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问题

2009-09-19陈景岗

体育师友 2009年3期
关键词:教育实习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技能

陈景岗 李 鲁

摘 要:教学技能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目前,肩负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重担的高等师范院校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面存在不足。文章通过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一些改善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问题的建议,以期为高等师范院校能培养出更多优质的体育师资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教学技能;培养;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

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经验,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经本人这几年指导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工作的经历和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了解到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技能的掌握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这已严重影响到了他们教学实习的效果。因此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体育师资重任的高等师范院校,必须改革以往培养学生的方式方法,以解决教学技能的培养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缺欠的原因,提出完善教学技能培养的相关建议,以期为高等师范院校培养优质体育教师提供参考和依据。

1 教育实习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欠缺

陈诗强[1]从其学校历届教学实习总结问卷调查中发现,有55%的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进入教师角色;70%的学生上第一次课面对学生,出现胆怯、心慌,手忙脚乱;30%的学生言不达意,紧张变调;60%的学生口令下达不准确,讲解抓不到关键,练习密度、时间分配不合理,课堂组织不够严密;50%的学生教案不符合要求。也有研究调查张家界、怀化、吉首等地实习学生教学技能的表现,结果见表一[2]。

以往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教学技能不强,而本人从几年带实习队的过程中也发现,多数实习生的教学技能及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今中学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亟待提高和加强。

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思想上重视不够

目前,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重视体育的专业性,忽视师范技能培养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多院校没有完整的教学技能培养目标、内容体系和具体的培养措施,也没有严格执行一系列措施以达到培养目标。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只围绕技术动作的规范性进行教学,在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方面务虚不务实。多数做法是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放在教育实习完成,但由于教育实习的时间不长(一般是4~8周),短时间内,学生既要设计教学,写教案,又要带训练和班主任工作,教学技能的系统训练无暇顾及。所以,教育实习对实习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效果不明显。很多学生在毕业时对“教学技能”这个词的内涵都无法全面把握,更谈不上全面掌握教学技能。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各学科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仍然是以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实践课程明显不足。而各学科的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注式教学,在教学技能培养方面比较缺乏。特别是教育理论的有关课程,在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多样化学习,以达到全面掌握教学技能的建构上亟待完善。实践课程不足和教学实习时间短,加上各学科教学往往内容陈旧,脱离中小学的实际,导致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能力明显欠缺,难以胜任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2.3 教育实习时间短,安排不合理,管理紊乱

目前,大部分体育院校教育实习学期(本科)集中在第七或八学期,时间一般为4~8周,除掉第一个星期的见习周以及双休日,实际实习时间很短,加之每个实习点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实习生,这样每个人就只有较少课时的教学任务和为期不长的实习班主任工作,学生的教学技能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锻炼。而且这种一次性、集中地安排教育实习,实习的效果得不到保障。另外,由于这种教育实习实行的是高校统一组织下的委托管理模式,而实习基地对实习生的制约力有限,实习指导老师忙于自己的工作,不能有效地对实习生进行管理,加上实习生自身责任感和自觉性不强,实习教育难有实际效果。

3 改善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

各体育院校要明确教学技能培养目标,完善教学技能培养内容和具体措施。要改变以往只重视专业技术传授,而不重视教学技能培养的观念。要时刻记住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以后多数是当任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是他们首要要掌握的本领。我们不但要踏踏实实地把教学技能培养问题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而且还要长期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这不仅要学校决策层给予重视和支持,而且高校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 改变以往落后的被动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增加教学实践环节的训练,在授课过程中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变只会示范的运动型教师为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师。

3.2 全程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要通过长年累月的实践训练才能见效。解决教学技能的培养问题,必须进行全程教学技能训练。所谓全程教学技能训练就是师范生整个在校期间(包括寒暑假)都在不间断地进行的教学过程[3]。其具体运行程序如下:第一步,新生入校后即配发一套与本专业对口的中小学教材,并分成若干教学实践小组,每组聘请一名任课教师为专业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实践小组活动。并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记录师范生学习成长过程。第二步,5~6名学生组成一个微格教学实践小组,以教学技能的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为主要内容,每周固定一个下午进行微格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全程在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教学技能的训练内容。第三步,在寒暑假进行“三下乡”等教育见习和教育试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四步,每一学年举行一次年级的体育教学技能大赛,检查本学年教学技能的学习成果。总之,通过构建全程四年八个学期教学技能的培养目标、具体培养的内容、预定的程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长期地加强教学分析训练,加强微格教学训练,加强教学模拟、实践训练和使用教师成长记录袋,使体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工作变成一种固定的、可操作的、高效的程序。

3.3 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课和教育课程应有的地位

在优化课程设置方面,有学者提出加强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技能训练课、理论课与活动课、长周期课与短周期课的结合。增加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把体育课程的教学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相结合,强调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将案例教学、多媒体等引入教学中,以强化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逐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4]。

建议通过以下课程设置的改革,达到强化教学技能培养的目的。(1)缩减专业课,淡化体育教育专业中的竞技化教学倾向。(2)变公共课为综合课和通识课。通过灵活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增加教育课程。如中小学心理与教育、教育思想史、班主任工作原理与方法、学科教学研究等教育课程的课时。除此之外,我们还改变教育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讲授法)的弊端,使得教育课程真正能够提高师专生的教育教学技能。(4)开设与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有关的课程。使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贯穿师范教育的全过程,提高学生未来职业专门化的意识和技能。

3.4 改善体育教育实习制度

首先在时间安排上,要变这种集约式的块状实习模式为多点结合,由点到线的链式实习模式[5]。将实习时间有侧重地分配到各个学期,实习的内容根据师范生对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掌握的程度循序渐进地开展。通过实习心得、实践经验和教学理论相结合,使师范生在一次次的磨合中越来越胜任教育工作,提高师范生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其次在实习管理上,大力加强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高校应大力加强与中小学和基础教育机构的联系,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科研合作等方面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长期和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建立稳定的、教学质量好的教育实习基地。再者可以将教育实习和调研相结合,使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尽快成为一个科研型的优秀教师。最后有条件的院校还应选派带队教师全程驻守在实习学校,以强化实习管理,严肃实习纪律和加强实习的指导。

4 小结

从教育实习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缺欠表现出,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各体育院校应该通过明确教学技能培养目标,完善教学技能培养内容和具体措施,改变以往只重视专业技术传授,而不重视师范技能培养的观念。通过全程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课和教育课程应有的地位;改善体育教育实习制度等方法和途径来改善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诗强.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师范技能的途径探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23(3):103-105.

[2] 杨峰.新课程理念下高校体育教育实习的调查研究[J].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3):33-35.

[3] 黄臻晓.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7, (1):76-77.

[4] 刘宗豪. 基础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关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1):202-203.

[5] 倪智坚. 打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实习制度[J].科学教育论坛,2005, (8):108.

猜你喜欢

教育实习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技能
实习教师自我效能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
新课标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微课对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实习日记在师范生专业成长中的应用
对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实习改革的建议
体育专业课教学中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