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2009-09-16叶成香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感多媒体教学

叶成香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中心的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教育领域里,多媒体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它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形并茂,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广泛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下面笔者略谈多媒体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情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对学习中的疑难之处,采取再现情境的方法,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获取能力的浓厚兴趣。比如笔者在讲八年级语文(上册)《故宫博物院》时,就是把图片制成课件,按照中轴线从南向北介绍故宫,这样比教师在教室、滔滔不绝地讲要好得多。当阅读课文第六段找立足点和方位词时,图片只能看到外观,立足点大殿正中朱漆方台、殿顶的中央雕金蟠龙又怎能看得见?此时,笔者让学生看课件的同时,也把传统语文教学使用的故宫建筑群沙盘模型通过大屏幕放给学生看,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这时,再讲说明文立足点什么时,学生就很清楚了。

二、运用多媒体感知语言,可以培养语感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强调抽象思维而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发展。这就造成语文课上“老师讲学生听”。如何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能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呢?如何才能使学生意会到语言文字的“味道”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它的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它的训练仅靠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读还不够,要以形象思维理论为依据,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效果会更好。如笔者在教中学语文名篇《观沧海》时,首先师生多诵读几遍,然后选用多媒体让生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鲍国安所演曹操站在高山之巅,面向大海,目光深邃,胸襟开阔的吟诵。此情此景的神韵可谓绝妙至极,将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使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大大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读出“情”,悟出“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的说话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深刻和创造性。而电教媒体在说话训练中,又极其有利激发并培养学生想象力。在讲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时,笔者让学生在声画背景下观看了一个flash课文朗读,之后,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联想等手法描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色,进而展开想象,对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的景象进行描述评比,使学生由欣赏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想到农民辛勤劳作的夏天,并产生喜爱之情,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效果很好。

总之,多媒体教学,运用鲜活的画面、优美的音乐等媒介,绝妙地与教学内容浑然一体,使学生如临其境,各种感官得以调动、强化,对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使语文课堂教学大放光彩。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大幅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责编 覃亮生)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感多媒体教学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语言与言语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