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少儿体操业余训练缺失现象”反思训练的“物化”和“升华”

2009-09-19盛洪涛郭玲燕

体育师友 2009年3期
关键词:物化升华

盛洪涛 郭玲燕

摘 要:文章从少儿体操业余训练人数流失现象出发,从训练理念的差异、培训市场混乱、技术训练的盲目等方面阐述当前少儿业余训练存在的问题。问题导致参与业余训练的少儿成为最终的受害者。认为“以人为本”转变训练理念、规范培训市场、注重少儿个体效能,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关键词:少儿体操;业余训练;物化;升华

引言

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开设少儿业余体操特长班,家长们纷纷给孩子们报名。面对媒体采访,家长对特长班说法不一。归其初衷大多围绕适应社会,增长技能,为少儿的身心健康发表自己的看法。当下在少儿家长中流行一句时髦的话:“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然而,前不久,各大城市相继出台了“特长班与考试加分脱钩”的政策。政策出台不久,业余体操特长班学员骤减。缘何政策前后参加体操特长班的少儿有如此大的人数变动,这一现象值得深思,其现象的背后反应出我国少儿业余训练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 “东西方”训练理念之异同

“训练”一词概念,国内外学者因其价值取向不同,对其界定也各有侧重。在国外,前苏联的马特维耶夫认为运动训练是“按教育学规律性组织的,控制运动员发展的过程”,前民主德国的《训练词典》将其视为“运动成绩提高的教育学过程”。国内著名学者田麦久先生将运动训练定义为“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一种是体育参与的教育过程,一种是围绕体育展开的竞技活动。对运动训练的概念的界定,并非是“土洋之争”,而我们从其界定足以窥其训练理念的迥异。国内“训练”“业余训练”更加注重技能的学习,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教育的过程。

2 “科举制度”思想陋习滋生的产物

有序地参与体育活动,其目的之一是使少儿某方面潜力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得以挖掘。而其根本目的是通过长期的体育参与,对儿少身心发育过程给予积极的影响。运动训练的介入对儿少的影响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此不再赘述。而大多数家长倒是注意到其潜力挖掘的目的,对其施以重金。无视“训练的参与”仅仅是教育过程参与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全部的过程。导致这一问题的出现,“科举制度”样的考试体制是难以摆脱责任的。各大城市曾使体育特长分数参与中考成绩,甚至加入高考成绩。其一方面有助于体育运动活动在学生中开展。而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家长通过上特长加分考重点、考高分、走捷径的想法。原本应以孩子为中心的体育活动参与,家长们为获得好的运动成绩,使体育活动变成了竞技式的训练,使孩子们的表现演化为满足自己功利之心的一种行为。

教育学专家提出“人本主义”原则,充分肯定了少儿的主观能动性。少儿是有思想、有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家长强加意志给少儿,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所谓有利于前途,有利于身心的某项目特长班,在某种程度上说,抹杀了少儿的主观能动性,“强奸”其意志。上个世纪,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近年学者们又实证提出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二者说明一个共性的问题,一个微小的机制,初始值有所偏差,会造成全局性的逆转。古人云:“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著不慎,满盘皆输”。教育体育相关机构制定政策是否经过稳妥论证而后实施,有待考究,推行半晌又戛然而止,又做何说法。

3 培训机构之“滥觞”

明代,叶子奇著《草木子·杂制》:“借使所入之沟虽通,所出之沟既塞,则水死而不动,惟有涨满浸淫,而有滥觞之患矣!”“滥觞”一词是为犹泛滥;过分之意。用其形容现在业余训练培训机构不足为过。近年来,西方体育不断冲击抢占国内各类培训健身市场。“韩流”、“日流”、“印流”一时肆虐,席卷国内各类培训机构。有需要就会有市场,是不可逆转的经济规律。然而,各种业务培训机构发展之快、数量之重是始料不及的。2008年夏季,仅仅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一个地区有跆拳道馆就多达三十家。跆拳道馆、空手道馆、瑜珈、轮滑成为大多数少儿家长为其子女首选的特长培训项目。

