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整合的策略

2009-07-14

关键词:整合策略物理教学信息技术

李 洋

摘 要: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实用性课件来源、教师的教学素质等原因,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还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我们提出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整合的策略: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对物理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构建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机整合的教学模式等。

关键词:物理教学;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5-0055-02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是指在物理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物理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应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而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学生则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丰富的、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这也迫使教师要不断拓展知识面,精心备课,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地获取和利用课程资源。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现状分析

基础教育改革倡导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来扩大学生的认识空间,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提高教学的效率。但由于教师素质和学校条件等方面的原因,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滞后。一些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或是一些老教师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而不愿学习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他们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理解为:把课本上的内容简单地“移植”到计算机上去,由“人灌”变成“机灌”,或将课程整合仅仅理解为课件的制作和课堂上的演示。教师观念的滞后不仅影响到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而且必将对新课程推进造成影响。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就必须学习信息技术和方法,形成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课程要素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等。这样,才能不仅对物理学科中的航天技术、纳米技术等新知识、新领域、新发展有所了解,还能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讨论,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2.实用性课件来源有限。课件是教学信息传递的载体,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在实际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因使用计算机能力所限,自己设计课件存在着技术上的困难,但购买的电子课件又无法完全达到自己的要求。各地教育科研网和一些教师个人网站提供的资源,尽管看似很丰富,但许多内容实际上都是通过链接来被“接种”到各个网页上的,内容相差不多。另外,从教与学的角度来讲,真正从学习规律的角度去设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非常匮乏,许多教学资源不能被教师直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3.在使用课件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教学理论的应用和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教师要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智力特点,因材施教。而目前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只是按部就班地在计算机前面放映课件,缺乏和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淡化了教学效果。有些教师甚至在整合中忽略了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而用模拟的实验或所截取的实践过程的视频内容取代了具体的动手实验过程。殊不知,多媒体课件中演示的实验过程只能增强一点学生的感知表象,,而达不到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所取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效果。

4.在使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时,忽略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多样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公式和定理的推导、习题的讲解、概念的阐述等方面,信息技术难以像传统教学方式那样去充分展现数学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5.在使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时,忽略网络的交互性与共享性。目前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现状基本停留在课堂教学中的电子教案的多媒体应用,大多数教师没有开发出网络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中的有机整合。网络的交互性实现了人际间的高效交流,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师生和专家等多方的交流。网络的交互性可以真正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建立多种交流方式,真正实现交互。网络具有共享性,共享各种资源,为开放性学习提供了可能,也为共同合作学习提供了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为深入整合开辟出更大的空间。

6.教学设计不当,目标定位不准。一些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大大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学生按教师预先设定的模式进行学习,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只能顺应教师的思维方式简单作答,因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多媒体播放屏幕的速度太快,学生不仅无法记笔记,而且印象不够深刻。有的教师为了突出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不管是否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盲目地追求信息技术的高、精、尖和界面的精美,一节课下来几乎全部在显示信息技术的优势,结果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教学效果反而大打折扣。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策略

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策略,对把握整合的实质、提高整合效益和实现物理学科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对推进基础教育的物理课程改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更新教育观念,明确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一是“整合”要以利于学生学习物理学科为着眼点,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的教与学;要以实现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二是“整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创设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学习。三是“整合”要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传授式、接受式教学方式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四是“整合”要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各个要素的作用,使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协调,互为补充。

2.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能力。一是加强教师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使他们掌握运用计算机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技术和方法。二是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培训,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如经验之塔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掌握教学设计的模式,如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教师只有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才能改革传统教学结构,才能克服整合中的误区,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有机的整合。

3.对物理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其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并让学生共享。教师提供的物理教学信息资料,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如:演示型或交互型教学软件、知识素材、学法指导、疑难解答、生活物理等。若教学资源库不能满足要求,则可通过导航链接进入互联网,以寻找更多的资源或信息。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记忆信息,而是根据学习的任务,自主搜寻、检索、分析、组合与探究学习内容有关的资讯,从而达到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

4.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构建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机整合的教学模式。教师要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构建出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机整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要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效率上的作用,如有利于提供多重刺激,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消除抽象思维或语言表达的障碍;有利于提高传授知识的信息量,揭示物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笔者采用了六环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反馈答疑——深化练习——总结提高。使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物理问题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

5.学校要高度重视物理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重视物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物理教师全身心地独自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先在网上搜集和整理已有资源,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并结合物理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对已有教学资源进行“嫁接”或“改造”,使其适应于自己的物理教学的需要。

6.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的工具。把“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 “学教并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教师要密切注意教学环境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作用,通过“整合”,使各个要素的作用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物理教师则要以系统科学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在物理教学中,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优化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向永.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思考[J].教育技术通讯,2001,(12).

[2]管长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州探[J].中小学电教,2002,(9).

[3]李友兴.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1,(3).

[4]唐春红.电子教案与物理教学[J].物理教师,2004,(03).

【责任编辑 张桂英】

猜你喜欢

整合策略物理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整合策略浅析
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整合
例说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整合策略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