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和田地区痢疾阿米巴滋养体运动特点

2009-11-11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27期

唐 琳 王 燕

[摘要] 目的 介绍新疆和田地区痢疾阿米巴滋养体镜下形态和运动特点。方法 生理盐水涂片法做粪便常规检验,镜下观察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形态和运动。结果 该地区痢疾阿米巴滋养体体积比红细胞略小,运动特点为伪足在滋养体周边向上突起做同心圆运动、旋转性移动;运动过程中滋养体呈圆形无形态改变,无伪足向虫体周边伸出。结论 镜下观察到的痢疾阿米巴滋养体与教科书上所描述的痢疾阿米巴滋养体运动形式不同,且体积偏小。

[关键词] 粪便常规; 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滋养体

[中图分类号] R44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7-115-02

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可随粪便排除体外,常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患者粪便,在含粘液血便中较易查到。和田地区痢疾患者粘液血便中查到的阿米巴滋养体(当地医生俗称之为“活体虫”)与教科书上所描述的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在运动形式和形态大小上有所不同且更有特点。现报道如下。

1 病例来源与试验

1.1 病例来源

临床患者78人份粪便标本,年龄和族别情况见表1,症状均以腹痛、腹泻就诊,大便外观均为暗红色稀果酱样,新鲜粪便常规镜检见“活体虫”,临床按照阿米巴痢疾治疗3~7d后患者病愈,类似这样的病例从5~9月,我们累计接诊病例标本78人份。

1.2 粪便外观特点

暗红色稀果酱样,有特殊鱼腥臭味,血多脓少。

1.3 试验材料与方法

我们用生理盐水涂片法做粪便常规镜检,即在玻片中央滴一滴盐水,用粪棍沾取可疑粪便少许,放在有盐水的玻片上混匀,然后分别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观察。

2 阿米巴痢疾粪便镜下该滋养体形态和运动特点

2.1 镜下特点

多数病例在低倍镜下可见红细胞成堆排列,少数病例可见夏科雷登氏结晶,小滋养体运动速度很快,有定向趋势。高倍镜下可见滋养体明显快速伪足运动,虫体很快越出视野,伪足透明,形成迅速,并且伪足在虫体周边向上突起,做快速同心圆运动、旋转性移动,运动过程中阿米巴滋养体呈圆形,伪足不向虫体周边伸出,可见滋养体比红细胞略小,滋养体直径约小于7μm。体内无吞噬物,一个细胞核在胞体中间部位。

2.2 滋养体运动比较

该滋养体运动非常活泼,容易误认为水滴虫,不同的是该滋养体呈圆形无鞭毛,水滴虫呈梨形有鞭毛,且该滋养体比水滴虫运动更活泼。另外,痢疾阿米巴的伪足运动一般指伪足从虫体周边向外伸出作不规则运动,运动过程中虫体形态发生改变,为不规则形态,而该滋养体的伪足是从虫体周边向上突起,做快速同心圆运动、旋转性移动,运动过程中虫体周边始终是圆形,无伪足向虫体周边伸出。

3 结果

患者78人份样本中,90%以上的滋养体大小比红细胞略小,运动特点为伪足在周边向上突起做同心圆运动、旋转性移动,运动过程中滋养体呈圆形,无形态改变,无伪足向虫体周边伸出。

4 讨论

4.1 该滋养体的特殊性

有两点,一是它体积偏小,滋养体大小形态有集中趋势,多数直径小于7μm,形态呈圆形,胞体内一个细胞核,无吞噬物。二是伪足运动有特殊性,伪足向上突起,做同心圆运动、旋转性移动,运动过程中滋养体呈圆形,无形态改变,无伪足向虫体周边伸出。这两点特殊性可能和地域或人种有关,和田地区气候干燥,90%以上人群为少数民族。

4.2 流行病学

痢疾阿米巴遍布于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见一些,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一般农村多于城市,新疆地区也有报道。痢疾阿米巴的传染源主要是粪便里有包囊的带虫者,在人群中阿米巴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被包囊污染的水源,其次是经过污染的手指、食物或用具而传播,人类普遍容易感染痢疾阿米巴。和田地区每年都有一些阿米巴痢疾病例发生,而且老人和儿童易感。我们认为这类疾病感染一方面与地区卫生条件和个人卫生习惯有关;另一方面与老人和儿童机体免疫力相对偏低有关。

4.3 鉴别试验

阿米巴痢疾患者粪便外观为暗红色稀果酱样,镜下红细胞多见,脓细胞少见,潜血试验阳性或强阳性;菌痢患者粪便外观为灰白色粘液便,镜下脓细胞多见,红细胞少见,潜血试验可阴性可阳性;食入多量咖啡、巧克力后的酱色便外观暗红色软便,潜血实验为阴性。另外,食入多量动物内脏或动物血者粪便外观暗红或黑色软便,潜血实验阳性,但无痢疾便特有的粘液和鱼腥臭味。

粪便常规检查对临床医生的诊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日常检验工作中,一些医生不太重视粪便常规检验,它对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痢疾、胆道阻塞、胃肠道出血及寄生虫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具有临床意义;根据粪便性状、组成,临床医生可以判断胃肠、肝胆、胰腺等器官功能状况。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02-305.

[2] 罗春丽. 临床检验基础[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0-185.

[3] 殷国荣. 医学寄生虫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76-183.

(收稿日期:2009-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