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装饰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2009-11-04许东方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装饰关系

许东方

摘要:书法和装饰是两种艺术形式,但二者的联系又非常密切。书法作为装饰图形自古至今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艺术设计作品中,涵盖了与我们生活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拓宽了设计艺术的空间,丰富了设计内容。同时装饰中的诸多元素也广泛的应用到书法艺术的各种条件中,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使书法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装饰;书法艺术;关系

装饰和书法同属于艺术的范畴,但因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它们又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关联,形成了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本文试作简要的论述。

什么是装饰?《辞海》的解释是“修饰打扮”。《现代汉语小词典》的解释为“在身体或物体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与修饰、打扮有相似的意义。

装饰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起源很早。目前发现的旧石器晚期有孔石磨饰件,以及钻孔石珠、画骨、兽牙和贝壳等,都是人类早期的饰物。远古彩陶已有装饰纹样的应用,如鱼纹、蛙纹、植物纹、绳纹、几何纹等等。而且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不同文化期、不同文化遗址的彩陶上,还发现有重复出现的一些有规则的刻化记号。这些记号与后来的甲骨文、金文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郭沫若先生认为:“彩陶上那些刻划的记号,可以肯定地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1]这些刻化符号是被作为装饰纹样用到彩陶上的。这说明装饰与中国文字的关系渊源久远。而书法又是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因此,可以说装饰与书法的关系既密切,历史又悠久。

以汉字书法为装饰元素是我们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自古至今,书法被广泛的应用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装饰设计中。也就是说,在古今的各种艺术设计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书法。它涵盖了与我们的生活相关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方方面面。如商周时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它既是历史的记载,更是一种装饰。再如后来的铜镜、砖、钱币上的文字,瓷器、玉器、瓦当上的吉语,以及楹联、匾额等,均是以装饰而出现在各种器物及建筑物上的。再如现在练舞蹈的人们身上穿的印有“舞”字的练功服,生日蛋糕盒上的篆书“寿”字,各种酒的包装盒上如“宋河粮液”、“全兴”、“剑南春”、“茅台”、“中国劲酒”等,香烟盒上的“红旗渠”、“黄鹤楼”等的包装盒,都无一例外地把中国书法作为重要的设计内容,篆、隶、楷、行、草诸体,没有一种书法不被用到设计作品中。当人们看到这些以书法艺术作为装饰内容的艺术设计作品时,不但感到亲切美观,而且还会引起你的无限联想。当看到带有“舞”字的练功服时,就会联想到舞蹈演员潇洒优美的舞姿;当看到蛋糕盒上的“寿”字时,就会想到生日快乐,福寿安康;当看到“红旗渠”三字时,就会想到林县人民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看到这些优美的书法时,会提高你的欣赏欲望,要比以纯“图案字”作装饰更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情趣。书法艺术应用到装饰设计的作品上,能“使原有的造型更具光彩、有着画龙点睛或协调的作用”[2],如“中国劲酒”,那苍劲挺拔的“劲”字,和“劲酒”的名字非常协调一致,真正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书法用在装饰艺术设计中,拓宽了设计艺术的空间,丰富了设计内容,拓展了书法的实用范围,并使书法在装饰设计领域得以传承。

书法不但作为装饰元素用到艺术设计中,而且装饰中的很多技法在书法艺术发展变化过程中起到很大推动作用。装饰中的构成元素,如夸张法、比例法、添加法,装饰形式美的法则如多样统一、对称与均衡,及对比调和中的大小、轻重、粗细、疏密、曲直、虚实、静动、刚柔、加强与减弱在书法艺术中普遍应用。

汉字书法的形体是点、线组合而成,均符合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法则。我们现在见到的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因刻在龟甲骨上而得名。“甲骨文既是文字,又是装饰图形,仅用几根直线、曲线酒把形象特征刻化得栩栩如生。”[3]甲骨文把自然界中繁杂的物象化为了简单的线条,把具体的物象转化成了抽象的符号。

