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与灰:《第二十二条军规》与《儒林外史》的比较与分析

2009-06-11项丹娟

理论观察 2009年2期
关键词:黑色幽默儒林外史

项丹娟

[摘要]《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的,《儒林外史》却是友色的。这不仅因为前者是美国黑色幽默的代表作,而后者是中国讽刺现实小说的先锋,因为在前者的世界里,不存在任何希望,没有改变的可能性。而后者因为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新的自由的思潮正在孕育,所以虽然不知光明的所在,却依稀感受到黎明的曙光。而这二者之间之所以可以比较,之所以拥有那么多的共同点,正是因为这两本书在本质上都反映了强大的异化力量与维护个体精神的独立与自由而坚持的个人之间的斗争与冲突。正是因为主题灵魂的过于沉重,东西两位大家才都选择了充满辛辣幽默与令人忍俊不禁的讽刺的语言风格,使那背后的绝望更加的令人毛骨悚然。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儒林外史;黑色幽默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2-0128-02

《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儒林外史》,一部是西方文学之泰斗,一部是中国不朽之名著;一部开黑色幽默之先河。一部奠讽刺小说之基础。约瑟夫—海勒、吴敬梓,一个生活在一战后的美国,饱受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学大师的影响,心灵深处刻下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不灭烙印;一个出生于满门公卿的世家,浸透了儒道的思想,继承了千百年来以道自任,长于思索的士的品格。两个生活在各自完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的饱学而易感之士,他们的如椽大笔写下的巨著会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一、结构

每一篇小说都有其自身的结构,而且一般来说,小说的结构不是单纯的,而是多层次多面貌的。尤其是长篇小说,正如其本身具有多样特征和多样面貌那样,其结构也是非常复杂的。小说结构的研究,应当从对象作品结构上的基本特征出发,集中引出对该作品整体恰当的解释。

如果认真的研究这两本书,就会惊讶的发现历代批评家们对这两本产生于不同时空不同历史背景的中西方巨著的批评竟然惊人的相似。“小说在结构布局上显得紊乱。这种紊乱一方面有利于小说的整体氛围,另一方面也同时令读者难以把握故事情节的进展和人物性格的内在规律。”“海勒的才能给人印象深刻,但小说又是杂乱无章的”。清末民初的《缺名笔记》:“儒林外史之布局,不免松懈,故其书处处可住,又处处不可住。处处可住者,事因人而起,人随事灭敌也;处处不可住者,灭之不尽,起之无端故也。此其弊在有枝而无干。……则无惑乎篇自为篇,段自为段矣”。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反映的是二战期间,驻守在地中海“皮亚诺扎岛”(此地点为作家虚构)上的美国空军大队的生活。整部小说由42个章节组成,几乎每一个章节都侧重写一个人物(至少还有三个人物未被列人专章)又以上尉投弹手于塞连的行为贯穿始终,把各个人物和各个事件串联起来,使整部小说保持了一种既松散又统一的格局。《第二十二条军规》有纵横两条线索,纵线是主人公于塞连在一片混乱、荒谬的恐怖中,置一切权威信条于不顾,为保护自己的信条而进行着疯狂努力。横线是贯穿约塞连来描写其他人物。没有传统小说的开头、高潮、和结尾,每一章与每一章,每一节与每一节甚至每一段与每一段之间都存在着极大的不连贯性,似乎每一章都能当“第一章”。这种艺术上的特点不仅仅存在于文学创作之中,立体派大师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就具有这种特点。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其结构也很有特色。与《第二十二条军规》相比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而是以一回或数回写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故事自成一环;环环相扣,连成长篇。这种结构形式,使作品兼具短篇与长篇的特点,既显示着传奇与话本的传统,又体现着作者的整体构思的创新。

两本书都决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小说。没有真正意义的中心人物与事件。是对芸芸众生的画像。只是《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用约塞连作为线索把他们串联起来,而《儒林外史》是用相关人物相互串联。既然形如此散,那又如何做到形散而神连的呢?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这条线,这潜藏的中心是那神秘而恐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而在《儒林外史》中则是无所不在的科举制度。表面看好像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是在不同时间与空间以不同形式出现的,具有相同本质的压制人的自由与健康发展,使人的心灵发生异化的专制而邪恶的力量。正是因为有相同的中心,同时因为矛盾的两面不是可以截然分开,直接冲突的,一中一西两位饱学之士才会不约而同的选择一种相对松散的情节布局。

二、夏魂

存在于两本书中的深层次危机主要是精神上的生存困境,是精神领域中美好的东西不断失落的问题,更确切地说,是内在非人化问题。在《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世界里,在西方现代社会中,在心与物的关系方面,心与物的对立越来越严重。并且物不仅对心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侵入心灵的领地,力图将其物化。于是,人逐渐游离于主导的文化价值,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受种种困境和危机。人对现代悲剧命运的认识从社会和社会意识的层面突入主体精神和心理的层面,深切意识到人的精神危机与人的生存的关系。

为了表现战后美国的病态社会以及这个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变态,约瑟夫—海勒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摒弃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在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结构等方面殚精竭虑,着意营造一种荒诞的气氛。小说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却没有一条完整的情节发展线索。乍看起来,头绪纷纭,杂乱无章,分析时似乎不知从哪一个方向下手。这种放射式的结构使整本小说呈现出一种动态。在《第二十二条军规》里这不变的中心,看不见的手就是这条并不存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巧妙之处在于它虽不是白纸黑字写下的条文但却又无处不在。很明显,这样一条具有无上权力和任意性的军规是一种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的疯狂的象征,是把非法和犯罪合理化的专制主义法律。

这条“第二十二条军规”在儒林外史中就是同样可怕而威力更大更无孔不入的八股科举制度。《儒林外史》中在暗示全书内容的楔子里,先验的被道破的现实矛盾的根源——八股科举制度,对作者来说是一种强有力的权利机制。这是一种专制的同一性,它通过二元对立的价值体系,把另一项(就是差异性或者他者性边缘性)看作无价值的、劣等的。

两书中的可怜的为生存为生命的尊严而奋斗的人们,面临的力量是不同的,这是由于在不同的具体时空中人们会面临不同的具体的制度与压力。但其本质上都是一种对人性的异化力量,使人失去主体性,被奴化与扭曲。

三、人物

结构是灵魂的框架,而真正灵魂的载体可就是人物了,活灵活现的人物具化了灵魂的血与肉。根据人物与专制的异化力量的关系,可以把他们分成二类。

1与异化力量融为一体人们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人物众多,但大多根据作者的意念突出其性格的某一侧面,甚至夸大到漫画式、动画式的程

猜你喜欢

黑色幽默儒林外史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单宝塔诗
An Analysis of Black Humor in the Movie The Simpsons
《儒林外史》中的家庭伦理理想论析
论鲁迅小说中黑色幽默的灰色化呈现
从《儒林外史》来看明清科举制度
《儒林外史》中“土仪”一词考释
黑色幽默电影的美学意蕴与价值
浅析《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和讽刺艺术