抛开国人这种低劣的跟风的心态不提。单单讨论大多培训机构以赢利为第一目的卑劣作法。诸如跆拳道培训班,韩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把跆拳道这种体育运动“塞”进世界各地。而华夏民族对于这异域他乡的舶来品,仅仅识其部分功用,获得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主要。为迎合市场需求,批量复制的跆拳道馆的技能训练,对少儿人格的影响可以想像出来。市场上大量的跆拳道四段、五段、甚至高位段被嫁接到各类跆拳道馆,给参与训练的少儿发放所谓“正规”级别。事实上,韩国国技院和中国跆协到目前,共进行过两次段位考核,目的是为备战奥运会,发放段位不过十余人。仅仅一个山东省就有数十个高段位跆拳道高手,岂不是笑料。然而,非正规培训机构和所谓的教练,大多急功近利,最终受害者的是参与业余训练的孩子们。

4 “度”之把握有失标准

在特长考试测试过程中,为获得理想的表现以及想要的考试分数,从而依托于少儿运动训练。进而出现所谓的名师、严教练,采取各种训练方法、内容、手段,以求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佳运动成绩。部分教练堂而皇之的挪用“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从难、从严、从实战、大运动负荷量。”大运动负荷单调重复性完成动作成为大多名师的首选,而似乎没有考虑过少儿的神经和生理特点。少儿时期,生长发育特点决定其训练的特殊性。神经系统尚不完善, 形成注意力不集中, 易疲劳, 多好奇心, 好动, 易受外界干扰。易疲劳是少儿身体发育不完全的最明显的表现,大运动量势必导致训练过度,过度疲劳,从而产生运动性身心疲劳,进而导致成年后思想压抑、运动恐惧症、运动综合症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训练”是社会化的体育活动,不是一种单一的体育活动,有着生理性、心理性、社会性。生理性指的是身体发育特征,不同时期有着不同规律。如:7岁到14岁之间,其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此阶段不宜做大强度的柔韧性练习,而应在7岁之前做好柔韧训练。然而,在家长的全力护航下,教练员的所谓提高少儿运动成绩行之有效的方法顺利推行。进而,在后期运动员的选材过程中,发现少儿运动成绩较好,而后天培养潜力不足。

5 结语

5.1 理性认识“少儿”业余训练

业余训练是体育活动参与教育的一种过程,是健全人格的一种手段,并非仅仅是一种体育活动。而国内大多少儿业余训练走入一种误区,单纯的从体育教学,教法着眼。在所谓的手、脚、甚至身体上大做文章。如在体育教育教材中提到,足球是以控制球的一种体育活动。难道其意义仅仅如此。德国有人定义足球为推动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业余训练为竞技体育服务仅仅是训练的功能之一,而不是全部。少儿参与运动训练不是单纯的为参加竞技训练而做准备的。不是所有参与体育训练的少儿都能取得理想成绩。理性的看待少儿训练,是使少儿正常参与业余训练的前提保证。

5..2 “体育文化自觉”是其执教思想

吉林体育学院宋继新教授,提出体育文化自觉论,运动训练的文化性。在我国现阶段,业余训练处于混乱之初,尤其对于少儿业余训练是极为必要的。高的理念才有高的做法。少儿参与业余训练,其作用是完善人格的一种做法,是一种教育的过程。让少儿参与在其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全国阳光体育活动”的推行,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动起来。而让少儿如何动起来,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的接受,都是问题的焦点。其宋教授所提到的体育文化自觉论,实际上也是“以人为本”一种说法,高屋建瓴地指导了各方面训练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调动少儿的主观能动性是积极的做法。少儿个体不是任意涂抹的一张画纸,也绝不是家长意识的一种延长,而是一个有着个体效能感的主体。其个体态度直接影响技能的学习,以至于后天的成长。在业余训练的过程中,观察和询问个体动机,对其感兴趣的项目进行适度技能引导。

5.3 规范培训市场

少儿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训练的重要补充,是全面发展少年儿童的基础。不规范的少儿培训市场,给少儿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相关法律和政策是保证市场有序运行的充要条件,从而使消费人群的利益得到最大的实现。少儿培训机构的审核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制定相应的措施。体育主管部门在工商以及公安机关的协助下,坚决打击无证道馆,假冒的教练员,保证受训者学到真正的技能,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育,而不是给少儿留下深深的训练阴影。

参考文献:

[1]李洋·武术短兵运动发展滞后原因窥析及发展构想[J].搏击.武术科学,2008 ;(5).

[2]张力伟·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

[3] 叶子奇著·草木子·杂制. 明朝.

[4]赵锋·论科学化运动训练的前沿观念[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

猜你喜欢

物化升华
论物化批判的四重路径
回归教材,让探究升华
浅析升华现象成因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基于卢卡奇物化理论分析手机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内化与升华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中国当代启示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浅析南昌瓷板画自“像”到“神”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