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件工程专业职业能力模型的研究

2009-11-02伍轶明李健军唐新来彭佳文

计算机教育 2009年19期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职业能力

伍轶明 李健军 唐新来 彭佳文

摘要:本文讨论了关于软件工程专业职业能力模型的研究的内容和模型,根据胜任能力模型原理提出了一个软件工程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和方式,并在实际的教育需求中进行了实践论证。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胜任能力模型;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今天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社会的精英”、“时代的宠儿”。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变成了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在成倍增长。伴随而来的问题是,日益增多的大学生却越来越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很难满足招聘单位的要求。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碰壁时只是一味地抱怨自己文凭不高,竞争力不强。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一般只会为合适的人才付出合理的价格,“只找对的,不买贵的”成为了很多企业用人的原则。由此可见,大学生除了一纸文凭之外,还需要在“职业能力”方面多下功夫。目前,在美国有一门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正在日益兴起,称为职业生涯管理(Career Management),为本文以下的论述提供了依据。

2胜任能力模型

所谓生涯,美国组织行为学专家道格拉斯•霍尔(Douglas T. Hall)认为,它是指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职业生涯则是对每个职业长期从业人员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活动和行为的概括。因此,职业生涯管理就是通过研究、归纳、分析不同职业的活动和行为,为从事该职业的人员提供清晰的发展方向和成长路径,使其加速成长。

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人力资源市场上的供需矛盾产生了动态的演化。这种变化更加凸现了面向技术型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性。职业生涯管理要求构建参照各个岗位的胜任能力模型。一般公司的职位序列的等级基本表示了员工的能力,在客观公正地评估和确定员工在职位序列上的等级后,就需要有效地培养员工,以促使其能力的快速提升。能力评估和培养是实施职业生涯管理的关键一环,而构建胜任能力模型(Competence Model)则是能力评估和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生涯管理的基石(如图1所示)。

2.1胜任能力的独特性

一般应用胜任能力模型的公司,通常会定义出适合于该公司的胜任能力,比如IBM公司胜任能力模型中的基本能力要素包括诚信、团队和协作、沟通、承担责任、客户导向、进取、业务激情、创新、适应能力等;领导能力要素包括客户伙伴能力、积极应对挑战、赢得信任、促进绩效和成长、发展人员和组织、承担战略性风险、跨组织的思考、协作式的影响等。这些能力要素是针对于IBM的现实需要研究提炼出来的,具有IBM的独特性,并不适用于其他公司。

2.2胜任能力的多层次性

影响一个人工作业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知识、技能层面,还包括态度、思维模式等层面,而且态度往往是影响业绩更深层、更核心的要素。如果一个人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但只要他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这些知识和技能就一定能够习得,只是不同人因为资质不同,习得的速度可能有快慢之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应该既要“like to do”,又必须“able to do”,只有两方面都具备了,才会做出高绩效。

2.3胜任能力的可操作性

构建胜任能力模型,需要将圆满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个人特质等用行为方式描述出来。这些行为应具有可操作性,是可指导、可观察和可衡量的,而且对个人发展和企业成功都很重要。从西文中引进的胜任能力(Competency)通常与我们所说的更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有所区别,比如“积极进取”,按照我们过去的理解,可能认为不应该属于能力之列,但按照胜任能力的定义,它却是核心要素之一。

2.4胜任能力与工作岗位的关系

胜任能力与岗位职责具有密切关系,岗位职责告诉一个人“做什么”,胜任能力则告诉一个人“怎么做”。岗位职责的不同决定了应具备的胜任能力不同,这种不同可能是能力结构的不同,也可能是同一能力要求程度的不同。

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原因很多,但是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目前本科教育的教育理念和市场脱节,不能和市场、企业有效衔接造成的,我们的学生可以怪就业大环境形式不好,但是反过来说,站在企业的角度,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真的具备了能够真正为企业现在或者将来做些什么的能力,但是答案往往令人尴尬,究其实质,这个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学校教育缺少按照企业的胜任能力的模式来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环节。