装饰所应用的各种元素,如对称均衡法、对比调和等在甲骨文中已经应用。甲骨文是从图画符号变化过来,因此带有图画性,或简或繁,或大或小,笔画瘦劲挺拔、行款错落有致、整体观之多样又统一、节奏感很强。甲骨文对造型线条与形象的高度概括与表现,对图案的装饰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这高度概括的形象与线条,恰是装饰技法在甲骨文中应用的结果。甲骨文不仅具备了汉字笔画结构带有规律性的特点,而且在形体章法上也已明显具备形式美的因素,从而使汉字的书写升华为书法艺术。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是商周时期通用的文字。风格各异,多姿多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的形体结构比起甲骨文来,装饰性有了进一步的加强。书写者刻意求工,字形也逐渐趋于稳定和工整,点画由甲骨文的方折变得圆转而粗壮,结体凝重,行款疏密有致,严整规矩,这说明书写者为了增加金文的美观,已注意到了对文字的修饰、打扮。

石鼓文是秦国的石刻文字,属大篆的范畴。石鼓共10个,每个石鼓上刻一首四言诗,记述秦国国君游猎的情况,故又称“猎碣文”。石鼓文圆劲挺拔,结构方正严谨,排列整齐,开了小篆之先河,和甲骨文相比,石鼓文的造型规范化和条理化加强,有明显的加工美化的痕迹,因此带有很强的装饰性。

小篆据说是秦始皇丞相李斯所创,小篆比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简化而且工整、规范。点画粗细均匀,横平竖直,布向均匀,结体均衡对称修长,章法横竖成行,排列方正,整齐划一,比起大篆更富有装饰性,条理化和规范化更进一步加强。

如果说装饰中某些元素的运用,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到小篆是稳步变化的话,那么装饰技法中的添加法则使中国文字和书法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产生了隶书,汉字书法史上称为“隶变”。从此,改变古文字的一统天下,开辟了楷、行、草的新天地。

隶书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快速的书写,将篆书的曲线变为直线;圆转的笔画变为方折;纵势字型变为横势。并且出现了具有装饰味的波磔。这波磔就是在主要的横画前加蚕头,后加雁尾,把横和捺的部分加以修饰,形成波势和捺脚,使隶书笔画更富有变化。这种带捺脚的横画叫波画,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蚕头雁尾”,是隶书的主要特征。这“蚕头雁尾”正是装饰在隶书中最明显的表现。

“蚕头雁尾”是创造者在小篆较为简单的笔画基础上进行添加修饰,突出了隶书的形象本质特征。增强了隶书形体的节奏韵律和装饰味道。撇改圆弧为竖直(或略斜)后增加了向左平伸部分;捺则是改为斜直并增添了波。小篆中无钩,隶书直接添加了和撇相似的向右延伸部分。正是添加法的运用,使隶书的点画和结体与小篆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新的面目展现在公众面前。

楷书是由隶书变化过来的一种端庄、工整的书体。在由隶书至楷的变化过程中,创造者采用了与隶不同的加强和减弱的装饰手法,使楷书的笔画、结构出现了与隶书完全不同的面貌。如横画的起笔处减弱了蚕头的形状,收笔处则把雁尾的挑尖去掉,笔向上略提以后随即向下顿笔,然后回锋收笔,使横挺拔沉稳,具斩截之势。撇是把隶书的撇进行减化,去掉向左平伸的部分,改为直下或略曲;各种钩均是缩短向左延伸部分,改为回锋直接勾出;捺是去掉波,加强了向下顿笔的动作,得势提锋捺出,使之成为刀状;折是改隶书的提笔转锋向下运行改为顿笔折锋提笔中锋向下运行,加强了顿笔的动作,使平圆的形状变成了突起带方棱的形状。楷书的形成,是装饰中的加强和减弱法则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到楷的整个变化,是简洁化、抽象化、规则化、条理化、程式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比例法、添加法、对比调和等装饰元素恰当的运用,使中国汉字通用的楷书的造型终于固定下来。

