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中叶岭南四家得名考

2009-11-04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嘉庆

张 琼

摘要:清中叶清中叶岭南四家,是指张锦芳、黄丹书、黎简、吕坚四人。关于四家的提法,前人一致认为是始于山东益都人李南涧,早在乾隆中期提出。通过考证相关资料,我们认为,是刘彬华首次提出了“岭南四家”这个概念,时间为嘉庆初期。

关键词:岭南四家;刘彬华;嘉庆

一、 关于清中叶岭南四家

清中叶岭南四家,是指张锦芳、黄丹书、黎简、吕坚四人。

四家是岭南诗坛的中坚,个别诗人甚至在全国都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如张锦芳、黎简。前者被称为舒位在《乾嘉诗坛点将录》中,将张锦芳喻为“步军协理头领二十六员中弟十位双尾蝎”,后者“足不逾岭而名动海内”。黄丹书被认为“抗风轩之不坠,其在虚舟诸子乎。”(《岭南四家诗钞序》)1皆获得诸多好评,时人更将四人相提并论,并称为“岭南四家”,这种提法为大家所接受,如张维屏言:“(张锦芳)又与同邑黎简、黄丹书,番禺吕坚,号岭南四家。”[1]温汝能说:“二樵与张药房、黄虚舟、吕石帆,世称岭南四子。”[2]

二、前人所论岭南四家的提出人及提出时间

关于四家最初由何人提出,前人一致认为是始于山东益都人李南涧。如周肃斋在为吕坚《迟删集》作序时写道:“李南涧《峡山诗》云:‘张黄黎吕各云树,松门徒倚悲转增。”黎简在《寄黄五廷受》中写道:“行藏自抚双龙剑,才力君开五凤楼。贫贱咏歌疑过信,江天花鸟可仍愁。故人入梦新年泪,公府论诗隔岁秋。也得卢王前后列,当时风格动诸侯。自注:张黄黎吕各云树。李南涧句。粤俗遂以为品次焉。”温汝能认为,“……其始品题于蜀中(按:此说误,应为山东益都。将“益都”混同于“益州”之故。)李南涧,数十年来咸无异议。”[2]刘彬华提到:“(张锦芳)既又与黄虚舟(丹书)、黎二樵、吕石帆(坚)号称‘岭南四家,其推许皆自益都李南

涧始也。”[3]罗嘉蓉《过佛滘乡访黎二樵先生故居》云:“世称张黄黎吕四家,盖自李南涧司马始。”[4]

三、笔者的反驳

笔者认为,“岭南四家”的提法并非出自李南涧之口,时间也不是在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是刘彬华首次提出了“岭南四家”这个概念,时间是在《岭南四家诗钞》行世的嘉庆年间。

细考李南涧《岭南集》并无《峡山诗》。他在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写有《岭南三子诗示胡生亦常》一诗[5]。其中,冯子指冯敏昌,二张则系张锦芳与其弟张锦麟,大张则指张锦芳,胡生则是胡亦常,“三子(冯敏昌、张锦芳、胡亦常)”之说遂成定论。如邵晋涵为张锦芳所撰行状言提及:“李君官潮阳知县,贻余书,亟称君之才,复为岭南三子诗寄示余,三子者,胡举人亦常、冯编修敏昌曁君也。”[6]李南涧临终前回忆说,“予于辛卯分校乡试,得顺德胡亦常,是岁又识其县张药房玉洲兄弟,遂亦以庚辰识钦州冯敏昌定为‘岭南三子。”[7]可见“岭南三子”之说是他于辛卯年提出的,当无疑问。但未言及他曾提出“四家”一说。黄丹书曾为黎简写作《明经二樵行状》,冯敏昌曾为张锦芳写有《太史张君墓志铭》,二文均只字不曾提及李南涧“四家”之说。如果当时真的已有此说,行状、墓志铭这类盖棺定论性质的文字不可能阙而不论。

再来看看张锦芳诗中的蛛丝马迹。张锦芳于1777年写下《次冯鱼山见寄韵并呈李南涧明府》一诗,这里“空劳咏三子”中的“三子”即前述冯、张、胡三人。是年张锦芳还写有《二月三日,得李南涧先生保昌见寄诗册,因以石鼎、虚舟所画像装于首而系以诗》,其中写道:“黄冯与黎吕,合并尚如昨。”这里的“黄冯与黎吕”所指并无疑义,系黄丹书、冯敏昌、黎简、吕坚四人。但诗歌语言含义具有不确定性,对“黄冯与黎吕,合并尚如昨”我们可以作如下两种理解:一是抛开自己,独言黄冯黎吕四人并称;一是张锦芳侧入其中,与黄冯黎吕并称。这两种说法均不载于史料,故这两种理解均不正确。如果说拆分来,冯、张二人与胡亦常并称三子,冯、张二人又与黄丹书、黎简、吕坚合称,但是诗句中并没有出现胡亦常,所以这种拆分同样不成立。事实上,此时黎简、吕坚二人尚未知名,黄丹书更是年幼,黎简、张锦芳结交未久,交情不深。黎简是年读到张锦芳《次冯鱼山见寄韵并呈李南涧明府》一诗,对三子不无羡慕之意,写有《雨夜柬张明经药房锦芳》:“百尺楼头六十日,五十日雨眠思家。故人善药我善病,今岁见春谁见花。深惜越鸟能择木,未还邵园长种瓜。人生称志良不易,愧尔看云东海涯。作者自注:‘看云眠高斋,药房句。”也没有提到“四家”说。

