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多媒体应用

2009-09-02袁玉莲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课件

袁玉莲

近二十年以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走进了语文课堂,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其独有的魅力和优越性。多媒体技术包括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电影、电视等,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

但尽管多媒体拥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动态感强、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优势,倘若不顾语文的学科特点,无故滥用,那就得不偿失了。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滥用的弊端谈几点不成熟的认识。

第一,滥用多媒体限制了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造成资源浪费。多媒体有时只是“板书”的电子化或漂亮的图片,毫无用处。如果非用如此昂贵的电脑设备,实在有些屈才,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教师课件预先做好,教学过程中很难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修改课件,最终只能硬把学生往自己的教学思路上拖,这样教学灵活性大大削弱。其结果只能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第二,误用多媒体,忽视了语文课的个性特点。众所周知,语文课的特质要求语文教师用优美文雅的语言,通过生动且富有魅力的范读,去诱发课文中的美,去感受作品所蕴涵的丰富情感,并把自己感受到的美的情感渲染给学生,创设课堂美的氛围,并通过师生的思维互动,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这一切,多媒体的机械操作是难以取而代之的。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名家的诵读,通过影视、图片对课文内容进行直观展示,甚至整堂课没有一个字的板书,完全依赖媒体来显示文字。大量内容使学生抄不胜抄。孰不知,语文教师一手漂亮优美的板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多媒体技术摧残了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想象能力。笔者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时有深刻的感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么豪气纵横的传世名句!但当笔者把一幅波涛滚滚的江水图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时,却只听到寥寥的几声叹息,更多的是窃窃私语。课后,学生直言不讳:“我想象的‘大江比这雄伟多了。”老师和学生的两种想象发生了矛盾。审美观的不同、时代的差异、代沟的存在,再加上素材的局限,个体的创造肯定无法满足集体的需要。文学本身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最美的景象只存在于诗人的心中,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和经验去把它从文字符号里还原出来,从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画蛇添足的图案紧紧约束了学生的美妙思绪。说得严重一点,硬性地把多样的想象局限在单一的形象中,对文学艺术来讲,简直就是犯罪。

第四,视觉感受妨碍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现在的教学软件大都采用“提纲+图片”的制作结构,为了教学过程的顺接与课件的完整,在问题后往往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展示,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于这一模式 ,“聪明”地省了回答的力气,依赖老师的答案,对主动回答不感兴趣,越讲越少。如在教《游褒禅山记》的过程中,笔者给出了作者游踪的线路图之后,学生就说:“画面不是已经把问题展现得很清楚吗?看不就行了?不言自明不是更强于回答?”他们哪里知道,语言往往是思维的表现,只有说出来思维才能连成一条线。否则,思维就是块状的。表达不出来,说明思路不通畅;思路不通畅,又怎么培养良好的阅读鉴赏能力?还有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他们在习惯了使用教学课件后,也容易出现让学生“看题”而非“读题”的课堂引导方法。但语文本来就是一种“磁性传递”的教学,教师的语言表达少了,学生又如何能有较高的叙述论证能力?无疑,中学语文新教材中反复强调的口语能力训练有时在多媒体技术面前变得苍白无力了。

第五,滥用多媒体,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语言是语文的灵魂,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情感和提高学生自身修养为长远目标的特殊教学活动。随着多媒体手段多样化的出现,以音像制品为代表的大众消费文化正在崛起,这种“文化快餐”虽然粗浅单一,但直接作用于视听觉,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很有市场。长期欣赏这些东西,学生就会离“崇高”、“高雅”、“经典”等东西越来越远,对“白纸黑字”的文本越来越远,越来越无亲近感。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出现了汉赋、唐诗、宋辞、元曲、明清小说等座座文学艺术丰碑,不仅文字优美还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学生从中阅读,不仅可吸收语言精华,提高语感,更能从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多媒体教学手段,是运用图片、音像等手段对整篇课文肢解,学生只能从中学到一鳞半爪,获得感官的刺激远远大于他真正要理解掌握的东西。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正确认识、使用多媒体教学呢? 因为,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毋庸置疑,比如可利用其视听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变抽象为直观,加快课的进度,提高课的密度,总之,是提高课堂效率。

(一)正视辅助地位,慎用多媒体

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却无视多媒体的辅助地位,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依赖这种电教手段。教师成了电脑操作员,看大屏幕显示器代替了学生的其他课堂活动。课堂缺少活力,这也就失去了多媒体运用的本质意义。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模式教学,只不过是用键盘代替了粉笔,用屏幕代替了黑板,实行的仍然是“满堂灌”或“满堂问”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不应单纯注重教学手段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理论、教育观念的转变,不能只注重媒体研究,而忽视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研究。

(二)注重学科性质,巧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歌曲、影视等剪辑链接使思维中的想像变成了现实中的可视现实,而正是这些变化使语文教学更容易偏离学科性质,出现异化现象,即脱离原始文本。而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任何脱离文本的解说都是徒劳的,也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因为任何言语作品都是由内容和形式构成的,而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内容,即文本本身。要明确作品的思想内容,就必须细心解读原文。而影视作品是人拍出来的,它代表的是那个人的认识,并不能代表作品本身。因此。语文教学中解读文本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但必须在“巧”字上做文章。比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介绍与理解文本内容密切相关的一些辅助资料,然后再引入对文本的分析解说。这样必能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三)不流于形式,要讲究实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而要讲求实际效果。一要根据课文教学的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只注重形式,单纯作信息技术表演,将徒劳无功;二是不能单纯注重信息量,要使学生感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网络教学不是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越好,因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是学生能正确反馈的信息量,而不是看接受过多少信息。因此,在采集、整理信息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适量、适度,把效果放在第一位。

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配合作为一个崭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性、先进性、高效性,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如果我们在运用过程中能时时注意为教学服务这一点,扬长避短,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课件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效结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 服务生物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