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心教育”之我见

2009-06-18

考试周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爱心教育惩罚关心

孙 伟

爱心教育可能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的频率较高的名词,那么,爱心教育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是否就是简单地视为爱学生?

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什么是爱心教育。从真正而全面的角度观察,爱心教育可能不仅仅指教师对学生的爱,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回报爱——爱亲人、爱身边每一个人;爱生命、爱大自然、爱自己生存的环境。这样就把爱心教育界定得更广泛、更深入。

叶圣陶先生说:“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教育肯定是残缺的教育,而不讲究爱的艺术的教育就是不完美的教育。这些都是对于爱心教育的热切的呼唤。

可是,在现实教育活动中,爱心教育的理念被扭曲了,已经大大变了味。在一些人的观念中的“爱心教育”,少了些刚性的东西。谁都愿意谈论爱心教育,但谁能静下心来认真地思索现实中的“爱心教育”的弊端呢?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操作程序出了问题,负面因素就会干扰出发点本来很好的做法,“爱心教育”也不例外。所以我认为只有爱心是不行的,毕竟它不能代表教育的一切,爱心教育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的内涵还有更多、更深广的内容,教育的基础除了爱之外,还需要科学规范的支撑。有许多现象并不能归入爱心教育的范畴,其理论上是美丽的,可是经实践之石一试,顿时化为泡影。

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1.教师打破师生的所有界限,视学生如弟兄姊妹,教师“放纵”,结果是学生太随便,教师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

2.教师对学生学习过多、过细地关心,干扰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自由,导致学生产生超越生理承受能力的压力,产生逆反心理,反而嫌老师罗嗦。

3.教师打着关心的幌子,肆意地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如:另布置作业,课间抽查,强制课余补课……)

4.教师对学生家庭生活过多探问与谈论,导致一些自尊心强的学生产生自卑感。

虽然这些现象也包含爱心,但是这些“爱心”却不能让学生欣然接受,教师予以学生的关爱可能已经变味,不再是我们一路叫好的“爱心教育”了,而已经成了爱心教育的“泡沫”了。

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孩子的爱心教育,更是一门艺术。爱心教育,这不仅仅是感情问题,还是技术问题,因为,教育是艺术的,也是科学的。诚然,在我们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与爱护,这无疑是对的,但许多人关注的是“考分”,而不是“成长”,以为多给孩子一些关心与爱护就是爱心教育了,其爱心自然就是变味的。上述的几种现象,实际上也是顶着“爱心教育”的幌子,实质却蕴涵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心的爱,是不含杂质的爱,宽容而不纵容、关心而不包办、严管而不强行干预的爱,绝不是溺爱。让学生和谐健康而充分全面得到发展是教育的本真,爱心教育不能偏离这个方向。

爱心教育应该有个“度”,但是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很少有人关心这个“度”,以为“爱心”越多越好,甚至作为自己品评师德的一项重要筹码。我并不是在否认“爱心”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是深切地担心教育过程中“泛爱”主义,朱永新先生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的艺术”决不是仅仅施予越多越好的爱心就能达到的。因为,“爱心”的施予是有条件的,要以具体的学生而决定施予的方式与“度”。如果把爱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内容施予不同的学生,自然得不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有人认为:爱的最高境界是推卸责任。教师只承担学生不能承担的责任,决不承担学生能承担的责任,这并不是一种无原则的推卸责任,恰恰相反,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爱,予以了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是对学生独立精神的培养。就如同见到孩子跌倒不是立即去扶起,而是站在旁边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也许,一部分富有“爱心”的人会指责:为什么不立即扶起孩子,怎么这样缺少爱心?然而,这种“扶起”,却是让孩子失去了一次锻炼的机遇,失去了一次很好的体验失败的良机,这样的爱心,是应该摒弃的。真正的大爱即无爱,我们需要这样的师爱,否则,学生就很难适应风霜雨雪。所以,教师不处处追求自身的大爱主义,适时适度地自觉躲避“崇高”,不带功利色彩地看待学生,也能最大化地消减这些爱心“泡沫”。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太阳”,几个大人围着他一个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于是,“以自我为中心”等现象较为严重。报章、杂志、广播、电视上,经常报道一些孩子因老师、家长批评几句就轻生的例子,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吗?另外,有关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有心理问题的约占46%,这绝对不是个小数目。我认为,他们缺乏的不是“表扬”、“鼓励”、“呵护”等充满“爱心”(狭隘的爱心教育观念)的关照,而是一些刚性的东西——或适度地批评并严厉地要求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或予以一些犯错后的相应的惩罚。需要说明的是:“惩罚”,不等同于“体罚”,教育必须避免对学生的身心进行摧残;当然,惩罚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要以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为原则,适可而止。这样的惩罚才会与爱心一样成为一种教育活动。就广义的爱心教育而言,这样的惩罚也是一种爱心,是刚性的、冷峻的,是把爱心藏到心灵深处的,也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须的。

教育不能没有“软硬兼施”与“因材施教”,不能没有严肃与尊严,这些也是一种爱心,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对孩子的更全面与健康成长负责。打个比方:惩罚是父亲,刚性的;“爱心”是母亲,柔性的;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父母缺一不可。只有这两者和谐地整合在教育流程中,才是真正意义的爱心教育——完整而科学的、深沉而务实。

猜你喜欢

爱心教育惩罚关心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开心与关心
惩罚
浅析幼儿进行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
真正的惩罚等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