另外,翁方纲《为东河题二樵画三首》之一写到:“冯张黎赵四诗才,山石同岑岂异苔。”[8]其中,赵指赵希璜,此诗写于乾隆五十五年庚戌(1790)十一月至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三月之间,说明至迟到1791年止,并无“四家”之说。翁李二人交情很深,李南涧经常把自己在岭南所识人才介绍给翁方纲,如此看来,李南涧生前并未提出张黄黎吕“四家”之说。

那么,“岭南四家”之说究竟是谁提出?又始于何年?我们认为,当是刘彬华之功,是他首次提出了“岭南四家”这个概念。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发现,指称这四人,先后使用过“张黄黎吕”、“张黄黎吕四家”、“岭南四家”三种说法。作为专名的“岭南四家”尽管不是由李南涧直直白白提出来的,但与他的相关表述关系至为密切。他在岭南为官期间,与张、黄、黎、吕四人交往甚密,他们的才华诗情都得到他的赏识。张锦芳,“潮阳令李君文藻者,山东名宿,复以书遗京中诸老,称君之才尤至。”[9]黎简,“李南涧令潮阳,一见奇之曰:‘必传之作也。”[10]吕坚,“益都李文藻见其诗,奇之,由是得名。”[11]虽然不见李南涧评价黄丹书的言语,但乾隆丙申四十一年(1776),李南涧任满离开岭南回京时,张锦芳、黄丹书、黎简都送至佛山三水,大家吟诗作赋,下棋弹琴,逗留两天后才解缆出发。为此,李南涧写有《十二月十二日羊城解缆,顺德张毓东日珣、张药房锦芳、黎二樵简、黄铭室丹书送至佛山镇,舟中弹琴、围棋、赋诗、作画至次日夜半,过沙口始别,怅然留赠三首》记述此事。可见,李南涧与四人均有交情。第二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他赴京朝参后不久,又被任命为桂林少尹。孰料在桂林任上竟一病不起,病重时留下遗命,要求自己的诗集要由张锦芳校对并向张、黄、黎、吕四人索要挽诗,而得到李南涧去世的消息后,张锦芳为之整理了诗集《岭南集》并题诗二首:“ 重寻遗卷泳,春涛隔岁归。舟惜鬓毛此日旅魂招,不得汉江芳草续离骚。五老船头生白髭,微吟闲对小姑祠。玉渊三峡坡公作,不独流传岭外诗。”(《题南涧诗册后二首》)并写有挽诗《挽李南涧先生六十韵》,黄丹书则有《哭李南涧四首》,黎简有《李南涧哀词寄肃斋、药房、石帆、虚舟》,吕坚写下《李进士南涧公挽诗》。这就是李南涧将四人并提的前前后后。

刘彬华从李南涧的这种提法中得到启发。嘉庆年间,当他为这四人辑录诗钞时顺势冠以“岭南四家”之名,从而使四家合称提升为一个专名。从三种称说法到“岭南四家”这个专名,由感性而理性,由具象而抽象,这正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由之路。至于其肇始时间,则在《岭南四家诗钞》编辑行世的嘉庆年间。

参考文献:

[1]张维屏编撰、陈永正点校、苏展鸿审定.《国朝诗人征略》,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007页。

[2]温汝能撰辑《粤东诗海》,吕永光等整理,李由斋、陈永正审定,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3页

[3]刘彬华辑.《岭南四家诗钞》序,清嘉庆十八年刊本。

[4]罗嘉蓉.《云根老屋诗钞》,清同治12年(1873)刻本。

[5]李文藻撰、栾绪夫注.《岭南诗集注》,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4年,77页。

[6]邵晋涵.《翰林院编修张君行状》,《南江文钞》卷十,见《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46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31页。

[7]李文藻口述、蒋器记.《南涧先生易箦记》, 袍殷堂校刊。

[8]翁方纲.《复初斋诗集》卷四十一,见《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45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6页。

[9]冯敏昌.《小罗浮草堂文集》卷二之《太史张君墓志铭》,钦州佩弦斋藏版。

[10]苏文擢.《黎简先生年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3年。

[11]李福泰修,番禺史澄、何若瑶纂.《番禺县志》卷四十五,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批准号为08JC751008。

猜你喜欢

嘉庆
嘉庆真是被雷劈死的吗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辽宁省档案馆编《黑图档·嘉庆朝》评介
喜欢言情剧的嘉庆皇帝
嘉庆的尴尬映射大清衰亡
教皇帝说话
嘉庆《溧阳县志》文学史料价值浅论
《黑龙江外记》字误
清代四川行政区划变迁研究
洪亮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