化建设应该把性科学知识纳入正式教育体系

目前,不仅仅是广东就是全国也没完全把性科学知识纳入正式的课题授课内容,虽然2001年省人

口计生委、省教育厅、共青团广东省委、省性学会共同发文,要求在中小学开展人口与青春期教育,并做到“五要”,但这类课程在不少学校老师不愿上,学生不愿学,甚至流于形式。深圳近些年把中小学性教育纳入教育部门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效果比较显著。因此,教育部门在性文化建设应该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应该把性教育纳入正式课程,在大学甚至可以设置性科学系,以促进性文化的建设。

3.7在性文化建设中要把握好性科学与黄色、性教育与性解放的界限

性科学是对人类的性、性欲、性行为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探讨,旨在提高生活质量,倡导性文明,使家庭幸福,婚姻美满,人人享有性健康,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性科学在于教人文明、高尚,所传授的知识是科学的、严肃的。黄色色情指的是通过带有挑逗性和刺激性的内容和形式向人们展示人类性行为,张扬性满足的极端性,挑逗人们去尝试性行为,触犯公众礼仪和社会公德,诱使人们性放纵,导致性罪错。

另外,在性文化建设中要把握好性教育与性解放的界限。性教育是根据人一生的性生理发展阶段,给予相应的性知识介绍,同时还着重进行性道德教育,使人们懂得性行为的道德规范和自我控制的意义,懂得正确对待性、性欲和性行为。而性解放则走向反面,它使人们完全抛弃传统道德观念,崇尚性的绝对自由,其结果是社会道德沦丧,人们身心受损,甚至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在性文化建设中,其知识内容必须遵循法律政策准则,充分考虑人文社会环境。

3.8在性文化建设中要针对不同群体,把握好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

性文化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对性文化的需求是受性别、年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承受能力、国情等因素制约的,既不能超前,又要掌握分寸,同时要防止过度教育。譬如,对儿童主要进行性角色教育;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要开始进行性生理和性卫生教育;对初中生应侧重进行性心理教育;对高中生应加强性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和恋爱观;对大学生应侧重恋爱观、性伦理道德、性法制教育,增强对恋爱婚姻的责任感;对已婚育龄人群则要进行避孕节育、家庭和婚姻的责任感教育。性文化建设是一项严肃、认真、宏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动员全社会各界的参与,使它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利于社会主义性文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子孙万代的健康成长。

3.9在性文化建设中要加强对黄色书刊、影视及网站的监管

在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机体的“内环境”是处于不稳定的动荡阶段,一个是青春期,一个便是更年期。在青春期,青少年的身体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性机能逐渐发育成熟,性激素的分泌使他们躁动着一腔青春的热血。但是他们在心理上还很幼稚,法律观念不强,性的道德观念薄弱,是非标准模糊,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因此,极易受外界不健康因素的诱惑和吸引。有研究表明,黄色书刊、影视及网站中的色情画面对于青少年的性欲起着强烈的挑逗作用,使一些人欲火中烧、心猿意马、不能自制,从而放纵自己,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有调查显示,性犯罪者基本上都是受黄色书刊、淫秽录像、黄色网站毒害而走上犯罪道路的。黄色书刊、影视及网站的危害不仅在于它刺激和挑逗青少年的性欲,还在于它能够使部分青少年从此丧失人格。有人将毒品与它并列,称前者为“无形的杀手”,称它为“有形的杀手”,能毒害人的灵魂,毁灭人的生命,万万不可轻视。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净化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广东探索实践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粤来粤美”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