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2009-09-21杨庆玉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8期
关键词:记忆法课本数学知识

杨庆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只考虑怎样教,单纯要求学生学习知识,却很少研究学习方法,很难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教学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研究最佳的教与学的方法,立足点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到“教会学生学习”上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研究如何让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获取,提高自学能力,扩大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不断进步的关键。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最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当我们把数学问题融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这些内容时,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一种好奇感、亲切感和求知欲,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问题。因此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用实际生活场景或用动画片、童话故事、游戏活动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同时体会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

教给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方法

数学课本既是教师的教学之本,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是基本知识的源泉,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不会说话的老师。要学好数学,首先要注重课本。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看书,让学生掌握阅读课本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学生掌握阅读教材的方法,正是为了他们离开教师的辅导,通过课本能够自己学习,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学生阅读课本有上课前的预习、课堂上的阅读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学生学会看书,首先应该养成预习的习惯。一个会预习并养成预习习惯的学生,一定是个学习优秀的学生,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学生看书目的要明确、认真,要有针对性,还要专心致志,要把每个字、词、符号、字母的意义看清楚,想透彻,切忌快。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读、讲、讨论等方式进行自学与训练,要求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

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数学知识丰富多样,算题千变万化,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记忆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智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数学知识的记忆应以理解为主,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理解记忆法。就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记忆,就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2.规律记忆法。就是寻找事物内在规律,抓住其规律帮助记忆的方法。数学知识是有规律的,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就可以进行有效记忆。比如,通过简便运算,掌握一些数相加或相乘得10、100、1000等的规律,方便以后运算。

3.形象记忆法。就是借助事物的形象或表象进行记忆的方法。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讲课时要注意生动、形象,以唤醒学生对事物的表象,进行形象记忆。例如,一年级数的认知教学时,老师把数与某些实物形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记忆:把“2”比作小鸭子、“3”比作耳朵等。

4.类比联想记忆法。是指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引起性质上相似的事物的回忆的方法。例如,让学生记忆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联想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和除法与分数的关系,那么分数的基本性质就不难记忆了。

5.归纳记忆法。是把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集中起来,组成系统,形成网络的记忆方法。比如,有关面积知识,学生特征不同,也有公式上的区别,给予归纳总结和系统整理,才能保证知识本身固有的整体性。

要让学生学会质疑

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指出疑问并设法解决问题,才能有进步。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始提出疑问,需要教师启发引导,一旦有了这个习惯,他们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疑问。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课本的内容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根溯源,思维得到拓宽,认识得以丰富,思想品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对于数学教学来讲,不能单纯让学生接受死知识,而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自己总结得出来。这样对学生今后掌握同一类型知识会起到一个向导的作用,它远比教师讲学生记的效果好的多。

如何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呢?好奇、好动、好问、爱表现自己、爱受表扬,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给机会让他们发表看法,他们就会想问题、谈看法。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在每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从而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掌握质疑的方法,形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及时复习,增强记忆

引导和督促学生形成勤复习、多练习的习惯。复习既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的过程,又是智力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复习工作必须经常进行,每一单元结束后,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复习一定要注重质量,要在重温旧知、强化技能的基础上向外延伸扩展。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再认识与再应用,以及对知识的拓宽延伸,温故而知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要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人,社会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是在思考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则是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基地。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只有学生不断地体会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智力水平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进行思考,这样有利于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牢固掌握新知识并学到一些数学思想和思考方法。在每节课上给学生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以读书为前提,思考为主线,通过自己看书、动手操作、相互议论等几个环节,细细品味由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这样,学生会在认识过程中受到启发,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事实证明,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小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记忆法课本数学知识
“笨苹果”的单词记忆法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超级记忆法 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