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主体性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09-10-23熊晓红

魅力中国 2009年8期
关键词:主体性音乐教学教学方法

熊晓红

【摘要】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所表达的观点给予鼓励,注意及时激发、鼓励和表扬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意识。从而树立他们对音乐欣赏学习的信心,增强自信。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方法;主体性

笔者曾经在报纸上读过这样的文章:《为什么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这表明:目前音乐课的形式不容乐观。作为教师本身应仔细反省,到底哪里需要改进。笔者认为: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一是教材的落后,二是教法的落后。在以往的教学中,普遍是以老师教为主,学生在老师传授中学到知识。但这些对学生来讲,是被动的。所以会出现老师拼命的在上面教,学生在下面难过的听,其效率是很低的。以下是笔者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学习运用主体性教学方法的一些体会:

1关于乐理知识的教学

由于学生们在音乐课上普遍没有感受到学习乐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乐理知识的学习在学生看来,是音乐课中最没有必要学习的内容也是最枯燥乏味的内容。老师在进行有关乐理的教学时,往往只强调某一乐理知识的讲解,只想讲得清楚就可以了,是为了讲而讲。而忽视了向学生强调:了解一些乐理知识是为更好的学习、理解音乐服务的。笔者在教学时,时时提醒自己注意:不要将乐理知识讲得枯燥无味,尽量使学生主动的学,而不是被动的学。

1.1比如在讲到大调音阶时,我先提了两个问题:为什么有时人们在唱歌唱不上去的情况下,伴奏的人可以把调降下来,但是旋律并没有变化?为什么有时弹钢琴会弹到黑键?这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到,但又是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怀着好奇的心情,迫切的想找到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1.2在遇到讲解节拍时,先在所教的歌曲中找出几首节拍不一的,然后从乐曲的表现等方面请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他们发现的不同的地方。再逐一请学生自己动脑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学生的讨论与总结的同时,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最后由学生自己悟出:不同节拍的歌曲会有不同的音乐感觉和音乐形象,节拍对表达音乐的思想感情有很重要的作用。

2关于识谱的教学

在学歌曲之前的识谱过程,对于同学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很尴尬的环节。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学会演唱一首歌曲,肯定要先识谱。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的形式只适用于低年级的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个教学环节,变得生动有趣,不乏味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先研究每首歌曲的不同的特点和难点,并从这个特点和难点出发,以提问的形式,来激发起学生想找到答案的积极性。从而,不知不觉的,认识了歌曲的乐谱。比如在教唱《月之故乡》时,先提示同学阅读,歌谱下面,对这首歌曲的简介。在文中提到:“反复出现的乐句,犹如挥之不去的缕缕乡愁,萦绕心头”。那我就请学生找出,这首歌曲中,有多少,“反复出现”的乐句。同学们,在找出答案的同时,已经不知不觉地认出了歌曲的乐谱了。同样是识谱,学生对于这种方式,表现得容易接受些,也更加主动了。

3关于欣赏的教学

比如在欣赏《春节序曲》中,讲解乐曲的基本曲式时,在学生完整的欣赏过一遍乐曲后,提问:以上所听到的乐段中哪些乐段是相似的?学生经过回忆和思考会说出是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在这个基础上我就提出:把第一部分用a来表示,和它相似的部分用a来表示,中间与这两段不同的部分用b来表示,那么《春节序曲》的基本曲式结构应该如何表示呢?学生小组议论概括为:引子+a+b+a。我再指出每个大的乐段中又会出现一些小的不同或相似的乐段,我们再用小写的a、b、c等来表示。

在接下来的分段欣赏中,笔者提问同学:刚才我们将乐曲分成了连引子在内的四个部分,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一部分呢?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各自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每个学生对同一首乐曲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时,教师应该对学生所表达的观点给予鼓励,注意及时激发、鼓励和表扬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意识。从而树立他们对音乐欣赏学习的信心,增强自信。

猜你喜欢

主体性音乐教学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