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导向的教学系统设计的分析流程初探

2009-09-23高珊珊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目标导向分析

高珊珊

摘要:本文从教学系统化设计的理论和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模式出发,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过程,对目标导向的教学系统设计的分析流程进行论述。

关键词:教学系统设计;分析;目标导向

中图分类号:CA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84-02

在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开始的分析过程是一项需要跟相关人员交流合作来完成的一项工作,因此要求教学设计人员对分析流程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以减少与相关人员沟通过程中不能直接把握重点问题和遗漏相关信息,使得教学设计的结果不符合要求或者延长分析过程。教学设计的分析流程相当于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是一项工作的开端,但是不同于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教学设计的分析过程有着自己的分析内容和分析流程。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类型

首先,明确教学系统设计的类型。教学系统设计一般可归纳为三个层次:

(一)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的最初发展是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开始的。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作产品来进行设计。教学产品的类型、内容和教学功能常常由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教师、学科专家共同确定。有时还吸收媒体专家和媒体技术人员参加,对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和测试、评价。例如:软件、声像教材、印刷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教师用书。

(二)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这个层次的设计范围是课堂教学,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系统设计。其设计工作的重点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选择或编辑现有的教学材料来完成目标,而不是开发新的教学材料(产品),主要由课程教师完成。例如: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

(三)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这一层次的设计通常包括系统目标的确定、实现目标方案的建立、试行和评价、修改等,涉及内容面广,设计难度较大。而且系统设计一旦完成就要投入范围很大的场合去使用和推广。因此这一层次的设计需要由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学科专家、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甚至包括有关学生的设计小组来共同完成。例如: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等宏观系统、需求分析、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

本文探讨的教学设计的分析流程主要是基于第一个层次,不考虑第二、三层次的教学设计过程。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属于第一个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因此本文直接将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模式中的分析流程纳入到教学系统设计的分析流程中来。

二、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学习武法提提出的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模式(图1)时,看到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其需求分析包括学习者分析—一应用模式分析——教学目标分析,这不同于传统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在对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的需求分析过程中指出在课程设计阶段已经根据课程目标完成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分析,因此需求分析不包括教学内容分析的环节。教学目标是由课程目标转化而来的,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经过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目标的类型,以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目标类型确定之后需要根据目标类型分析具体的教学目标,形成教学目标的网络图。

这里我们先来明晰两个概念: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主要看看两者之间的区别:第一,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依据看,教学目的的提出仅仅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除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之外,还要依据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提供的参照系和本地教学的实际水平。

第二,从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所着眼的主体看,教学目的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的,是对教师的活动的一种期望,但其结果是否符合这种愿望,却难以预料和检测。教学目标则着眼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是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它不仅对教师实用,对学生也是必要的、适用的。

第三,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时所使用的动词看,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一般采用“了解、领会、体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或“掌握、应用”等词语,因而比较抽象、笼统、模糊;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不易测量。而教学目标的描述则多采用“说出、归纳、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可用课堂上的随机检测、配套的达标自测题、形成性练习题和单元检测题等,通过测试,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第四,从二者所直接作用的对象看,教学目的只对教师的教有直接指向作用,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有直接的指向作用,能使教和学目标一致,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较好地统一起来。

第五,从二者组合的结构层次性看,教学目的往往是孤立的、单一的结构,缺乏明确的层次与序列,因而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的确定,只能取决于教师本人的业务素质,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教学目标则将较为复杂的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分明的几个部分,它不但规定了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最终结果,而且提出了达到这一最终结果的一般教学活动的程序,即通过对简单行为的逐个实现达到对复杂行为的最终实现,因而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对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系统设计的分析过程的梳理。在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的需求分析过程与传统教学设计的过程并无根本的区别,武法提指出教学设计阶段已经根据课程目标完成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分析,笔者认为这里的教学设计阶段应该是确定教学目的和进行教学目的分析阶段,这一个阶段是教学系统设计的分析阶段的开始,如果这个阶段没有确定清楚,往往导致“产品”方向性的错误。

对于传统的教学设计,笔者参考迪克凯利模型,因此,将两者综合起来,首先是评估需求确定教学目的,然后的教学目的分析会分析完成教学目的每一步需要做的事情,这个过程也就是对课程内容的选择的分析过程,确定每一个子技能。之后进行学习者分析—一应用环境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的需求分析过程。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也就是绩效目标。就是对教学目标的具体分析,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所属的目标类型,然后进行具体分析。在目标导向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模式前面加上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具体过程如下图

四、目标导向的教学系统设计的分析流程

在这里我们举例来说明。我们接到一个任务,要求对企业征信的内容设计多媒体课程,因此在项目的整个制作过程中这里可以省去教学课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等的需求分析过程。

(一)评价需求确定教学目的

因为这个课件是配合企业诚信这门课程使用的,所以我们直接要求老师指出课程的教学目的,省略了调查分析的过程。老师提供的教学目的是:了解企业诚信的相关知识。

(二)进行教学目的分析(这里主要是教学内容分析)

接下来进行教学目的分析,在这里我们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也就是要实现教学目的需要学习哪些内容。这里我们的教学内容由教师提供。

(三)分析学习者和环境

在了解了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习者和应用环境进行分析。学习者和应用环境的情况由教师提供,包括学习者对该领域已有的知识情况、学习能力水平、学习评价的要求以及学习者群体特征的分析等,这里就不予赘述。

(四)编写绩效目标

笔者根据前面所做的分析,针对学习者的情况和教学环境的特点,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也就是确定每部分的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要求,即确定教学目标。一个绩效目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教学分析中确定的技能和行为,第二部分描述学习者完成任务时的条件,第三部分描述用来评估学习者表现的评判标准。在设计中,具体的绩效目标要求老师来提供,就是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具体也就不赘述。

参考文献:

[1]张祖忻,从教学设计到绩效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0,(7):5-8

[2]武法提,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开放教育研究,2006,(2):58-62

[3]田慧生,李如密墩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4]汪琼译,教学系统化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曙光

猜你喜欢

目标导向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目标导向在班集体管理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目标导向情境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对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的探索
目标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研究
基于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