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度包装的企业社会责任思考

2009-07-01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26期
关键词:包装社会责任绿色

孙 超 张 晔

摘要:过度包装是功能与价值过剩的商品包装。过度包装违背企业社会责任,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分析商品过度包装所产生的缘由和危害,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的前提下,从企业的经营理念、战略,主客观因素方面提出思考,进而对遏制过度包装提出具体建议,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包装;社会责任;企业;绿色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020-02

包装是现代商品生产、储存、销售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过程的延续,是产品价值的增值过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包装十分重要。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措施”(GB4122-96)。据此,包装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对商品包扎进行形象、颜色、图案和材料等方面的设计、制造,在包装上进行品牌和商标的装潢和标记;二是指用设计成型的包扎物将商品包扎,方便运输和销售。包装的功能是保护商品在制造、运输、仓储、销售中不破损、不变质,方便使用,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因此,包装是为了保护商品和环境、提高运营效率、促进销售、增加赢利。

与包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度包装,它是一种功能与价值过剩的商品包装,是指耗用过多材料、高档用料、体积过大、奢华装饰来装点产品,使之超出保护商品、美化商品的功能,使消费者产生名不符实的感觉。即是保护功能、方便功能、传达功能和装饰功能的过剩。

一、过度包装产生的缘由及危害

(一)过度包装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

消费观念的变化是过度包装产生的直接诱因。消费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改变了商品包装观念。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使人们从注意商品包装,发展到注重商品包装,到讲究商品包装。尤其是在节假日,人们通过包装来了解商品、选择商品、认定商品。

市场竞争是过度包装产生的根源。由于包装质量差,以往我国的商品深受“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之害,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品的包装有了要求;而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更多的吸引消费者,便出现了包装价值与内容价值比例失调的商品。因为包装是产品的“外衣”,所以,企业就更加重视“促销”功能在包装中的地位。商家为抢占市场,便利用精美包装来吸引消费者,诱发其购买欲望,从而增加商品的市场份额。

包装功能的扩展是过度包装产生的必然结果。现在,包装功能已不仅是保护商品,还是品牌标识、商品价值的体现。精美包装已成为商品功能的一部分,如包装精良的保健品被作为礼品赠送,更有人借月饼的精美包装形成的高昂价格来送出一份情谊。这些商品的包装已经超出了包装的功能,包含着艺术、情谊和身价。包装的一些功能融入了商品,成了商品价值的补充和延伸。

(二)过度包装危害极大

迎合了消费者的“面子”。过度包装的商品多用于礼尚往来,因而市场很大。正因为有市场,商家才互相攀比追求豪华包装。而过度包装的费用,必然要消费者承担。因此,过度包装在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的同时,也在助长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毒化着社会环境。

透支了消费者的购买力。过度包装引导消费者非正常的消费心理,消费者为包装付出的代价超出商品本身的价值,这种包装成本在由消费者买单的同时,企业也透支了消费者的购买力。无论是对社会、企业还是消费者,过度包装存在很大的负面效应。

引发了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过度包装是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的产物。企业不靠商品质量占领市场,而是靠包装来取悦甚至迷惑消费者,进而占领市场并以此和竞争对手抗衡。把质量低下的或伪劣商品打扮得“花枝招展”,这更是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的蔓延。过度包装多是礼品,会助长行贿受贿等腐败之风。如市场上的高价月饼多数是公款购买,用于送给关系单位以此联络感情。过度包装也刺激了假冒伪劣商品的繁衍。名烟、名茶、礼品等,在包装的豪华和档次上竞相攀比,以至于这些废弃的包装也成了许多制假售假者收购的抢手货。

违背了我国的传统美德和基本国情。过度包装违反中华民族传统的节俭淳朴美德,在社会上兴起攀比、浮夸之风,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我国还没达到奢侈、豪华的消费程度,即便是达到了小康,也没必要奢侈、豪华消费。

消耗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过度包装要消耗掉大量的林木等资源,加大了生态环境的失衡倾向,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包装使用的多是难以处理的材料,而我国垃圾处理技术相对落后,垃圾净化和处理费用很高,导致垃圾有效处置率低,环境污染扩大。有的虽然可以回收处理,但加重了回收处理的费用,且在回收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对环保极为不利。

