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试卷信息反馈的效率

2009-10-23卜静静

魅力中国 2009年8期
关键词:试卷分析

卜静静

【摘要】在传统评价方法中试卷仅仅是学生学习结果的呈现,事实上试卷更是一种诊断学生学习问题,发现教学断点的素材。考试制度改革后仍有大量教师注重考试结果,忽视考试的教学诊断功能,不能为学生、家长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提高教师评价学生的素养、增强教师的试卷分析能力是新课改后教学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提供了三种方法。

【关键词】考试评价功能;试卷分析;信息反馈效率

1988年至1990年教育部连续颁发了减轻小学生学习负担,严格控制小学考试科目与次数的文件。学校一方面要相应教育部号召,减少“考试”次数,另一方面常以“测验”和“考查”的名义给学生出题,监测教育质量。随堂测试、单元测试、周考(查)、月考(查)、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相继而来。没有足够的考试次数,学校就会坐立不安,似乎足够的考试次数是提高每个科目教学质量百试不爽的方法。“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教学防线始终遗留在学校教育中,甚至还有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高分,不惜违章乱规。

1存在问题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奇奇英语考试得高分秘诀”:

春节后我去看望表哥,谈道儿子奇奇的学习情况时他说:“我真纳闷,奇奇外语期末考试成绩怎么得了个A?!”我打趣说:“难道你还怀疑他的能力啊?”奇奇在山东泰安某附属学校上小学五年级,从小喜欢看电视,讨厌学习,成绩一直不好。饭后我和他玩时,夸奖他英语考得棒,问怎么进步的这么快。他四周看看,小心翼翼地说:“英语老师怕我们学习不好的学生考得差,拉班里的后腿,就让学习好的学生做完试卷后传给我们抄!嘿嘿,我的成绩是抄来的,所以这么高!你千万不要告诉我爸妈啊!他们知道了会打死我的!”……

奇奇的考试秘密让人心痛!作为教育者我们更要痛定思痛:为什么教师会在小学生期末考试中弄虚作假?为什么家长对孩子的考试成绩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为了配合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2002年底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指出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进步。“受教育者只有通过教育互动真正被要求自己参与其教养过程,他才能在可塑性原则意义上找到自己接受和自发的肉体性、自由性、历史性和语言性的确定性。”一份专业的试卷分析不仅能够诊断教学问题,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试卷信息反馈本身就是一种教学反馈,它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英语教师为了追求高分而不惜让学生考试作弊,除了班上的“优秀学生”成绩属实外,其余的成绩都含有“水分”,因而不能给予每位同学真实有效的反馈信息,学生的学习问题又遗留给了下一段教学环节,问题积攒得多了差生一直就是差生,还谈什么利用考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

2原因所在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下发已有6年之久,但是教师的应试教育情结至今难以释怀,不能按照通知的要求转变评价方法,让考试成为促进每一位学生进步的手段,教师们这样归结原因:

教育部规定教师评价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了解和尊重学生、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交流与反思,不得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不过,教育机构(包括地方教育局和学校)并没有为教师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规则,如同现行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为教师划定了许多道德高标准,有些标准在对公民都有约束力,没有体现教师的特色;还有些标准高度概括,忘记说明教师的行为底线。学校难以利用这份抽象的文件评价某位教师的职业道德到底有多高,比来比去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最能提供客观的教师评价依据。对于某些教学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如从未发表科研论文、没有在区、市公开课中获奖等),学生成绩更是他们获得较好的教师评价的筹码。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教师(包括班主任)不惜通过学生考试作弊提高成绩的直接原因。

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后教师需要在试卷上写评语。我访谈了临沂、济南、滨州等地的学校,特别是县级以下的农村学校,大部分教师不懂得如何写出针对性较强的评语。迫于教育评估的压力,他们倾向于对学生的表现做出一般性评价,如对考试等级较高的同学常写“该生学习认真,刻苦努力”,显然这个理由无法为学习刻苦,成绩却不好的同学做出解释;对差生就说“希望该生以后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却没有指明学习建议和努力方向。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虽然通过考试结果看得出问题,但是最多能从所有学生的表现上弥补教学的断点,没有时间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辅导,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