行书和草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的实用中为了加快书写速度而创造出来的两种书体。由于人们审美的需要,在行书、草书特别是草书形成的过程中,夸张变形、加强减弱及轻重、虚实、疏密等元素的运用,形成了两种书法表现形式和装饰形象。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书写中间,装饰构成形式中的添加法的运用,使笔画之间增加了附钩和牵丝,书写起来比楷书流利而且节奏较快,由于有附钩和牵丝的呼应连带,加强了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因此显得生动活泼,贯气有神。

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而创造的一种书体,我们通常说的草书指章草、今草和大草。

章草是隶书的草写,横势,结构简约,字字独立,笔画之间添加了牵丝连接并留有隶书笔意。

今草或称小草,由章草演化过来。笔画删除了章草的雁尾,改章草的扁方的结体而趋于长,改纵势为横势,并加强了点画间的牵丝和字间的萦带,因此比章草更为洒脱,并规矩分明。

大草是由小草变化过来,进一步加强了点画的牵丝及字间的萦带,字字更加生动连绵,笔意奔放,顾盼呼应。常一笔数字,一笔呵成,笔势畅达,跌宕多姿。

草书在变化过程中,夸张变形、化繁为简及借线等元素在草书中应用的极为突出。特别是在大草中更为明显。

草书中偏旁部首变化很多,常以简单的笔画代替复杂的形体,如“夏”的上部以点代替,“单人旁”、“双人旁”及“三点水”则以一种竖带左钩的符号代替,有的干脆把某一偏旁部位彻底去掉,如“都”字的“日”部。这些以简代繁的现象在草书中比比皆是。借线法在草书中也常用,即借上字的末笔为下一字的始笔,奇形离合数意兼包。不但使草书的书写速度加快,而且更具连贯性。如郭沫若的书法作品,在落款中,曾有采用借线法书写的草体“郭沫若”三字,“沫”字的三点水是借用“郭”字的“末”笔竖画,而“若”字的起笔两点又是借用“沫”字的末两笔来完成的,一气呵成,一笔写就,神采飞扬,令人叫绝。

夸张变形是草书特别是大草造型中的关键。夸张是将最具典型性的特征最突出的部分进行强化处理,使其更具特点,更加简洁,形成强烈而醒目的符号图形。夸张是艺术的强化,是情之所致,其中变形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局部夸张,有时整体夸张。夸张法的运用,使草书的结构、点画或整体或局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草书艺术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古代狂草大家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等人的作品,无不以夸张变形作为造型手段,再结合大小、轻重、粗细、疏密、曲直、虚实、静动、刚柔的运用,使草书“流畅简便、纵任奔逸、赴速急就、韵媚婉转、变化无穷、连绵跌宕、精熟干练、节律感强”的特点。如江河奔流、一泻千里,势不可挡,观之令人心动神驰。

正是装饰的诸元素在草书中的运用,使草书的书写自由放纵,笔画、结构极尽变化之能事,或欹或正,或大或小,或长或短,随心所欲。同样的字在不同书法家笔下,姿态各异,充分表现除了书家的个性和特点。

装饰中的对比、重心等技法,在各种书体中都存在。对比的运用,使点画有了粗细、肥瘦等的变化,取得醒目、突出、生动的效果;重心的运用,使各种书体在结构上能够平稳而不倾倒歪斜。虽然草书中有些字为了追求变化,个体上看去会有重心不稳之感,但在相互补救的过程中,同样使整行字看上去重心仍然是平稳的。

装饰中的诸元素在书法艺术中的巧妙运用,使书法艺术呈现出风格各异的书体,加上与书写技巧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书法艺术的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更进一步使书法艺术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熊绍庚.书法教程[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291。

[2]陈瑛. 现代装饰设计[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30。

[3]李明伟. 装饰绘画[M].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6。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装饰关系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DIY装饰沙漏
DIY节日装饰家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
百花园地中的装饰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