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09-07-14王新禄毕方方

王新禄 毕方方

摘 要:尊重是一种能力,一种艺术,一种境界。教师要以尊重和呵护生命体为育人的基点,奉行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真情,爱学生,宽恕学生的过失,让学生体面做人,促使他们发展健全人格,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尊重教育;有效教育;爱学生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5-0004-02

一、尊重——有效教育的基点

学生“犯事”,教师若苦口婆心,有时收效甚微;若情绪激动,学生或无动于衷,或反目成仇,甚至与教师发生正面冲突。批评教育低效、无效乃至负效的现象在学校里时有发生,对此,笔者的体会是:有效教育的基点在尊重。

1.尊重学生的虚荣——化“虚荣心”为“上进心”。一次期中数学试卷评讲刚结束,就有位同学拿着试卷来找我,说是我误批了一道选择题,仔细一瞧,答案明显有更改的迹象。我不动声色,加上了分数,并在差错处写上“期待你每次都能取得好成绩”。那位同学显然领会了我的用心,三年后,她中考数学得了满分。回想起来,我深有感触,如果当时直接揭穿她的把戏,进而讽刺、挖苦、检查,情况又会怎样呢?学生爱虚荣的事不少见,教师切不可让学生当众丢丑。对虚荣心只要引导得当,就可转化为上进心。

2.尊重涉及敏感问题的学生——宽恕学生的过失。有天一大早,学生小杨的父亲打电话请我帮忙。小杨有一个坏毛病,喜欢从家中“拿”钱到班上请客,经多次教育无效,这天又从家里“拿”钱了。正值早读课,我找到小杨,悄悄对他说,今天早上你父亲放了钱在你口袋里,让你打在饭卡上,并嘱咐你注意营养。事后我找小杨谈心,从父母的辛苦说到他们的关爱,从生活节俭谈到不讲排场。小杨终于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一定好好做人,回报父母。这事就这样“私了”了。从此,小杨再也没有重犯。对于偷窃、早恋等敏感问题,从尊重学生的脸面出发悄然处置乃为上策,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只会事与愿违。

3.尊重学生的隐私——让学生体面做人。一位家庭贫困的同学却没有申请困难补助。经查,原来这位同学是不想让老师、同学知道自己的家境而故意不申请。这促使我反思:我们将享受困难补助同学的名单公示在橱窗内,往往还要举行一个仪式,我们行捐资助学义举,但同时也使贫困生的隐私曝光,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和打击。再如,有的同学父母离异,有的同学有生理缺陷,等等,这些都属于学生隐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予以充分尊重,让他们拥有尊严,体面做人。

4.尊重问题学生——别总拿问题生说事。班上有人丢了东西,目光首先投向有“前科”的学生;美文佳作若出于学困生之手,不是予以肯定,首先冒出的念头往往是“从哪儿抄来的”;两同学打架,若得知有一位是问题生,不由分说,先教训他一顿。问题生本来就缺乏自信,如果有了进步而得不到及时的鼓励,没犯错却要遭遇歧视和怀疑,那样,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为了批评教育切实有效,请从尊重学生做起。

二、谈魏书生的《尊重教育》有感

魏书生认为,尊重别人是一种能力, “不会尊重人,从高层次上讲,享受不到尊重人的那种自豪感和幸福感;从低层次上讲,自己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魏书生很尊重自己的学生,学生只要有一点进步,他就表扬;学生犯了错误,他也不直接批评,而是用唱歌、写说明书等形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更让我感动的是,魏书生还非常注重点燃后进生的希望之火,善于帮助学生寻找长处,发展长处。魏书生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新学期,有两个全校最差的学生进了他的班,他要求这两个学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人找到自己的优点”。学生说没有优点。魏书生则说:“不可能,我都替你找出两条了……”还有一个学生向魏书生坦言:“我学的不好,只考了8分。”而魏书生则一脸惊喜:“你一不听讲,二不写作业,三又不看书,还能得8分,这是天赋啊!”我想,类似的故事,魏书生肯定还有很多很多。其实,运用“尊重教育”艺术地教育学生并取得奇妙效果的事例,肯定不会只出现在魏书生的教育实践中,每一位教师只要有尊重学生的意识并身体力行,也会有魏书生那样的成功故事。据报载,一位中学教师让学生在纸上列出班上其他同学的名字,名字间留有空格,然后把每个同学的优点写下,放学前交给老师。到了周一,教师把写有每人优点的表格发给了学生,结果是“全班同学每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有人在小声说话:“这是真的吗?”“我从来都不知道别人这样看待我。”“我没想到别人竟会这么喜欢我!”从此以后,班里气氛以及学生的学习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这种让学生互相寻找优点的办法,其实就是尊重学生,也是教育学生尊重他人,要为别人写优点、长处,学生自然就需留意别人,甚至关心别人,主动把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自己之间在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比较、取舍。学生们在相互对比、发现别人长处的同时,也学会了欣赏别人,进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看来,“尊重”的确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一种境界。教师要具备这种能力,要让学生也具备这种能力,就需要像魏书生那样,以“尊重和呵护生命体”为育人的基点,奉行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对学生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润物细无声的“真情放送”。

三、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可塑性

在人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期,我们对其人格的独立性和可塑性既不可忽视,又不容偏废,否则,就难以洞察、感受他们的精神世界。为此,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爱学生。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善待是教师的职业之本。这种爱既表现在举手投足、神情语言等细节,让学生感到被信任、宽容、尊重、肯定和关怀;更体现为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

2.与学生民主平等地交流。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放下架子,抛弃等级思想,由教学主角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唤醒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变“主宰”为“主导”;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缺失,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3.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智慧;要让他们学会质疑、批判、辩论、探询和反思,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和感悟的习惯及能力;要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把学习当成一种无所不在的生活方式,认识到学无上境,必须自主进行,贯穿终身,以增强对社会巨变的适应性。

4.重视学生的个性养成。学生无个性就是无创造,古语云:“顺物之夭,以至其性。”教师对学生的个性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和巨大的宽容,坚持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人施教,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不能千人一面,万人一模,动辄以自己的好恶加以取舍,顺者扬之,逆者抑之,这是扼杀生命。

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找到自己的爱好,还要补足自己的“短板”。认准自己的最佳发展空间;要建立各种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小组,使学生扬长避短,凸显“闪光点”并得到充分发展。

5.智商情商并重。智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天生的,后天只能对其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以增大取得成就的可能性。而情商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它不是天生注定的。情商水平的高底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情商欠发达,即使才华横溢,也可能与成就和财富擦肩而过。对学生的教育必须重视情商的培养,使学生投入事业,善于社交与合作,意志坚强不怕挫折,情感生活丰富却不逾矩。

6.鼓励创新和实践。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引导学生善于思考,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思维心境,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港湾,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启发、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鼓励学生在独立兼合作的思考过程中寻求与众不同的最佳答案。实践是使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不仅是认知之本和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获得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通过交流、比较、思索、磨炼,逐步建立健康的思想感情、合理的价值观念,掌握发现、提出和解决新问题的基本方法,获得对生活、对社会的体验。

总之,要使学生在尊重中体面做人,发展健全人才,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责任编辑 韩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