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教学环节,追求教学效率

2009-09-16俞彩鸽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探究语文课堂教学

俞彩鸽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必须关注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目标明确,安排精要,方法灵活

1.总揽全局,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总的教学目标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又有阶段性,在单元教学和单篇教学中都应分阶段地落实课标的要求。为此,教师应熟悉并内化《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掌握整套整册教材的结构体系,了解单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与整套整册教材的知识结构之间的纵横关系,明确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有效的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第一要求是教的内容、学的内容和练的内容相统一;第二要求是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第三要求是目标要有一定的弹性,即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我们应实事求是地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将其视为一种资源,一种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真正有所发展的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层次的基本要求。

2.突出重点,安排精要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学活动内容极其丰富,但不可什么都教,应分清主次。教学内容安排要求精要恰当,主次分明。只有安排好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才能较好地体现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以作文课堂教学为例,如果作文课上老师只是简单布置一个题目,学生只是遵命去写,而后教师只是在学生作文本上写几句套话,可以断言,这种课堂作文教学,永远也不可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认为写作是由“构思、书写、修改”三个环节组成的思维过程,“构思为要,修改次之,书写为轻”。一篇好文章,不可能一挥而就,必须经过作者的深思熟虑,书写只是个形式而已,而我们恰恰把最不重要的书写环节当成课堂作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来对待,本末倒置。如果我们把作文课扩展为“构思课、书写课、修改课、讲评课”这样的全程训练,每堂作文课都有内容安排和训练重点,肯定比现在的做法效果好。

3.灵活多样,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的着重点在于:一方面要考虑通过何种训练来完成具体的教学要求和任务,另一方面则应考虑到学生对这些方法的适应性。教学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诗歌单元),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读诗、赏诗、写诗、诵诗、评诗。”一进入单元教学,我就提前布置了写作要求:借鉴本单元几首新诗的写作方法,学习单元知识,再看点课外作品或资料,每人至少写一首诗,准备召开诵诗评诗会。单元结束后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大大增强。原因之一在于我选择的是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之二是我改变以往诗歌教学一成不变的模式,对教学的每个环节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周密的安排,并让学生提早参与其中。巴班斯基说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合理地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僵死的教法必然导致学生对学习的索然无味。如教学《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可与表演相结合;《看云识天气》、《观舞记》等可综合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灵活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4.精心设计,演绎有节奏的教学流程。“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亦然。语文课堂教学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一堂课45分钟,要使教学曲折有致,尺水兴波,必须重视流程节奏的设计,使教学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层次性,波浪式地向前推进。这种流程节奏,反映着课堂教学各个层面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制。我经常采用的教学流程可用下图表示:

在教学《沁园春·雪》一课时,我是这样组织学生阅读的:上课伊始,在词语和朗读检查之后先简洁提问:这首词写了哪些内容?让学生提炼出词的主线: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评论历代风流人物—抒发诗人的宏伟抱负。然后要求学生仔细默读诗文,从作者描写的雪景中,挑一处你觉得最生动、最喜欢、感受最深的讲析给大家听。我作了学法指导,先找出句子,再找到关键词;先讲关键词的含义,再讲自己的体会、联想,最后作简单的总结,在准备时可以写点提纲。学生全神贯注,深思熟虑,课堂气氛也为之肃穆。少顷,我组织交流,学生无不跃跃欲试,企望一显身手。交流中,我适时点拨,学生自由补充,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活泼生动。接着,我又提问:你认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哪里写得最生动呢?学生便又趣味盎然地进入了一个新的重难点……这样难易、轻重交叉推进,学生便主动地深读了全词,阅读教学的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二、适时精讲,巧妙提问,启发深思

1.适时精讲,引导学生掌握关键。严格地说,精讲是一个质量的问题,针对教学中“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方法,不少老师认为应该少讲,但一概强调少讲,也是一种片面。我们提倡和强调的是“精”,追求的是质,讲要讲在点子上,要得法,而低质量或无质量的讲,即使少讲也是不适宜的。如《愚公移山》一课中出现“阴”和“阳”二字。山南为“阳”,山北为“阴”;而水则正好相反。看来简单,但如果教师不教,让学生硬记,很容易记混。如果教师引导学生从“所以然”上下工夫。之所以有这样的语言现象,与中国所处北半球的地理位置有关。日光从赤道上空向大地射来,山的南坡向阳,所以山南为“阳”;山的北坡背阳,所以山北为“阴”。而水与之相反。明白了这些,再记山水的“阴”和“阳”与南北的关系,自然就容易了,学生掌握了要领,这样的精讲效果就出来了。

