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树立健康第一以及终身体育的思路

2009-06-17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体育教学

张 莹

【摘要】在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下,面对新世纪,如何进行深化改革,使之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这是个十分重要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面向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以“树立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出具有健康体魄及终身体育意识的新世纪人才。

【关键词】体育教学 健康第一 终身体育

一、引言

在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下,面对新世纪,如何进行深化改革,使之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这是个十分重要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面向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以“树立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出具有健康体魄及终身体育意识的新世纪人才。

二、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形势下为学校教育提出来的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对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根本目的在于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21世纪的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去曾对大中小学体质健康调研表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比起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相对滞后,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仍有较大的距离,青少年学生存在着诸多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健康的概念,不应只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适应社会良好的总称。我们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就要改革过去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体育课程、教材、教学过程,建立和形成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体育与健康课程。高校体育是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的重要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努力塑造强健的体魄,挖掘锤炼自己的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应视为我们接受高校体育教育的直接目标或首要任务。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的基本方向应做如下改革:

1.体育课程的目标

体育课程的目标是构建体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健康教育是体育课程的最终目标。体育课程的学习应始终贯穿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新健康观念,随着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健康的认识已从单一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三维模式。同时,健康行为的养成也是体育课程健康教育的具体任务。

2.体育课程的多样化与实用化

我们应以现代健康观的理念去审视教育内容、方法和效果,将健身教育、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主动体育等合理积极的因素在其观念下和谐起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涵,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向科学化、生活化调整,立意于健康改造竞技体育教材,增强健身教材、健康教材,使学生即增强体质又体验到体育的乐趣。由于人的认知侧面的学习变化与个别差异相关,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各异,应强调“因人施教“与”因材施教“的不同特点,在其互动的状态中呈现教法与手段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力求多样化,注重学生的喜爱度。在体育课程实用化方面,要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体育教育,要以全新的思想观念开发课程,以终身受益为目标制定计划,以健身育人的宗旨改革教学内容,以量化管理为手段促进教学活动的发展。

三、发展素质教育思想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也陷入了“应试体育”的模式,偏离了我国教育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主航向。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必须迅速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观念上,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在教育目标上,立以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为主,同时促进其他综合素质。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确定学生为主体。发展素质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身体心理素质是基础。因此,提高素质必须把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大力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放在首位。立足加强体育素质,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身体运动素质包括力量、速度、柔韧、技巧、耐力等基本运动素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素质包括形态、机能等生理素质也包括意志品质、调控能力等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社会人文素质,既包括体育文化方面的素质,也包括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协作精神等社会适应方面的基本素质。这样,我们通过转变教学重心,向淡竞技重健康,淡技术重素质倾斜,加强我们的师资建设,思想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更新、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更新,使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使体育课程在高校教育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终身体育的思想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和不间断地进行体育锻炼。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首次在他的《终生教育引论》一文中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并很快成为国际会议的议题,紧接着前苏联的学者提出了终身体育的观点。到70年代日本和美国先后接受了这种思想,使学校体育改变了过去只追求近期效益,而忽视长远效益的倾向。

我国虽然接受这种思想较晚,但启动很快,学者们提出了“培养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的观点。这些观点已逐渐被广大体育教师所接受,学校教育是实施终身体育的基础,也是终身体育的关键阶段,因此,学校体育工作全方位渗透终身体育的思想势在必行。在不背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基本原则上,高等学校体育培养目标必须纳入终身体育观,尤其要在学校体育管理上突出这一教育观点,树立以健身为导向的终身体育观。彻底改变学校体育教学脱离社会需要,合理安排与终身体育相配合的教材内容、授课时数等,使之更具科学性、先进性、独特性。开设专项体育课,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比较喜爱的项目,充分满足其需要,激发兴趣潜能,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教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探索,让学生体验到探索成功的乐趣,使他们进一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积累经验和方法,提高体育锻炼的能力和创造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保持到人的一生中去,从而使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真正超出学生时代而具有强身意义。

五、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尽快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精神,我们要立足现实、冲破旧观念的束缚。在素质教育的改革大环境中,高校体育教学要紧密围绕“树立健康第一、发展素质、贯彻终身体育”的思想,继续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体育教学
让体育课堂唤醒学生的生命本色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的“健康第一”体育教学观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师角色的思考
论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