3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

软件工程专业属于新型的应用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定制性较强,主要是培养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和先进的开发技术,具备软件开发和管理能力,能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项目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级软件设计、开发及管理人才。

一般来说,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通常会从企业底层的职位开始职业生涯,例如一线程序员,然后技术负责人,然后项目负责人等,工作了三年、五年,慢慢地成熟,不断地进行职位晋升和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按照技术人员发展的轨迹,要么“看透工具的本质,把关注点转移到‘团队的圈子里去”,要么“顺着代码铺就的道路,亦步亦趋地成为良匠大师”。仅以技术方向而言,大概可以做到架构师、总架构师甚至首席架构师;而另外一种途径是由技术转向IT管理的方面发展,逐渐远离具体的技术层面而转入到软件生产管理层面。

在借鉴各类IT公司职位序列和能力模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IT系统集成和IT服务企业的职位发展管理现状,北京力鼎创新管理咨询咨询有限公司为中国系统集成和IT服务企业构建了的一个胜任能力模型的框架,该模型将胜任能力分为个人特性能力族和专业能力族两大部分(如图2所示)。

依据图2的专业能力集合,可以得出表1中的对照不同IT职级所需要的基本专业技术能力,本文试图通过定义一个基于IT职级变化的基本专业技术能力比照列表,通过这个列表来明确各个IT职级基本专业技术能力的胜任模型。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教育的时候,教育者就能按照各个IT职级基本技术能力的胜任模型,倾向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引导,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另外一方面,在应用胜任能力模型中,除了专业技术能力之外,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关乎个人特性的核心能力部分,也即是本文提出的“职业能力”部分,这个能力部分的培养是目前摆在在校本科生面前的一个普遍问题。在用人单位用人策略越来越趋向实际的现实情况中,学生如何在了解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完善和积累这部分“职业能力”,并清楚如何把自己的能力和企业需要的联系起来,合理地利用这些“职业能力”,将最终成为学生是否被企业真正接纳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引入胜任能力模型有针对性的讨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处理从学校到企业的衔接能力,并希望通过对这个胜任能力模型的讨论对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4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模型研究

在IT企业的管理体系里面,一个人的个人特性决定了个人处在哪个位置,而专业技术技能只是做事实施的必需,企业的管理架构也通常是一个塔状模型,职位越往上发展就会同时对个人有更高的个人素质和技术能力要求,能力归纳起来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专业工作。“个人的能力模型”由“个人特性”和“技术技能”两个方面构成,图3说明了“个人特性”既包括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包括(具体)业务能力;“技术技能”也是如此。所以个人特性主要与“做人”有关,部分地也包含“做事”的要素,并且和专业工作相关。例如,“有效沟通”以及“学会谈判”与做具体的事无关,是个人能力特性的公共方面。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知道如何定目标与求结果。而“风险与防备”是做事过程控制的关键,与前面两项正好构成了一个做事基本能力的完整体系。基本上,这三项个人特性都是一个“普通程序员”所不具备的,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普通程序员并不愿意去具备这样的个人特性,因为在许多仅仅限于技术层面的开发人员看来:沟通总是会使事情变得更加麻烦,谈判则徒耗时间而无济于事。然而事实上,在整个的架构决策过程中,项目或者工程的具体负责人(架构师或者项目经理)需要不停地沟通与谈判。将“架构”或者“设计”变成“决策”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各个技术角色(及其思想)兼容并包的过程,你需要不断地协调需求、实现各类关系之间的各种问题,也需要面对各种投资者(时间、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决策者)进行谈判,以确定项目的规模——没有规模也就没有范围,没有范围如何展开设计呢?这些问题其实是关系很多实际项目或者工程盈亏的核心问题,有时候好的权衡甚至还能够左右一个项目的生死存亡。但是,这些能力的训练在学校教育里面被长期忽视或者完全没有提及的,这也难怪很多IT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都明确表示需要具有数年的相关工作经验,而这种要求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具有工作经验的人员或多或少积累了这方面的能力,上述这些是我们学校教育出来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所不具备而企业又真正急需的“做事”职业能力要素!

猜你喜欢

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职业能力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