2.巧妙提问,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问的好坏是很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师必须精心钻研教材,所提问题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能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心理的失衡、情感的波动、求知的欲望。因为提问过浅,学生无须动脑;过深,则学生无从动脑。只有巧问,才能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才能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归纳等“跳一跳摘下桃子”,主动求知。如教学《变色龙》时,学生抓住奥楚蔑洛夫的“变”来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人物性格,此时,教师适时提问,奥楚蔑洛夫有没有“不变”的地方?从不变来分析人物形象。这样的设问,可活跃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在思考、讨论、顿悟中,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3.引发深思,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讲要收到效果,关键要使学生积极思维。离开“思”,任何好的教法,都不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现在我们使用较多的对话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关键也都是在一个“思”上做文章。一个教师能讲得使学生积极思考,就可以说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教学《故乡》时,我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全文脉络线索和基本内容之后,组织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探究的课题;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一些探究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基础水平分成几个探究小组自由组合;每组选定一名负责人,确定题目,讨论探究计划,制订探究内容、方法、形式,提供交流及评价方法,最后填写探究学习工作单。在小组讨论上,学生避免了以往流于形式的做法,真正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而且在探究中引入竞争,始终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智慧,通过相互交流使探究过程更趋于完善,把学生的探究热情推向了更深一层,从而加深了对《故乡》文本的理解。

三、有效训练,讲究方法,优化作业

叶老说过:“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使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这些能力的形成主要靠有效训练来培养,即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坚持不懈地“探索”,动脑、动手、动口,用心反复操练。

1.必须加强有效训练。明确《课程标准》中对中学各年段和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尤其是对语文能力提出的教学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清醒的语文老师,高屋建瓴,有的放矢,自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训练。否则,很可能随心所欲,无的放矢,或者包罗万象,做许多无用功。

读朱自清的《背影》,学生为父亲买橘子的行为而感动。我适时地告诉学生:扬州话里有“走局”(走运,交好运)之说,“局”者“橘”也,临行买橘、送橘,正蕴涵着父亲希望儿子“走局”的殷殷祝福——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关心,更是精神上的关爱。如此,学生对“父爱”的感悟是不是会更丰富一点,更深切一点?这样的阅读实践积累起来,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意识,一种解读语言的习惯——解读文字要知人论世,这就是有效的训练。

“训练”中要有知识,有思维,有方法论,有世界观,有审美情趣,有形成语文素养所需要的一切,这才是有效的训练。

2.必须讲究方法适当。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循序渐进、灵活多样。阅读训练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语境观念、结构观念和评价观念。作文训练中,要善于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爱好特长,思考的兴奋点和社会热点结合起来,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动笔。听说训练中,要指导学生听出主旨,听出条理;说得简明扼要,得体。不论何种训练,“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如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不少教师贪多求全,做了许多套试题,但每套试题都只轻描淡写地讲评一下,学生的解题能力没有提高,应考的心理素质没有强化,以为题做得越多越好,最后陷入了“题海战术”,学生做“烦”了,老师改“烦”了,讲“腻”了,考试成了“戕杀”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刽子手,学生讨厌学习语文,教师厌烦语文教学,在怨声载道的教学过程中,只能使语文教学陷入“死胡同”,何谈课堂教学有效性?

3.必须优化课堂作业。语文教学离不开作业,作业设计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要顺应语文学习的规律。我认为语文作业设计必须遵循两条原则: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作业设计不仅要习题化而且更要生活化、实用化。平时课堂上我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努力发挥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学习特长,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以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习的自主精神。教学《黄河颂》一课,我设计了如下自主性作业:

(1)爱诵读的你,不妨有感情地读出黄河的英雄气魄。

(2)爱阅读的你,不妨阅读几篇关于黄河的文章。

(3)爱摘抄的你,不妨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4)爱写作的你,不妨以黄河为背景创作诗文。

(5)爱绘画的你,不妨画出黄河给你印象最深的景象。

(6)爱唱歌的你,不妨编创黄河的歌给大家听。

(7)爱讲故事的你,不妨给大家讲一个精彩的故事。

(8)爱科学的你,不妨查查资料:黄河是怎样形成的。

(9)爱思考的你,不妨写写你对黄河的感悟思考。

(10)爱探索的你,不妨找找黄河其他的特点。

以上十题,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若干题完成。不久,我们收到了各种各样优秀的作业。充满个性的作业说明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兴趣浓厚、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勇于探索。

总之,只要我们明确教学目标,丰富课堂内容,脚踏实地,优化教学各个环节,“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语文教育思想,持之以恒,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学成.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调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56-57

2.胡慧红,李桂芹.新课标下的语文作业设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0):8-9

3.钟启泉,崔允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责编 覃亮生)

猜你喜欢

探究语文课堂教学
设问引导探究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