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科学发展观开 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2009-10-23迟艳艳

魅力中国 2009年8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潘 喆 宋 新 迟艳艳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和各高校的充分重视,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本文从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角度,阐述了高校在践行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如何提高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要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主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需求、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开创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瞻远瞩的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十一五规划”和今后工作的灵魂。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即适应未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培养具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素质的公民。今天的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将决定未来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成就。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运用科学发展观来全面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等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德育为先,要真正把中央精神落到实处,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应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指导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能有所偏颇,要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主旨,以为大学生服务为理念,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确保青年学生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成长。

2大学生现实思想特点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因素多样性,决定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长期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不断增多的热点难点问题难免会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趋多元化,使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困惑、失衡增多,目前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学习、就业、经济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压力,许多社会问题在他们身上都有所反映,一些学生感到迷茫、压抑和焦虑,进而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认同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人手,进而解决思想问题。

社会舆论环境的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抵消作用越来越大,社会风气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大学生思想中的一些不足是整个社会现状的综合反映。网络及其网络文化以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便捷性带来了开放、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念,同时使高校教育工作的信息和舆论环境变得难以调控,加大了拒腐防变的难度。同时诱发产生行为主体冷漠倾向。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生数量的增加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堪重负;入学条件放宽后,学生类型的增多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贫困生、特困生数量增多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学分制、弹性学制及学生公寓化的实行使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盲区。

所以,我们更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全社会都要积极营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的环境,关键是做好上下联动、措施有力,积极调动社会各界承担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握大学生这一主体,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价值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就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受教育者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要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自身价值实现和思想感情,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以帮助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主线,通过说服教育、积极引导和热情帮助,倡导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启发引导其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育他们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创造才能等主体属性;最后,注意把握好大学生个体价值发展的需要,正确引导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时注意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4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努力构建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人的科学发展,要凝聚人心,及时消除不利于师生员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因素,切实形成和谐校园建设内容与形式上的共识,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互信互爱、谅解与宽容的和谐校园,激发学生追求正义,探索真知,致力于提高在受教育者身上的整体效应,从而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1良好的校风、学风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的基础。要切实抓好校风、学风建设和校园环境整治,积极营造“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热爱学术”的校园氛围,努力打造具有浓郁学术氛围和浓厚廉洁廉政氛围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成长成才、教师可持续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4.2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提高的保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团员青年教育,加强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树立正面典型,引导青年全面成长成才,以第一课堂教育为主体,以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科技文化活动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大学生爱国、爱校、理想信念教育。

4.3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性作用,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有力保证。大学生党员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中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应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全方位体现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旗帜作用。

5把握科学发展观精神内涵。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形成全方位、立体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存在着四个方面的薄弱环节:教学脱离实际,一些教师重教书轻育人,教育队伍建设落后,缺乏全社会合力。一些政治理论教师的讲课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脱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吸引力、感染力不够,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做的也不够。教师的职责绝对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同时,关注他们的发展的可持续性。

5.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的耍手段。中央16号文件倡导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即“全员育人”模式。这就意味着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高校应该加强思想政治类课程的全面规划和监管,做到每学期教学计划统一制定,上课教师讲授内容严格把关,拓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进课堂,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

5.2抓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的有力抓手。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重要导师,但是目前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面临“质”与“量”双重危机,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从质量和数量都不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政策和待遇落实得还不到位。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心理问题、贫困生问题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朝着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科研、教学结合起来,队伍才能壮大,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家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大学生为教育主体,以促进大学生自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和谐社会环境,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