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语文

2009-09-16罗文英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调动积极性新课程

罗文英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教育理论特别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新课程的改革,也十分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一直会保持学习的最佳状态,自然就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有如下体会。

一、精心设计导入

每堂课的导入至关重要,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如果课前引导得当,定然激发学生兴趣。我对一节课的开头努力创设悬念,这样做不但能把学生的思维从课间休息产生的众多纷纭的头绪中很快吸引到课堂上来,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如教《春》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完成口头作文“春”,让他们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后用一句话导入:“朱自清先生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呢?与你所讲的又有什么不同?”这时课堂马上活跃起来,学习的气氛浓厚。

二、充分利用教材

发挥语文科独特的优势——写作。新课标突出了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内容上更强调“真”情。如写“我的理想”一文时,有一位学生写:我要认真学习,长大后当一名科学家。有一位学生写: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当一名老师。有一位学生写: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当一名航天员,如此等等。从写作中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真挚的感情,也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抓住时机,善于在每位同学作文上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你很棒!相信你一定会实现你的理想。”或“通过努力,相信你一定会实现你的理想!”让他们在鼓励中热爱学习,让他们在鼓励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展现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本身不但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功底,而且要具备健康的人格,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正”对教师尤为重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为师之本分。用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只有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的学生,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教师,不但要有健康的人格,而且还要有较广博的社会知识、科学知识,若他的教学很出色,无形中就在学生面前树立了一个博学多才的形象。这种形象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使学生从心里敬爱你,崇拜你,信服你,自然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有了求知欲望,自然会主动学习,使学生“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四、改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处理信息,交流与合作等。

1.善于应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已提出多年了,但真正能把它运用到教学中,让它发挥重要作用是我在上《春》这一课,充分运用到图画的功能,以“图”创设情境。我在上课前布置学生每人根据课文内容画图画,不限数量,上课时再把绘得好的选出来,让大家评论谁画得好,谁画的春天与朱自清所描写的春最为相似。由于这活动人人参与,同学们情绪高涨,从画画到选画,再到说出画之所以优秀的理由。他们在不断地对比与分析中已有了《春》的最初印象。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课堂学习气氛很浓,同学们也很主动,很积极。可见,善于应用情境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善于互换角色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时也可角色互换。我当学生,学生做老师,使学生感到老师与他们真正平等,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手段的改变

出示各种图片和模型,出示幻灯片,利用多媒体等等,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并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当好这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认为只要我们本着新课程的理念,用心钻研教材,用心了解学生,总能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一套教学方法。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些方法对我们很有好处。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调动积极性新课程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浅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数独驾到
响鼓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