另外,学期末教师的工作量繁重,不仅会议多,还要改试卷、写奖状、学期工作小结、教学小结、学生成长档案等,下学期开学又要提前准备教学方案。时间紧张是已经成为制约教师试卷分析,改进教学的不可忽略的因素。

3决策或依据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我们更加明白考试的目的不在于靠投入考试次数提高考试成绩,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在于教师如何通过分析学生试卷,为教学把脉。“考试作为一种学业成就评价,不仅仅在于检验国家课程标准在各地的达成情况,更是为后续的教学、学习、评价与管理提供决策或改进教学的依据”。

3.1建立具体的教师评价规则,使教师消除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的疑虑。《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改革教师评价的内容,再次命令禁止把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各地教育局、教育督导机构、学校应该制定具体的、可实施的教师评价规则,使教师评价有法可依。教师评价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及时发现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只有准确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确立教师评价的实施纬度,才能打破学生成绩占据教师评价主导地位的格局。当教师从学生学习成绩这座沉重的大山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他们才能不惟学生高分是图,配合素质教育;才能克服各种疑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才能潜心治学,提高自己整体的专业素质。

3.2培养教师的评价素养,提升试卷分析能力。考试结果分析顾名思义就是依据学生的考试表现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剖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采取改进措施。考试结果作为一种材料放在教师面前,构成了必须解释和说明的素材。“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没有在我的预料范围内?”“教学重点部分学生错的题目多不多?”“这个问题我明明强调过几次,为什么考试时仍然有一些同学犯错误?”等等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都需要教师思考。以“学生得分率比较低的几个题目原因何在?”为例,试卷批阅完后,教师首先要统计考试的及格率、优秀率和得分率,然后分析得分率比较低的几个题目原因何在。有些问题源于学生本人,有些则属于教学原因,而有些

则是试卷设计出了问题,过于拔高了学生的能力或者偏离了教学重点。

试卷分析本质上依赖于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在思维习惯没有养成之前,面对情景,发现事实,需要作出努力。”让教师养成利用试卷分析,以学带教的思维习惯需要教师培训机构的努力。目前,教师培训在转变教师的学业成就评价理念上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光有理念并不能代表行动的能力。如果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培训侧重于向教师介绍国外先进的课程评价理论,例如认知诊断评价理论,嵌入式校本评价理论(BEAR评价系统),开发、设计实用的考试评价,那么教师的评价素养会确实得以提升,分析试卷,反馈信息、撰写评语的准确性也会越来越高。

3.3成立学校考试开发与管理的专门机构,充分发挥考试结果的反馈作用。考虑到教师繁重的工作量,总体上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结合国外的学生评价经验,有条件的学校、教研室可以成立考试结果分析委员会,成员由全校集合优秀、严格的教师担任。委员会必须具备服务意识,能够通过考试结果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诊断,然后撰写考试分析报告。报告包括汇报学生考试结果、学生每一个题目的答题正误和该题全年级、全班的得分率(之所以计算这两个得分率是为了清晰地判断出学生做错这个题目是个人问题、教师问题抑或是试卷设计问题),并且与上次考试相比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最好能用数据表示学生进步变量的发展脉络,然后为学生提出下一步的学习要求,为教师指明教学改进的方向,为家长提出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建议。最后把考试分析报告放在学校的网站上,家长只需输入账户和密码就可以看到自己孩子的考试分析报告。即使学校教师无法照顾所有孩子的进步,家长可以通过考试分析报告给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网络可以弥补单纯依靠学期末的一次家长会而没有时间将每一位学生的信息反馈给家长的弊端。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能够随时提供个别化咨询,而且保密性比家长会高,可以顾及到学生的个人尊严。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项保障措施,教育督导部门需要依据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精神、结合地方已有条件制定学校督导评估标准,监督各校评价与考试制度落实的情况。

如果每一所学校的教师都能学会试卷分析,教务处不会盲目出题,教与学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就如何提高试卷信息的反馈效率提出了几点个人看法。这些建议相互作用,只有统一起来时才能发挥效力。

猜你喜欢

试卷分析
在试卷处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试卷处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试卷处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生物统计》的试卷分析与解读
初探试卷分析在教学中的意义与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比效应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让试卷分析更贴心
预科数学试卷分析与重难点教学探索
找“试卷分析”要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