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述——不可忽视的语文教学手段

2009-08-25解俊彪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复述课堂效果思维训练

解俊彪

【摘 要】 复述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手段,是极好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形式。在课堂中适时有效地使用复述,既能够培养学生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灵动创造性思维能力,又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推动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进而实现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等一系列目标。

【关键词】 复述 语文教学 课堂效果 语言表达 思维训练

复述,在语文教学中是指,将看过或学过的文本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一过程既不依赖文本,也不脱离文本,而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在课堂中有效实施这一教学手段,能够在多方面推动语文教学的深入开展,使学生在多个层面上的能力得以提升。

一、复述能够使学生更加投入,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要想流畅地复述,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读文章。这样,认识和理解课文中的字、词、句就成了最起码的要求。字、词、句读不通,课文就读不懂,更谈不上复述了。而学生要做到复述时生动、流畅,还必须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并能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这又对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对字、词、句、修辞等语文知识不能只停留在理解上,还必须能正确地运用;不仅要运用新学的语文知识,还必须调动以往所学的语文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复述课文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能起到强化作用。

要想流畅地复述,不熟读课文是办不到的。这就要求学生记住一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深入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和具体内容,也就迫使学生必须认认真真地看,踏踏实实地读。这样,那种读书粗枝大叶一掠而过的不良习惯就会得到改变,既实现了对文章的深入了解,又培养出了细致耐心的阅读习惯,树立了扎扎实实的学风。另外,只读一遍是无法达到熟悉的程度的,因此,学生一定会反复地读,而反复读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记忆为复述做了准备,也进一步促进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二、复述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使其表达更加准确和顺畅

语文教学说到底是听、说、读、写的训练。新课标中规定:语文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要求“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正确、突出要点”。虽然口语交际与语言表达有所区别,但也有密切关系。而复述正是以读为基础、以“说”为最直接的切入点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把对文章的分析具体为几个问题,然后找同学来回答。这时,有的学生虽对课文的内容了如指掌,但如果叫他自己组织语言来回答具体的问题就感觉困难,说得结结巴巴,甚至颠三倒四,给人语无伦次之感。于是这类学生常常会以简单的“我不会”“没想好”等理由来实现逃避。而复述为其提供了发言的蓝本,“我不会”的理由就无法立足了。这样,使得他们发言的机会大大增加,为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可能。

其次,复述不是消极地、被动地背诵课文,也不是简单地、机械地介绍文章的段落大意。它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在一定的要求之下把课文的精神实质、作者的观点态度、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地再现出来,它要求学生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综合提炼,以文章的结构层次为脉络,确立自己发言的逻辑顺序,并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确定自己具体使用的字词句,然后才可能清楚流畅地说出来。

再次,复述在课堂上的经常使用,在给学生带来发言机会的同时,还可以形成两重对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言表达训练的兴趣。一是自己和同学之间的横向对比,在吸取他人长处的同时,出色的表达加上老师恰当的引导可以激发其他同学的好胜心理,从而更积极地进行语言表达训练;二是自己与自己以前的学习纵向对比,认识到个人表达水平的提高之后,学生会树立起更强的自信心、成就感,会使其更有兴趣地参与以后的课堂活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复述能够实现由口头到书面的迁移。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其实就是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的提高,而口头发言的酝酿过程恰恰等同于作文的构思过程。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内容进行取舍,对结构进行解析,对语言进行整合,凡此种种因素都与作文休戚相关。因此,复述必然由口头到书面,使语言表达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复述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使其更具创造性和灵动性

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语文教学模式偏重于语文知识的灌输和答卷的强化训练,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从小学开始接受的就是识记型的教学,虽说记忆能力得到了强化,但思维能力在不断弱化,整天在“题海”中遨游的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思考问题。这样,势必造成学生思路的狭窄、片面和凝滞。这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必然造成不利影响。

赫钦斯先生说过:“教育不能复制学生毕业后所需的经验,它应当使学生致力于培养思维的正确性,作为达到实际的智慧,即理智的行为的一种手段。”所以作为工具学科的语文,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负有极其重要的使命。

著名教育理论家乌申斯基这样陈述了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语言乃是思想的有机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地发展起来;所以,谁想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想,单独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学习语文的过程从本质说,是学习语言知识、历练语言能力的过程;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所以学习语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维能力训练的过程。

解析整个思维过程,就是人脑对信息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并作出决定的过程,而复述恰恰是对这一过程的实践。

复述以原文的语言材料为基础,但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原文语句,更不能对原文内容进行机械的背诵,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归纳、加工、整理,才能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在复述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少能在以下两方面得到训练:

首先,原文中的词和词组所包含的大量的语言信息在复述时是不可能一一重现的,学生需要对文章进行深层的把握,从而对全文形成一个清晰的理解,然后从内容、结构、语言等角度得出个人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取舍。所以复述源于原文,又高于原文,是原文经过思维的观照升华后的结晶。在这一复杂的思维运动中,概括贯穿始终。毋庸置疑,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复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自然会得到切实的提高。

其次,如上所述,复述的过程是对原文按要求加工的过程,加工本身就已融入了创造。基本信息确定之后,原文的词句之间的排列以及层次间的组合已经被打乱,学生必须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并且要注意语句表达的形式特点。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同学生的不同复述也展现了个体创造的个性和多样性,这也会对活动的深入展开提供动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复述,无论是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复述不可能代替一切,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唯一,这又要求教师对复述要有清晰准确的理解,在对授课内容了然于胸的情况下适时有效地进行复述训练。此外,复述训练的开展也不可操之过急,应清楚能力的提升和效果的取得并非一日之功,所以我们应该遵循统筹安排、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当承认,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中,复述训练环节还相当薄弱,但只要我们躬身实践,努力探索,复述定会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焕发夺目的光彩。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复述课堂效果思维训练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英语写作教学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复述策略
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探究
巧设英语情境增效英语课堂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借助复述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薛法根老师指导学生“复述”艺术之微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