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探析

2009-09-23何先全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传统美德高中

何先全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本身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功能,而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交叉、渗透的地方,但如何进行渗透。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相关论述较少,本文就试图从二者的结合、渗透方面进行探析。主要从渗透的必要性、实施途径及相关注意事项方面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传统美德;高中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16-02

对中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是中学德育大纲高中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同时,该大纲还明确了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其中之一就是对中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包括对中学生进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等。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是区分社会主义教育与资本主义教育的重要标志,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理应成为德育的主阵地和重要途径,理应在德育活动中发挥它应有的、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对二者的结合进行一定的阐述:

一、渗透的必要性

第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我们伟大民族几千年文明所创造的宝贵财富,至今仍然在我国社会生活乃至世界上散发着他独特的魅力,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事实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中国社会优良道德风尚的形成,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与发展,产生过并且还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已经为中华儿女所广为接受,并已深入骨髓,时时处处发挥着他的作用,他以他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并且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作为任何一种思想,他总是不可避免地有其阶级局限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亦是如此,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其不可忽视的超越时代的、合理的、进步的、有益的内容。热爱祖国、勤劳节俭、尊老爱幼、惩恶扬善、诚实守信、廉洁奉公、自强不惜、奋发进取等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着重要作用,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和志士仁人,使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今天,这些传统美德仍然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仍然发挥着他的作用。因此,如何将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充分发挥他的育人功能,挖掘其所蕴含的合理因素就是摆在当今时代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从当今中学生的思想现状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原来居于支配地位的道德观念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表现在中学生身上就是他们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敢想敢说,评人论事不拘一格。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求新求异,不崇拜权威,但普遍存在道德观念淡薄的现象。不少青少年缺乏明确而崇高的政治信仰和远大的理想,他们重视物质利益,自我意识膨胀,追求个人享乐,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他们的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和多元化。这就使得道德扬善抑恶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发展和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机制和鼓励机制未能发挥具体作用。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以及西方国家散布的政治观、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严重干扰着初涉社会,缺乏辨别力的学生,给中学生心灵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矛盾和冲突,使思想政治课这一特殊道德导向阵地开始面临着前所未遇的挑战,中学生、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也日益严重,且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鉴于此,夯实思想政治课教学这一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在当今这个时代背景下无疑是紧迫的,也是必要的。

二、实施途径

我国传统美德文化遗产中有许多感人心弦的故事,这就是教育学生的好材料。如何把这些材料和思想政治课结合起来,古为今用,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生择善而从之,架起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桥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主阵地

对学生而言,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占有这一阵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将思想政治课讲透、讲实,充分挖掘课本中蕴含的传统美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在高一教材(上册)商品的价值量的引言《项链》的故事中就要教育学生不能太虚荣,而应勤俭、朴实;在讲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时要教育学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敛取钱财;在讲解职业道德时,教师可以书中徐虎的先进事迹为例,分析说明职业道德的涵义和意义。同时可以补充这样的例子:我国古时候有老中医,在弟子拜师时,要送两件礼物,即一把雨伞和一盏灯笼,教育弟子看病要风雨无阻,昼夜不分。在讲市场经济一般特征、交易原则和正当竞争时,要对学生进行平等、诚信、尊重的教育;在讲税收的性质和用途时要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在讲到哲学中我国一些古代文学家对世界本质的探索时可对学生进行热爱古代文化、热爱祖国的教育;在讲到价值观和人生观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和奉献精神的培养;在高三政治常识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民族精神的培养等等,事实上,整个高中政治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可供挖掘的材料来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心”、要“用心”。

(二)积极利用课外活动和实践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前面讲到了教师要多讲,让学生思想认识要提高,实际上,仅是认识还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尚道德。依据高中政治课的特点,只有以学生的自身活动为载体,才能使外部的影响作用于学生的思想,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时开展社会调查、开展参观访问和小品表演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搜集案例、名言、谚语、遵纪守法事例,举办手抄报等,使学生受到切实、生动、形象的道德教育。例如,在讲到国际竞争的实质时,可让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报刊杂志,收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三)寓教于乐,丰富教育手段和途径

仅靠枯燥、单调、空洞的说教,其效果自然不会很理想,即便是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也还是不够的。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尽量使用投影片、幻灯片、录像带、网络视频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等。如在讲树立正确消费观时,要让学生知道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做到不攀比、不摆阔。当然也要告诉学生,社会生产的发展最终是要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需要提倡人们进行适度消费。教育学生树立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消费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我们可以用相关的视频来说明有关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这个问题。实践证明,直观教学可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他们生活经验中缺乏但又必须掌握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良好道德的自发形成,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将外在的要求自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这样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当然,我们在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为渗透而渗透,生搬硬套,要做润物细无声,使二者的融合能做到“无缝链接”,做到渗透的无痕化。同时,我们也要赋予传统美德以现代内容,摒弃其消极方面,发扬其科学合理的方面,贴近学生的实际来开展教育,切忌“假”“大”“空”,真正做到教育的无痕化。

参考文献

[1]马耀军,传统美德与思想政治教学的对接与融合

[2]王龙王家芳,浅谈《经济常识》课与传统美德教育

责任编辑曙光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学传统美德高中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助人为乐的小牛
做人美德
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
试论社交网络平台在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