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

2009-09-16陈小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英美文化背景

陈小平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而且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相反,缺乏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二、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

三、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差异:

1.介绍。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

2.打招呼。在中国。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采用下列用语:“上哪去?” “吃过了吗?”如果把 这些问候的话直译成英语(即: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 yet?), 英美人可能会茫然、困惑 ,也可能引起误解。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

3.称呼。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极大。有些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不礼貌,没教养 。 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大哥”、“×大伯”之类,这些称呼不可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

4.感谢。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间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可以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

5.赞扬与祝贺。当有人向我们中国人表示赞扬或祝贺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难免要谦虚一番。但根据英美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 总希望别人以道谢或爽快接受的方式作答,而不希望以谦虚、客气的方式作答。对于赞扬和恭维话 ,英美人的回答是:“Thank you! ”

6.道别。英汉语言中告别的使用语言或方式也不大相同。中国人道别时,把客人送到门口或楼下大门口,甚至马路上,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走好”、“慢走”等等。这些话都不符合英美人的习惯, 其实, 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或说“Good?鄄bye.(再见)”“So long. Take care.(再见,保重)”就可以了。

7.寒暄。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是:“你多大年纪?”“你每个月挣多少钱?”在英语中,年龄、 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英美人寒暄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状况或预测。英美人如果听到你说“You are fat. ”或“You are so thin.”即使彼此间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难以回答,因为这是不礼貌的。

8.节日。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

四、文化教育的方法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文化导入,重视文化之间的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责编 黄 晓 周侯辰)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英美文化背景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文化认同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研究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flicts and Blending in Guasha
中西文化大对比之“交际语言”的差异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英美常见表达
哈哈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