二、过度包装的社会责任思考

包装的目的在于安全、实用、时尚、环保。决定产品品位和层次的在于产品本身的内在价值。人们对于美观大方包装的需求无可厚非,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盲目追求豪华的包装,就不能不说其用心良苦了。企业社会责任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遵守商业道德、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过度包装显然是有悖于企业社会责任的。

1.理念上,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违背

对企业而言,产品过度包装的根本在于利润的最大化,在于一味追求效益、过度提高商品附加值而不顾社会效益和消费者利益。这与党中央提出的大力节约能源和重要资源、与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格格不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产品的过度包装无疑在理念上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发展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的宗旨背道而驰,因此,这种行为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相矛盾,必须予以制止。

2.外贸中,易遭受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是一些国家借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限制或禁止外国产品进口所设置的贸易障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立法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以限制不符合其生态环保标准的产品进口。绿色壁垒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包装标准,我国企业对产品的过度包装无疑会给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发达国家以借口,进而在外贸中受到排挤,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3.客观上,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

企业应围绕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市场调整,这已为人所知。而过度包装恰恰违背这一规律,损害消费者利益。过度包装通过产品华丽的外表赚取消费者更多的利润,这就必然要提高商品价格,而这些最终还要由消费者承担。巨额的包装费用最终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就必然加重消费者的负担。

4.战略上,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高额的包装费用隐含着巨大的经营风险,潜在地加重了企业的投资压力、积压成本,延长了资金回转周期,它会转移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重心,转而投入到包装的比拼上,最终导致企业的滞后发展甚至倒闭。

总之,过度包装是厂商不负社会责任的浮躁经济发展观,是企业单纯、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体现,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与企业社会责任背道而驰。

三、遏制过度包装的建议

企业发展应建立在承担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作为企业,应具长远眼光,把着力点放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美誉度上,不能刻意、盲目追求产品的包装。坚持可持续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是企业长久生存之道。

1.适度包装

适度包装是利用简单、设计精制、可回收再利用的包装物对产品进行的包装。目前,包装物在生活垃圾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有效控制和减少包装废弃物,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十分重要。适度包装,企业是最大受益者,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降低生产成本。过度包装是创造力缺乏的表现,如果企业过度包装而提高所谓“影响力”,一则误导消费者,最终因华而不实失去消费者的认可,失去市场;二则生产垃圾造成环境污染,成为破坏生态和谐的罪魁祸首。

2.绿色包装

能够循环使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适度包装是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大势所趋。如利用废纸回收制成再生纸盒、纸袋、纸箱等,取缔不利于环保的塑料包装制品。企业要认真履行世界包装业的“3R1D”绿色原则,即减量化、重复利用、回收再生、可降解腐化。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生产者不仅要对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承担责任,还要对报废后的产品或使用过的包装物承担回收利用或处置责任。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产品及包装在生命周期中,均不应对环境造成污染,即从原材料、加工、制造、使用、废弃物回收再生,直至处理的全过程均不应造成污染。

3.包装创新

推行适度、绿色包装,对包装的创新是关键。应加大对包装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积极推进整体包装、多样化包装、文化包装;突出包装设计;注重选择更适合的包装材料和包装规格,以节约包装成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和回收成本;大力发展专用纸包装,以减少浪费,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创造更大的价值。

4.加速立法

目前,我国法律对包装鲜有具体、可操作的规定。没有从遏制过度包装的根本层面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加速对过度包装的治理。一是有关部门要出台相关规定,加速包装立法建设;二是引导公众改变盲目崇尚奢侈的消费心理,高度认识遏制过度包装的重要性,抵制过度包装产品;三是企业要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审视自身行为,根据产品的品味和价值及顾客购买要求决定适当包装档次,自觉抵制过度包装行为。

遏制过度包装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笔者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遏制过度包装。

猜你喜欢

包装社会责任绿色
探析趣味性包装创意元素的表现形式
似球形多功能礼品水果包装机的发展现状与研究
信息时代包装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与设计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